第1章 勉勵(1 / 1)

80後作家誕生於曾經那文學狂熱的年代,依稀記得海子、鄭淵潔、梁曉聲、金庸、古龍,隻是當他們接過那個時代後,卻遇到了文學被商品化、市場化的熱潮。

本人作品從執筆至今已有半個月,成績卻不容樂觀,時常反思,回頭去看筆下的文字,悄然發現那一行行的文字透著稚嫩,文筆的不足,改無從改,是我莫大的悲哀。

也發現青春小說開始脫離主流文化,於今日寫下這篇自勉書,其目的是與讀者一同思考,當代信息化的文學存在著怎樣的利和弊?

當韓寒以《三重門》博彩之後,郭敬明、春樹、安妮寶貝、郭妮等80後的作家開始浮出水麵,他們開始時用很用心也很嚴謹的對待自己的小說,但是如今的榕樹、紅袖等知名的小說網站卻都沒有了各自建站之初的理念,各種網文中充斥著花哨的版麵。

任何一部曆史都隻是一部當代史。拿出以前獲得矛盾文學的那些小說,現在看來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那種感觸,但是它卻是出生在那個年代,而那個年代需要這要的小說去記載,於是讀者喜歡它。

當下社會的青春文學開始低齡化,韓寒把他們擴展到16歲。郭敬明開始擴展到14歲,安妮寶貝居然能滲透到12歲這讓我很是匪夷所思。如今的書店的書架已經失去了主流文學該有的書,琳琅滿目的青春疼痛。我覺得青春小說最大的讀者是正在成長且處於青春的人,一部好的小說如同一首歌能夠承載一代人的記憶,在裏麵找到自己似曾相識,微許的感動。

如今的文學著重市場化。

郭妮像一位天才的編劇,她可以在身後的二十多人團隊的市場調查下,收集資料、設計故事、人物、框架,她便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創作加工,文學開始朝著工業化的方向發展,形成一條流水線,她便離開湖南來到上海的別墅專注寫作。

喜歡莫容雪村、孫睿、孔二狗的作品給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帶來沉重的思考。紅透半邊天的《鬼吹燈作者》在被香港導演看中的時候沒有想象的那樣,他說:“作家我不敢當,寫手是沒事我不想參與這個圈子,也不會去追逐什麼!”。一雜誌采訪莫容雪村問道:“你希望未來的中國是怎麼樣的?”他回答:“希望人活的人樣,狗活的狗樣。”我喜歡這句話,他在一定的程度上說明了中國的人民的通病。

我的小說當然和上述所說之人有著千差萬別之初,但是望其項背的追趕。第一次在網上寫作,可能還不能稱之為寫作,應屬自述吧!寫下這部小說希望可以讓部分人有類似一點的感同身受,紀念我們成長過的歲月。還有活在當下的我們,麵對社會的現實,理想變成幻想,慌亂無章,迷茫彷徨。

此類發言純屬本人夢遊情況所寫,如有不適請勿妄加猜測,也不代表本人針對某人、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