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冬的主宰(1 / 3)

第一章 冬的主宰

麵對名利

在當今社會,人們總會受到許多誘惑,麵對金錢,麵對地位,他們常常迷失了自己,忘了最先的目標及位置。 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有一個人請求部落首領劃給他一塊地,首領說隻要他在日落之前走回原地,這期間他所經過的地方就是屬於他的了,結果,那人因為貪心而累死在路上。 這個走不回來的人,並非因為他踏上的是一條不歸路,而是因為他的內心已將名利看成了人生的全部,在名利中迷失了自我,忘卻了人生的真正價值。 我又想起了大家都很熟悉的明星趙薇。她曾是北京電影學院專科班一名普普通通的學生,後來因接拍《還珠格格》而一炮走紅,受到兩岸三地觀眾的喜愛;而對趙薇來說,自己一夜間從一名學生變成了一位大明星,不但自己的腰包鼓了起來,也使自己擁有了大批的Fans。在這接踵而來的金錢和名聲當中,她忘記了自己最初來北京電影學院的目的,那是因為喜歡演戲而演戲,為藝術而演戲;現在呢,在名利的誘惑下,她迷失了自我,不再是當時單純的趙薇了。隻要有片約,她都盡量接下,也不管劇本的質量優還是劣。記得去年她就一口氣接下了好幾部電影,如:《炮製女友》、《綠茶》等,然而影片上映時,觀眾們的反映卻不大好,甚至有些人認為趙薇的演技一直在原地踏步。而且,趙薇在出道以來,“日本軍旗裝”事件,指使他人毒打孕婦事件,都鬧得沸沸揚揚。在這充滿金錢和名聲誘惑的社會裏,一切對名利的追求真的就是一條迷失自我的不歸路嗎?

其實名利之路也未必就是一條不歸路,大千世界之中的你注定要在名利中受到洗禮,能否回歸,取決於你對名利的態度。愛因斯坦剛到普林斯敦大學時,主事人問他一年要多少薪俸,他說5000元差不多了。一年5000元是物理係剛畢業的學生的水準。主事人說:“給你年俸5000元,給別人的就不要給了,請你為我們著想一下,還是勉強訂年俸15000元吧。”也沒聽說曾獲得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特等獎500萬獎金的袁隆平院士如何使用這

些錢,可是他的成果卻不斷湧現。 名利並非人生全部的追求,我們不應為名利而活,在名利麵前,我們應照樣活得瀟灑,象科學家那樣。

蝴蝶

三月的蝴蝶 獨舞過憂鬱的春天 沒有舞伴的華爾茲 飛旋不出煙黃的季節 看那棵蒼虯的樹 兀自站立 成一季的秋 看那棵瘦小的樹 兀自堅強 成憔悴的生命 一萬年前我已飛過 沒有莊周 夢已把我的飛翔遺棄 我透過指縫再望 再望 始終找不到延伸向你的方向

深刻的思考

一個政權的建立或推翻是不是一定需要無數無辜的人民為此付出血的代價?多少冤魂在無聲地控訴,多少眼睛燃燒著憤怒的火焰,多少稚嫩的拳頭早已為此緊握——炮火平息不了動亂,隻會增添仇恨! 都說同一階級的爭權奪利是一場鬧劇,那麼同為一條條鮮活生命的人類之間的殘殺又是什麼呢?我隻能說那是一場血淚交加的悲劇。我看到新聞媒體的鏡頭早已被血染紅,然而,可悲的是依然有人不斷地加入到這場悲劇中去。當罪惡的彈頭肆意掃射,幸福、希望、快樂便在硝煙四起時灰飛煙滅!

戰爭為了什麼?其結果無非兩種:勝利或失敗。但是,那又有什麼意義?在滿目瘡痍的家園上,這一切顯得那麼荒唐,可悲,一地幸福的碎片折射出戰爭的影子,蒼白無力!炮火中,硝煙裏,災難總是突如其來。信仰已經凝固,夢想已經風化,槍口下的人們,每一秒都臨深淵、履薄冰般提心吊膽地度過,他們隻能做兩件事情:埋葬或者被埋葬!誰來

為他們負責,戰爭難道隻是堆砌了一座噩夢般的宮殿? 槍口互對是可怕的,而死裏逃生也同樣悲慘。如何麵對被毀壞的家園?如何承受親朋好友永遠離去的悲哀?這都是揮之不去的傷痛。戰爭的陰影仿若欲雨前的烏雲,無邊無際地在地球的某個角落罩下。仇恨,悲傷早已被炮火打入他們的靜脈,隨著血液的流逝化為永世的痛苦! 炮火會得到暫時的平息,但隻要利益是永恒的,戰爭便是永恒的。我無法成為為戰爭而叫囂的一群人之一,也無法充當一名冷血而麻木的看客。當我一次又一次把目光投向硝煙彌漫的地方,有些思考是沉重的..

