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十年(三)(1 / 3)

第十章 十年(三)

姥姥

姥姥今年八十一歲。她早在二十年前頭發就已經全白了,那滿頭的銀發漂亮極了,看起來比演員白楊的頭發似乎更有內涵。 姥姥很豁達,一般雞毛蒜皮之事全不認真的放在心上,但也永遠不會忘記。姥姥的記性比我要好的多,她不但能準確地說出我上一次是什麼時候去的,天氣如何,帶的什麼,就連我穿的衣服式樣甚至我的臉色是否紅潤,都記得一清二楚。我若不經意地嘀咕一句:“今天幾號了?”她不但能立馬說出準確的陰曆陽曆,有時還順帶捎帶出“曆史上的今天”。別看她老人家年齡大,那耳朵可是一點點都不背,誰若小聲地說句:“這老太太飯量還不錯!”她馬上會笑咪咪地接上一句:“不敢吃太飽,大閨女說了,吃多了不好消化。” 老人家雖然身體硬朗,腿腳也好,遣憾的是從年青時就是個近視眼。我們有時去看她的時候逗她,不說話也不笑,徑直坐在她身邊不吭聲,老太太就納了悶:“你是誰,你走走不走了坐這弄啥子?”我們就憋住了笑,死不吭氣。老太太著了急:“你緊坐這弄啥子?可別拿俺東西,俺家啥也沒得,連雞都不下蛋!”等到我們實在忍不住笑了出來,她就一下子就能聽出是誰的聲音,一把摟過來這心那肉地笑個不止。 這倒還不是太好笑,姥姥以前甚至還因為眼近視和鄰居老太太發生過戰爭:那是數年前的一個午後,鄰居老太太在姥姥家的菜園子旁邊拔野菜。那時農村老太太一般都穿黑大褂,姥姥坐在院子裏打嗑睡,朦朧中發現了情況:“菜園子裏有豬!”老人急了,大聲吆喝幾句。偏偏鄰居老太太耳背,就是不搭理。我姥姥急了,起來拾了兩塊大泥巴頭子,啾準,“嗖”地扔了出去:“打你個遭瘟的!”沒喵準,再來一次,嘿,別說,這下可打著了,隻聽“嗷”的一聲,姥姥笑了:“砸死你!”鄰居老太太不幹了,立起身子,使勁罵了起來:“這誰要死了,我又沒惹你,咋拿這麼大的泥巴頭子把我頭打個包?”姥姥一聽,壞了,打錯了不是!她挨了罵也不敢吭氣,憋住笑裝睡。人家挨打了不能說一句就算了呀,捂著頭,一句接一句地罵。姥姥聽著聽著可就火了:罵句把兩句算了,你還罵上癮了呢。不行,得想個法子還過去!正巧我姥姥家的一隻老母雞邁著八字步過來湊熱鬧,老人可找著出氣桶了,一腳踢過去:“死雞!今天又把蛋下哪去了?你不在屋裏下蛋跑外頭想遭雷劈呀..”如此等等。那老太太罵一句,姥姥還一句,聲音比她還要大,直到人家住口姥姥才也罷休了。

還有一次,姥姥自己洗了衣服後把洗衣膏放在樹下忘了拿屋裏去,幹完活發現樹下一隻白乎乎的小東西,料想是自己喂的兔子跑了出來,便悄悄地張開手慢慢前去,一下子給按住了。“誰知是一袋洗衣膏!”每次說到這事姥姥總是笑得喘不過來氣。笑是笑,也有老人為眼睛傷心的時候:“你姥爺費喏大的事做了個新葫蘆瓢放在大桌子上,也不跟俺吭一聲,我還當是咱家大黃貓爬桌上偷東西吃呢,一棍子打下去,葫蘆瓢砸了個稀八爛,多可

