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鬆下談成功經營的戰略(四)
四、適時調整經營戰略
要想說服一個人,除了了解一個人的人格之外,也包括這個人的情緒、心態等等。正確地掌握到這些後,才能在妥切的狀態下,進行說服。
說服力,就是以自己對商品的信心,去影響顧客。要使買賣經營成功,說服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有一位客人在買東西時對你說:“你賣的東西太貴了,別家都以八五折優惠,而你卻不打折,真不通情理。”這時候你該怎麼辦?若以八五折賣,就沒有利潤,要做賠本生意可是不行的;可是如果這時你隻說“不能再便宜了”,那麼這個人就可能會到別家去買了。
誰也不滿足自己的財產,誰都不滿足於自己的聰明。
——[俄]列夫·托爾斯泰因此,不管如何,都要想辦法說服顧客:“這個價錢是最低價格了,如果再打折,我們可要賠本,總不能叫我們血本無歸。所以這是合理的價錢,而且我們還將會為你做最完整的售後服務。”做買賣就要像這樣,把自己的立場說清楚,並盡一切力量說服他。
宗教也是一樣。有好的教義,再加上說服力,才能得以發展,否則就很容易衰微。
做買賣更是如此,要有強有力的說服力。必須自信自己的商品絕對是優良的,價格也是絕對合理的。這樣才能說服顧客:“這價格絕對不貴,若再減價,相對地售後服務就沒辦法做。別家商店便宜,是因為他們會忽略這項服務的。”像這樣堅持自己的立場,反而會引起顧客的共鳴和支持。嚴格來說,缺乏說服力的人,是沒辦法在商業界生存的。自己覺得難過,也徒然打擾別人。
對付逞口舌之辯的妙招之一,是還以機智的行動,一休和尚的故事,就是最佳的例子。
有時候隻靠語言說服他人,是很難的。有效的說服,必須視情況而定,運用各種方法,才能達到目的。
一休和尚從小就才智過人,並且經常教導別人。但是有些人卻認為他年輕氣盛,太過驕傲。一天,有一個人就質問一休說:
“一休和尚,真的有地獄和天堂嗎?”
“有。”一休和尚回答說。
“可是,聽說不論是地獄或天堂,在死亡以前誰也不能去,是這樣的嗎?”
“對”。
“一個人如在生前做了壞事,死後會越過刀山等難關,然後進入地獄。而所謂極樂淨土,是在距此‘十萬億裏’的遙遠之境,我想,像我這樣瘦弱的身體,別說極樂淨土,恐怕連地獄都去不了,你認為如何?”
一休和尚被這樣一問,仍泰然地回答說:
“地獄和天堂都不在遙遠的地方,而是存在於眼前的這個世界。”
這個人於是又說:
“不對。你說地獄、天堂都在眼前,但是我看不到。像你這樣年輕的和尚,還是不能把真實情形讓我完全明白吧?哈哈……”
被人嘲笑之後,一休和尚很氣憤地說:
“你看我年輕,就想欺負我嗎?”
說著抓起一條繩子,走到那個人背後,把繩子套在他的脖子上,並用力地勒緊。然後問道:
“怎麼樣?你現在覺得如何?”
被勒住脖子總是不好受,這個人於是哀叫:
“哎唷,痛死了,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這是地獄,對,這就是地獄!”
於是一休把繩子解開後,又問他:
“現在這個情況又是什麼?”