人生的抉擇

孟子在他的《魚我所欲》一文中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在這裏,孟子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人生的重要考題,應當怎樣地“取”與“舍”。幾千年以來,無數仁人誌士用行動印證了這個哲學命題,而我作為一個凡人,主要想說說生活中“取”與“舍”的關係,因為我認為“生”與“義”的取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取舍應該更多的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 諸葛亮娶妻成為千古美談,普希金擇美則成了令人心酸的悲劇,都向我們說明了正確處理“取”與“舍”的重要性。據說諸葛亮不在乎一個人外表的美醜,而注重人的內心,因此他娶了一個外貌醜陋而很有才華的女子為妻,對他的事業幫了不少忙。相反,普希金卻娶了一個外貌漂亮而內心異常空虛愛慕虛榮的女人,以致偉大的詩人普希金在情敵的槍口下飲恨而亡。我們應該懂得,在內心美和外表美不可兼得的時候,就一定要舍“表”取“裏”。 取舍也表現在金錢上。古代齊國有個“好金者”,有一天去市場,發現一個人在賣金子,這位“好金者”一看見金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金子就跑。被抓住後,人家問他怎麼敢在大白天公然搶金子呢?這位“好金者”回答說:“我在搶金子的時候,眼睛裏隻看到金子沒有看到人。”我想到當今時代,那些貪汙受賄,投機詐騙,走私販私,而不顧黨紀國法以及人民利益的人難道不就是這位齊國的“攫金者”嗎?相比之下,在我國經濟領域也出現了許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幹部,這些人才是中國的脊梁。 在“取”與“舍”麵前,為什麼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態度呢?我想,其根本原因在於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不同。如果我們能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古訓作為自己的思想,那麼這道人生的考題便不難作出正確的答案。

下雪了,一片一片的雪花紛紛飄落,我站在窗前,隨著舞動的雪花,我的心也隨之飄動..

雪,它獨在這冰天雪地中馳騁,以冰冷嚴酷示人,動植物都會銷聲匿跡,隻有一陣陣呼嘯的寒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想,除了這一片片的“梨花”外,再不會有什麼生機了吧?這冰雪儼然是冬的主宰。 ..忽然,眼前的一片白雪地中閃露出點點紅色,仔細一看,原來是梅。在這冰天雪地之中,也隻有它吧,那麼耀眼,在眾芳搖落的世界裏獨自綻放,回旋於冰天雪地之中。她無意爭春鬧,隻在這寒冰中獨自生存,那恬淡清雅的氣質豈不是更具神韻嗎?“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她不怕風雪的侵襲,毅然樹立在這風雪之中。難怪人們都說:“不是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原來,她才是以神韻而主宰了冬。 一滴,兩滴,遠處房簷下雪融化成了一滴水珠,水珠又凝結成了一根根冰柱,使雪有了一種延續與升華,更具力量。原來這冰雪仍是冬天中的強者。 ..這風雪又使我想起了另一幅畫麵,破舊的房子,昏暗的燈光,寒風吹得桌上的書嘩嘩作響,一位書生映著這燈光、雪色,伏案讀書,破舊的衣服,惡劣的環境,絲毫不影響他讀書的信念和勇氣,一時間,我突然覺得,鴻鵠之誌、求知之心不是比寒冰更堅硬嗎? ..呼嘯的寒風,鵝毛般的大雪,腳下鬆動的冰塊和不可測的深淵,一步,又一步..這是紅軍過雪山的一幕,他們憑著絕無僅有的意誌硬是在這雪山之中踏出了一條神奇的足跡,而正是這萬裏長征的鋼鐵意誌有了我們的民族的新生,有了我們民族的獨立。原來人的堅強意誌不懼風雪,不懼嚴寒,才是主宰了冬。 雪,它美麗純潔卻帶來了寒冷,而冰是雪的升華,它以力而成為冬的主宰;而梅以她絕無僅有的神韻主宰了整個冬的神韻;而人,以堅強的意誌,戰勝嚴寒,成了冬的主宰。誰才是這冬的主宰?答案是豐富的,他們都可以是,隻不過都以各自不同方式主宰著冬。 六角形的小雪花還在一片片地飄著,我的心也隨之飄向了遠方..

