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糖尿病應急與防治(1 / 3)

第一章糖尿病應急與防治

糖尿病急性並發症及慢性病變有哪些

近年來,糖尿病的治療有了新進展,失明、截肢、心肌梗塞、腎功能衰竭、神經組織損害、中風等並發症明顯減少。

糖尿病急性並發症有:各種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昏迷、低血糖及昏迷、乳酸酸中毒、非酮症高滲性糖尿病昏迷等。

糖尿病慢性病變有:糖尿病並發冠心病、糖尿病性腎病、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糖尿病性腦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白內障、糖尿病性骨關節病、糖尿病性口腔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糖尿病脂肪肝、糖尿病腸病、糖尿病陽痿等。這些慢性病變與糖尿病的輕重程度似無明顯關係。有些輕型及無症狀的糖尿病病人可在典型糖尿病症狀出現前,首先出現血管或神經病變,其發病率與病程長短、開始治療遲早、治療效果的好壞似有密切關係。

低血糖的病因有哪些以及怎樣預防

低血糖是指由於各種原因使血糖濃度下降至50mg/dI以下,而引起的心悸、多汗、手抖、煩躁、抽搐以致昏迷等一係列的臨床症候群,謂之低血糖症。

1.低血糖發生的病因

(1)胰島β一細胞瘤、胰腺癌、胰島細胞肥大與增生、胰外腫瘤等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而引起低血糖反應。正常人的胰島組織1克僅分泌胰島素2單位,而腫瘤組織1克所分泌的胰島素高達80單位。

(2)由於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刺激胰島細胞分泌過多,引起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發生低血糖。

(3)嚴重的肝髒疾病,使肝糖原合成減少或分解障礙,當血糖降低時又不能及時補償,而出現了低血糖反應。

(4)腦垂體機能減退,抑製生長激素釋放,糖異生能力下降,血糖減少,形成低血糖。

(5)長期進食不足或過度消耗,如神經性厭食、慢性吸收不良、慢性腹瀉、腎性糖尿等,促使血糖下降。

(6)胰島素受體抗體在某種情況下,表現出胰島素樣作用,當空腹時引起低血糖發作。

(7)由於進餐後胰島素分泌延遲,使血糖升高,但在食後3~5小時期間,胰島紊分泌達高峰,於是可突然出現低血糖反應。

(8)由於胰島素及降血糖藥物用量過大,造成了醫原性低血糖。

2.預防低血糖的措施

(1)按時進餐,靈活運用緩衝飲食如預防性進少量飲食,即可防止低血糖的發生。緩衝飲食的數量及加餐時間,因人因時而異,需要病人自己摸索,一般應在可能發生低血糖的半小時前進食主食12.5~50克,晚上睡前加餐特別重要。可根據尿糖量的多少增減加餐,如尿糖量多,可用豆製品或蛋類食物代替糧食。

(2)胰島素用量大者,一定要按時進餐,特別是午餐,若早飯前注射混合胰島素,除按時進餐外,晚上睡前一定要加餐。

(3)及時調整胰島素的劑量。若能提前知道當天某頓飯後體力活動比平時增多,應把該頓飯前胰島素的劑量減少4~12單位;如事先不知道,可在活動時臨時加餐。每天的體力活動要有規律,這不僅對糖尿病的恢複有益處,而且也能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4)住院病人情況好轉出院後,活動量應逐漸增加,這時常需將胰島素用量減少4-12單位。

(5)在胰島素作用最強及勞動強度增加時,應適當加餐。

在什麼情況下易出現低血糖昏迷

當病人血糖快速下降時,首當其衝的是大腦皮質受抑製,出現意識朦朧,定向力與識別能力喪失,精神失常,言語不清;當皮質下受抑製時,躁動不安,心動過速,瞳孔散大;當中腦累及時,出現陣發性驚厥,並迅速進入嚴重昏迷階段,各種反射消失,血壓下降,常不能逆轉。當病人低血糖時間持續延長時,則很快進入低血糖昏迷。

病人低血糖昏迷6小時後就會死亡

人的腦細胞對缺血缺氧十分敏感,腦組織攝取葡萄糖總能量是整體需求量的一半。當病人低血糖昏迷6小時後,出現了腦功能障礙,腦血液循環不通暢,使腦組織嚴重缺血缺氧,最終導致不可逆的腦細胞損害及不可逆的大腦功能喪失,最後死亡。