惜!看我這鬼眼,要它弄啥子!” 姥姥年輕時也吃了很多苦,現在她覺得自己簡直象是生活在天堂裏一樣,常常說:“孩兒,你說,現在要米有米,要麵有麵,要錢有錢,咋不是在雲彩眼子裏過!我是真有福啊!” 姥姥現在上了年紀,對生活沒有很高的奢求,就是愛吃點肉。因為隻有一顆牙了,味覺也比較差,肉一定要煮得鹹鹹的、爛爛的。看姥姥吃飯那可真是享受,她一邊咂吧有聲,一邊眉開眼笑,吃完後還要認真地吮指頭,明明是簡單的飯菜硬是被她老人家吃出個山珍海味來。我曾告訴我姨,不要讓她吃肉太多,畢竟年歲大了,胃吃壞了難治。但我姨說:“不行,不讓她吃就要生氣,氣了就要分開過,還說,‘我年輕時別說吃肉了,看人家吃都看不著,都這把年齡了,今個吃著明個吃得著吃不著還難說呢。現在吃一口賺一口,不給我吃,我就不跟你過,反正我不缺錢也燒得動,俺自己燒!’”沒辦法,隨她去吧,隻是把山楂片之類幫助消化的食物和藥準備一些。還別說,姥姥可是從來沒有吃壞過胃,隻是血壓高一些。 自從我爸媽去了深圳,給姥姥買用品送錢的事就由我承擔了。我沒有舅舅,姥姥現在和五姨同住,我媽媽在我五姨院子裏給她蓋了兩間平房。前幾年老人還堅決不去,說是自己自在慣了,不想太吵,過了八十歲後自己感覺生活吃力了才不得不搬去住。五姨家就我五姨一人,其它人全都出門打工去了,這樣母女倆住一塊相互有個照應,我們也放心多了。 我是真的祝願我姥姥永遠開心長壽,可以給老人盡孝心是多麼幸福的事啊。我從小由姥姥帶,受到姥姥、姥爺百般疼愛。我生下就有病,又沒奶吃,哥哥才三歲,媽媽在奶奶家又受氣又要幹很重的活,爸爸那時在鐵路上不能幫家裏一點忙。我又病又餓,眼看活不成。姥姥進城來看到小貓似的我,心疼得掉了淚,二話沒說就把我揣在懷裏帶了回去。為給我拿牛奶,姥姥可以夜行幾十裏進城不誤早上出工(那時是集體)。那個時候農村很窮,也沒有什麼喂的,隻能讓我姥爺打魚賣了買饃,嚼爛後喂我,加上從城裏拿來的牛奶,我好歹也活了下來。我姥爺六十歲就得腦溢血去世了,我隻有一個姥姥好孝順,我愛我姥姥勝過一切,隻要我姥姥需要,我可以獻給她我的生命,我不允許她受到半點委屈,願佛保佑姥姥健康長壽。

綠茶人生

我喜歡綠茶。 我喜歡綠茶一樣清淡的人生。 那天,我和小丫一起去茶館,那是一間很著名的茶館,卻門可羅雀,顧客無幾。我們要了一壺綠茶,坐在台邊,看那服務生沏茶。她極認真的沏著,忽然,她說了一句:“現在人們品位都變了,有時間都去喝咖啡。”她抬起頭,衝我們笑笑,“像你們這樣來喝茶的沒幾個了。”我對她報以一笑,沒說什麼。

我也曾喝過咖啡,卻受不了那濃烈的香味,不想再喝。相比之下它的香味是淡淡的,卻人心脾;它的顏色清淡素雅,卻令人賞心悅目;它的味道清香,雖略帶點苦,卻使人回

味悠長。這極像我對人生的追求,所以,即使這個世界充滿形形色色的飲料,像咖啡,像可樂,甚或那些“綠色食品”果汁,我卻一如既往地認準了綠茶。因為,“清淡”二字又豈是這些飲料能代替的? 我不求被人認同,我仍喜歡綠茶,向往著綠茶色人生。 綠茶色得人生。