那個人舒了一口氣,回答說:
“現在就象是在極樂淨土的天堂一樣,我明白了。原本以為你年輕,一定不能解答這個問題。現在我知道是錯了,我鄭重道歉。以你的才華,一定能出人頭地的。”
理想的社會狀態不是財富均分,而是每個人按其貢獻的大小,從社會的總財富中提取應得的報酬。
——[美]亨·喬治一休和尚當時既然用言語不能使他了解,隻好以行動來說明意思了。結果,不費多少口舌,就能使對方深刻地認清其中的道理,並且心服口服。
當然,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如何有條理地說服對方,使其信服,這點在經營的觀念上,也是十分重要的。
掌握對方的性格、情緒,不存說服之心地去說服,才有成功的可能。
人是感情的動物,所以在情緒不好的時候,就很難作正確的判斷。有時候,隻憑一時的感情作判斷,決定一件事情,如果這樣就能完事,同時不麻煩任何人,這樣也就沒什麼了;但是,像這樣憑著一時行動的判斷,在麵臨關係重大的問題時,就叫人擔心了。尤其是公司的經營者,或站在指導立場的人,萬一也陷入這種情況,就更容易造成問題了。
據說在很早以前曾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日本的德川家光有一次出去打獵。打獵回來後,家光正在洗澡,不知怎麼一回事,負責洗澡間專門替將軍衝水的部下,誤將滾燙的熱水,往家光的身上澆下去,家光的皮膚,立刻燙紅了。
家光非常憤怒,根本不理會嚇得不知所措、正跪地求饒的部下,憤憤地回到自己的房間,立即叫來總管家阿部豐後守,並且下令說:“那個替我衝水的人,簡直混蛋,立即判處他死罪!”豐後守隻好照辦。
往常豐後守會這樣地退下去辦事,可是這次卻退到侍從的房間,向家光貼身侍從們說:
“等將軍的情緒、心情好一點的時候,請通知我一下。”然後豐後守才退下去。
到了晚上,家光將軍用過晚餐,情緒平靜了些,心情也好多了。於是,談起這天去打獵的趣事和感想。開始有了笑容,這時,在場的侍從們立即和豐後守說:“將軍的心情好多了,現在看來情緒也很好。”
豐後守聽了,立即會見家光說:
“剛才主公曾經指示,處罰那個衝洗澡水的人,在下一時疏忽,沒記清楚是什麼內容,非常抱歉,敢請主公重作指示,究竟如何處置這個人?”
家光將軍並沒有立即回答,盯著豐後守,想了一會兒之後才說:
“那個人由於不小心,而犯了嚴重的過錯,我看判處他流放外島好了。”豐後守受到家光的指示後,回答一聲:“是,遵辦。”就退下去了。
豐後守一退下,在家光旁邊的貼身侍從們,將這事情當做飯後的話題說:
“最初,我們聽到將軍的指示是‘判處他死罪’,連豐後守也的確說過:‘是,遵辦’,然後他就下去了。可是他好像忘了,連豐後守也會忘了將軍的指示,那麼假如我們有時候忘了,也是非不得已的。”
聽到侍從們聊天的家光將軍笑了一下說:“豐後守這個老人怎麼會忘?他記得才清楚呢。在政治上,判處死刑,需要格外慎重,豐後守明知其重要,卻故意說他忘了;實際上他是想提醒我重新考慮,收回成命,隻是不明說而已;所以我也打消了原意,把這個人的罪刑,由死刑改為流放外島之刑。豐後守考慮得真是周到。我因一時衝動而開口大叫判處死罪,現在倒覺得很慚愧。”侍從們聽了。十分惶恐,都說不出一句話來。據傳,從此以後,阿部豐後守的聲譽,大為提高。
斂財不會有滿足的時候。
——[美]愛默生這可以成為一個態度極端慎重的例子。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豐後守對將軍家光,作了一種說服。當然,豐後守頭一次奉命時,並沒有說“將軍身上被澆了滾燙的熱水,必定燙得痛苦難堪,可是,還不至於需要將衝水的人判處死刑吧”這一類說服的話,即使他說了,對於一時衝動的家光,也不可能產生任何作用,最後可能是連豐後守本人也挨罵而已。
豐後守對於家光將軍命令判處死刑這件事,隻有回答:“是,遵辦。”而唯唯諾諾地奉接旨令。然而,奉命是奉命,他並沒有依命“行事”。在感情衝動的時候,即使是將軍,也往往無法作出正確妥善的判斷。然而,明知將軍的判斷並不妥善,指出他的不對,想請將軍改正過來,反而會使他的火氣更大,像這樣,才能說服家光將軍。
要想說服一個人,除了了解一個人的人格之外,也包括了這個人的情緒、心態等等。正確地掌握到這些後,才能在妥切的狀態下,進行說服。
就豐後守的例子來說,豐後守並沒有作實際“說服”。這即是一種不是說服的說服,他隻是選擇適當的時刻,重新請示一次,加以確認而已。這個例子,就等於做到了有效的說服。
一般觀念往往認為,說服就是用言語進行說,其實不全是這樣。事實上這種不是說服的說服,亦即不必以語言實際進行的說服,往往也能把自己所想的事,傳達給對方。雖然這些在實際上或許非常困難,但這一點非常值得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