即使病人存活,也會遺留各種腦病後遺症。

可見,低血糖昏迷的時間越久,後果越嚴重。因此早期防治低血糖極為重要。

預防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發生

老年性糖尿病病人對低血糖的反應不如其他年齡患者敏感,因此,預防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發生是很重要的。主要預防措施如下:

1.老年性糖尿病患者控製碳水化合物要適當,不要過分限製。

2.合並急性胃腸炎時,應減少糖尿病藥物劑量,及時查血糖、尿糖。

3.晚間加服降血糖藥物時須特別慎重,因低血糖反應多在夜間或淩晨空腹時發生。

4.對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療,應首先采取飲食控製或口服降血糖藥,盡量不用胰島素。

5.對肝腎功能不全者,應注意到降血糖藥可在體內積蓄的作用,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6.需用β阻滯劑時,最好選用β阻滯劑如美多心安,不要用副作用較多的心得安,以免增加低血糖發生的危險。

7.老年性糖尿病的血糖指標可適當放寬,24小時尿糖定量10~20克,餐後2小時血糖200mg/dl,以防止低血糖發生。

糖尿病病人容易感染

糖尿病病人容易感染是糖尿病學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麵來分析:

1.高血糖為糖尿病的重要指征,是感染的發病根源

由於血糖濃度高,抑製了白細胞的吞噬作用,降低了預防感染的能力,如皮膚的念珠球菌,尤其大腸杆菌、肺炎球菌及革蘭氏陰性杆菌。這些細菌在高濃度的葡萄糖組織中極易生長。因此,肺炎、皮膚感染、泌尿係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極為常見。

2.糖尿病病人體內代謝紊亂,抗病能力顯著下降

尤其在酮症酸中毒時,粒細胞動員受到抑製,白細胞功能受到損害,吞噬能力減弱,炎症反應性明顯下降,抗體生成亦降低,故對於酮症酸中毒的病人應予抗感染治療。

3.糖尿病容易發生血管病變

血管病變易引起血流障礙,抗體分布減少,影響了白細胞的吞噬功能,故易發生感染。又由於血流量下降,組織缺血缺氧,有利於厭氧菌的生長,可發生組織變性和壞疽,這種現象多見於糖尿病足、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

化膿性感染以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發生化膿性感染後,糖尿病症狀就會加重,病情不容易控製。易導致酮症發生,促使病情迅速惡化,如不采取有效治療措施,病人很可能死於酮症酸中毒及敗血症。可見,化膿性感染是糖尿病的嚴重並發症。

感染對糖尿病的影響

感染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並發症。感染與糖尿病兩者關係密切。互為因果。感染對糖尿病的主要影響有:

1.感染促使病情惡化,引起血糖升高,尿量增多,極易出現酮體酮症酸中毒酮症昏迷。因此,感染是糖尿病酸中毒的重要誘因之一。

2.足的感染,可誘發下肢壞疽一截肢。肺結核可導致肺空洞。

3.病毒性感染。可使隱性糖尿病轉為臨床糖尿病。

4.感染時,可使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加重,病情變化迅速,難於控製。

5.感染時,患者體內容易產生胰島素抵抗,在治療時需增加胰島素用量。胰島素劑量的調整視病情輕重而定。

糖尿病與肺結核的關係

糖尿病合並肺結核,較單純患肺結核嚴重得多。肺結核可使糖尿病的代謝紊亂加重,而代謝紊亂又加速了結核病的發展,二者相互影響,形成了惡性循環。

暴發型結核病在糖尿病病人中較為多見,極易出現幹酪性病灶並出現溶解,形成肺空洞或多空洞,散播結核菌。

糖尿病並發其他感染性疾病時,使用抗生素有效。病情能很快被控製,而糖尿合並結核病采用抗癆治療時,藥物卻對糖尿病產生副作用。如雷米封可幹擾正常糖代謝,利福平有對抗降血糖藥的作用,故應適當加大降血糖藥的用量。

由於結核病是糖尿病的一種特殊感染,故盡早發現結核病,控製結核病的發展,對治療糖尿病是十分重要的。當糖尿病病人病情惡化時,應想到合並結核病感染的可能性;而當抗癆治療結核病效果不滿意時,必須想到合並糖尿病的可能性。