煙隨風逝,名隨史流

溶溶月,淡淡風,猶如那花香,風飄萬裏卻總有散去的那一刻。可是,你的名字卻始終銘留青史。 項羽 看著站在烏江邊上的你,雄姿英發,豪情壯誌。相信人們忘記了的是你四麵楚歌的窘迫,銘記下來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與你的癡情。江邊自盡,是你的寬懷所致,所以人們隻會記得你的寬厚,“鬼雄”之稱無愧。人們銘記著你,難怪李清照要說“至今思項羽”了。 司馬遷 看著你坐在案邊奮筆疾書,寫著那部曠世之作。人們隻會欽佩你,佩服你忘記了宮刑的痛苦與恥辱。僅憑著一股“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寫著別人的事跡,卻忘記自身的榮耀。但是,你的事跡彪炳史冊,名字流傳千年。人們銘記著你,就如記得你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 李白 看著你在宮中自在逍遙,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人們忘記了你鬱鬱不得誌的過往,傳誦著你的名作,銘記著你的功德。因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激勵了多少仁人誌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諷擊了多少權貴之勢。一股傲然之氣油然而生,人生這樣一回也無悔了。人們佩服你,銘記你。 杜甫 看著你在成都郊外過著悠閑的日子,人們訝然於你的輕鬆,你忘記了你的不得誌,卻依然記得黎民百姓的日子。因此,你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是如此的博大,你憂國憂民的情感,你寬廣無邊的胸襟,讓後來人銘記於心。你的佳作,流傳百世。一個“詩聖”之稱,你當之無愧。 你們將失敗、不得誌、恥辱,看得雲淡風輕,卻將你們的名字銘刻在了我們的心裏。 溶溶月,淡淡風,能夠忘記該忘記的,留下該留下的,是我們的福分。讓往事隨風,看雲卷雲舒,聞梅花香飄萬裏,憶花香淡雅。

那陣風吹過

往事如觀流水,來者如仰高山。紛繁人間千萬之事,人生匆匆不過數十載。時光流逝,縱然我們記住了親人的叮嚀,友人的祝福,情人的蜜語,一些傷心往事難免淤積於胸,塊壘難消。麵對萬千世事,我們該忘記什麼有銘記什麼呢?答曰:忘記失敗痛苦,銘記美好快樂。 珍珠忘記了被河蚌困擾的痛苦,於是造就了盈淚的玉珠。 寶劍忘卻了烈火下錘打的痛楚,於是露出了鋥亮的刀鋒。 胡楊忘卻了沙漠中幹渴的難當,於是創造了”死了三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腐”的神話。 順著曆史長河,無數曠達之士莫不泰然處之。 是那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是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是那個“戴月荷鋤歸”的農夫,對!是他,是這享譽文壇百千年的陶淵明。他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掛印歸田園。他忘卻了官場的失意,忘卻了仕途的不達,卻記住了世人的願望,寫出了心中的聖地—桃花源。 是那個“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麼?是那個“一蓑煙雨任平生,何妨行嘯且徐行”的行者麼?是那個高唱“大江東去”的詩人麼?蘇軾,一個被宋神宗稱讚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潑來的汙水,遭受貶謫後忘卻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黃州種地釀酒,“夜飲東坡醒複醉”,在黃州“倚杖聽江聲”,在黃州寫出“大江東去”。他總是那樣的淡泊從容。他總是將所有的痛苦失意拋之腦後,銘記著世間之美。不然,何來“親煮東坡肉”,何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所以,我們應該忘記別人的嘲諷,如忘掉五年前的一次感冒一樣;原諒別人對我們的傷害,如原諒天有晴有陰一樣。我們要記住初生嬰兒的第一次笑容,我們要記住八旬老台沒牙的掩笑.. 那陣風吹過,吹走了,吹走了;那陣風吹過,留下了,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