珍惜信譽

“爸,你怎麼可以這樣做?你這樣做會害死人家,何況也犯法。這事傳出去,會給我們的飯店帶來損害,我們的誠信會全毀。”我不滿對爸爸說。 “你懂什麼,要是我不這樣做,我一天能賺多少?你不想一想,你上大學要多少錢。你還是快去學好你功課,考大學。要是考不上,就不要怪我不客氣。”爸說完,離開了屋子。 今天下午,我在家裏發現爸爸正在用水和酒精調和某種材料,將其倒進帶有貴州醇標誌的酒瓶裏。我知道他一定會將這些酒帶來店子賣給顧客飲,這種酒近期一直暢銷。這樣做,會給爸爸帶來暴利,但對於顧客卻是災難,況且這樣也會違背誠信原則,這可是商業者最重要一條。 該怎麼辦呢?爸爸一定不會聽我的勸阻,但任由爸爸這樣做,他遲早會走進監獄,越想越害怕。

我決定將這件事告訴媽媽。媽媽聽後,大吃一驚,然後才說:“怪不得近期顧客老是

抱怨這種酒的味兒不正,生意也因此差了許多,也難怪。我們的誠信沒了,生意也差了。”我勸媽媽說:“不如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挽救爸爸,挽救小店,挽救我們的誠信。”我把我的計劃告訴她,她十分讚成。 我和媽媽先到市場購進一批真正的貴州醇,把爸爸製的悄悄調換過來。然後由媽媽監督爸爸,打理小店。晚上,我聽見爸對媽說:“今天怎麼怪,連最挑剔的常客老王也沒對我們酒有意見。”媽說:“有什麼怪,我們的都是正品,難道你認為我們酒是假的?”爸趕忙說:“當然不會。”我聽後覺得十分好笑,計劃成功一半。 接下來,我監督爸爸在家一舉一動。每當他打算製酒,我故意叫我同學來家裏玩,搞得爸爸不好意思幹下去。 一天晚上,爸爸由店裏帶來許多好東西,說今天晚上我們慶祝。因為這幾天生意好極了。爸爸在席間說生意好全是他的功勞。媽聽了笑了一下,說:“恐怕不是吧,要不是我們母子倆將你製的‘好’酒調換過來,挽救小店的誠信,恐怕你現在已經..”爸爸笑了一下,說:“你怎麼知道這件事,不過我們也很久沒賣那種酒,我也很久沒製了。我製得那麼多,良心也不安,覺得沒了誠信,渾身不自在。”“知錯就好,爸,你以後要珍惜誠信,誠信才是你的。”我調皮地說。

誠信的考量

曾經讀過一本書,是關於美國人的消費,書上說:美國人都是在花未來的錢,而享受現在。我就有些迷惑不解了,既然美國人都是“舉債度日”的,一旦出現了無賴的山姆小子不肯還錢怎麼辦?後來我又看了另外的一些書,這個謎團才解開。原來美國有個信用局,若是某君出現信用違規,即通知各大銀行,封殺他所有的借款,此招是以使其無立身之地。據說,某些罪犯不怕違反法律,卻獨獨不敢得罪信用局。 這讓我想起了中國的誠信問題。本來,中國是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誠信一向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美德,“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熏陶了我們幾千年。然而,近年來,信用違規的事情卻不絕於耳。中國有個報社曾做過調查,信用危機位居腐敗之後成為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大因素,信用危機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增加15%。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恐懼。試想,生活在一個無信用的社會中,你的眼睛還可以相信誰?衣食住行,你在消費之前必須確認:這些是否假貨?商家是否在“宰”你? 無信用行為的蔓延,使企業之間心存猜疑,使電子商務難於全麵運行,徒然增加本可避免的生產成本,從而導致競爭力下降。 要想解決這一問題,美國的信用局不失為一個好參考。其關鍵在於,建立一個信用懲罰機製,用信用機製和國家強製力雙管齊下,對信用違規事件,用經濟手段加以懲罰,用國家手段加以監督,來促使信用良性運行。信用問題,不能僅靠古代傳統的“德”和“禮”來解決,必須用一個健全的機製加以完善,一旦某人出現信用違規,信用機製讓他在社會上寸步難行,試想,這時誰還敢當不法奸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