自從應用胰島素和抗癆藥以後,糖尿病合並肺結核的死亡率已由原來的50%降低到0.5%。一般抗癆治療至少堅持18個月,以防複發。

泌尿係感染是糖尿病的並發症

糖尿病並發泌尿係感染,臨床上並不少見。尤其女性糖尿病病人,由於尿道較短、妊娠及導尿等,感染機會比男性多。女性感染率約為19%,男性為2%。為了防止感染,應盡量避免導尿。在治療上與一般泌尿係感染相同。如有腎功能不全者,應避免使用對腎髒有毒性的抗生素,經腎髒排泄的抗生素應酌情減少用量。值得注意的是,急性腎乳頭壞死是一種嚴重而死亡率高的感染,常導致敗血症。臨床表現有發熱、寒戰、血尿、腎絞痛,以及迅速發生氮質血症。當糖尿病病人患有泌尿係感染而腎功能急速惡化時,應警惕本病的可能。

何謂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的急性並發症。如救治不及時,常可危及生命。

酮症的發生是由於體內嚴重缺乏胰島素及感染、創傷等原因誘發,故必然會引起體內的代謝紊亂。首先是血糖的明顯升高(因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甚者可達500mg/dI以上。此外,由於體內抗胰島素物質如胰高血糖素、生長激素及皮質激素等可促使脂肪分解加速。脂肪酸增多,而產生大量的酮體,又由於胰島素絕對不足,酮體不能被人體組織代謝和利用,這樣就產生了酮症。酮症包括高酮體血症和酮尿症。

酮體是酸性物質。若酸性物質在體內繼續積蓄,就會發生酮症酸中毒,出現多尿、多飲、煩渴、脫水、呼吸代償性加深加快、呼氣帶酮體氣味(爛蘋果味)、血壓下降、休克、昏迷等一係列症狀,甚至死亡。

糖尿病酮中毒的誘發是什麼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誘發於感染、手術、創傷、妊娠及分娩、胰島素用藥中斷或減量、飲食不當等因素。這些誘因能使糖尿病症狀加劇,逐步或迅速發生酮症酸中毒。

影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預後的因素有:

1.老年患者死亡率高;

2.昏迷時間長者預後差;

3.血糖、尿素氮、血漿滲透壓高者死亡率高;

4.有嚴重低血壓者死亡率高;

5.伴有其他嚴重疾病者,如心肌梗塞、腦血栓及其他動脈栓塞等,預後不良。

酮症酸中毒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輕度

嚴重口渴,尿糖增多,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暈頭痛,心煩嗜睡,全身疼痛。有的病人可無症狀,但查尿酮體時呈陽性。

2.較重

口中呼出爛蘋果氣味,皮膚幹燥、缺乏彈性,心悸乏力。

3.嚴重

出現低血壓,呼吸困難,甚至錯迷。

值得注意的是:降糖靈藥物可引起尿酮體陽性。當腎功能不全排酮困難時,血中酮體升高,而尿中酮體卻是陰性,臨床千萬不要忽視。

何謂乳酸酸中毒

乳酸是糖無氧分解的最終產物。在正常情況下,乳酸大部分在肝髒內轉化為糖原儲存起來,小部分經腎髒排出體外,以保持體內代謝平衡。當乳酸在體內堆積影響代謝時,血清乳酸就會升高。當乳酸超過2毫克/升,酸堿度小於7.37時,病人常有不適感覺,隨之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昏睡、呼吸急促、休克,甚至昏迷,臨床稱之為乳酸酸中毒,且常與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並發症同時存在。乳酸酸中毒死亡率較高,是糖尿病的急性並發症。

何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的慢性並發症,是糖尿病在神經係統發生的多種病變的總稱。多累及周圍神經係統,中樞神經係統也可受損害,但少見。當累及運動神經、顱神經、脊髓、自主神經時,可出現知覺障礙、深部反射異常等臨床表現。一般由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最為常見,常統稱為糖尿病神經病變。

例如:一位49歲的男性病人,患糖尿病6年。近2年來下肢麻木,出現了知覺障礙,痛覺明顯喪失,刺入腳趾間皮下的玻璃碴,數天都沒發覺。可見,下肢周圍神經功能受到嚴重是糖尿病在神經係損害。臨床診斷為糖尿病並發神經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