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沒有沉入海底的幸運者(1 / 3)

第一章沒有沉入海底的幸運者

島上的居民來自何方

1722年,當羅格文海軍上將發現複活節島時,他看到了島上的居民有著不同的膚色;“他們有的膚色為褐色,就顏色的深淺程度而言,他們與西班牙人相似,但也有膚色較深的人;而另一些人則完全是白皮膚,也有些人膚色接近紅種人,似乎這些人在太陽底下曬烤過。”參加岡沙列斯探險隊的阿古埃爾也說道:“島民的皮膚有白色、黝黑色和微紅色。他們沒有厚厚的嘴唇和扁平的鼻子,他們柔軟的頭發染成了黑色,也有些人的頭發是紅色或淡褐色的。”

200年後,英國女學者凱特琳·斯科列斯比·勞特列吉於1915年考察了複活節島,她寫道:“羅格文的筆記中所提到的各種膚色的人,至今還在那裏生活著,他們也已經意識到了這種區別。當我們收集島民的家譜時,他們都把自己同最遙遠的祖先掛上鉤。島民們十分肯定地說,奶奶的姐姐蘇遜是白皮膚,而奶奶的妹妹赫米瑪卻是黑皮膚,最後一位真正的國王或領袖,卻又完全是個白人。很明顯,我們是在同混血種打交道。”

現在,誰也不懷疑,複活節島現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亞人了。但他們是在較晚的時期才來到複活節島的,而早在公元4世紀時,複活節島就已有人居住了。他們是誰?又來自何方?他們是一個種族呢,還是兩個或更多的種族?從發現複活節島那一天起,人們就提出了這個問題,但至今也沒有得到圓滿的解答。

生活在南太平洋島嶼上的土著人,至今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沒有太大的改變。被考古學家們稱作是“活博物館”。

“島民的皮膚有白色、黝黑色和微紅色。他們沒有厚厚的嘴唇和扁平的鼻子,他們柔軟的頭發被染成了黑色。也有人的頭發是紅色或淡褐色的。”參加過探險隊的阿古埃爾這樣描述他所見到的複活節島的土著,在今天的土著身上依然可以找得到那些昔日痕跡。有人根據複活節島居民有把耳朵拉長的習慣,推測說現代波利尼西亞人(包括複活節島居民)的祖先來自東南亞;也有人根據當地人的頭蓋骨,認為複活節島人來自美拉尼西亞;還有人說他們是來自南美大陸,複活節島居民是南美古代印第安人的後裔。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複活節島的形成之謎

複活節島上的各種事物充斥著紛繁的謎團,而複活節島本身又是一個謎中之謎。

複活節島是太平洋中的一個孤島,三角形的島嶼並不大,總麵積約120平方公裏。島嶼的北海岸長16公裏,西海岸為18公裏,東南海岸最長,也不過24公裏。島上的最高點拉諾·洛拉科火山海拔隻有511米,比波利尼西亞諸島的許多山峰都低。

複活節島是由三座海底火山噴發而形成的一個火山島,整個島嶼至今還發生著驚人的變故。一些完全可以信賴的船長也不斷報告說,他們在這一帶海域裏發現了新的土地,但這些土地後來卻不見了。

遍布在複活節島上的碎石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複活節島的過去。可惜至今沒有人找得到解讀他們的鑰匙。關於複活節島的曆史,有一種說法是,複活節島處在“大平洋火山圖”上,即太平洋海底火山地震帶上,正如島民們的神話和傳說中提到的那樣,以前的複活節島很大,後來大部分沉入水下,如今隻剩下現在這麼大了。

胡安·費爾南德斯和愛德華·戴維斯曾在複活節島一帶海域裏發現過遼闊的土地,土地周圍還有別的小島,但等到羅格文海軍上將於1722年發現複活節島時,他隻看到島上起伏的山巒,周圍已經沒有任何土地或島嶼了。

1802年,古依恩船長在複活節島以南50海裏、以西300海裏外的海域裏發現了重重懸崖和層層峭壁。可是現在,複活節島周圍海域裏隻有一處懸崖,那就是薩拉·伊戈麥斯島,但它是在複活節島以東約250海裏處。

1879年,皮諾科船長乘著“波捷斯諾號”在這一海域裏也發現了一座小島,他把這座島命名為“波捷斯諾島”。這個小島呈橢圓形,島高120米,島圍1200米。但從此以後,誰也沒有再看見過這個島。1935年,海圖上也不再標出這個小島了。

1912年,英國“格羅埃洛恩”號船長在智利瓦爾帕來索城宣布,他在複活節島不遠處發現了一個島嶼,船上的所有軍官也都證實了這一發現。但後來,智利戰艦“巴克達諾號”奉命前去尋找這個島時,它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複活節島是一個火山島,它處在“太平洋火山圖”上,即太平洋海底火山地震帶上,島民們的神話和傳說中都一再提到,以前,複活節島很大,後來大部分土地沉入水下,隻剩下現今這麼大了。

這樣看來,關於複活節島本身的形成史還是一個謎。

關於陸地沉沒的神話傳說

在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時期,哥倫布漂洋過海,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達·伽馬繞過好望角;麥哲倫成功地進行了環球航行。在他們之後,歐洲人紛紛揚帆出海,去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幾個世紀的海上探險,他們沒有找到“南方大陸”,卻在太平洋中發現了幾百座大大小小的島嶼——珊瑚島和火山島,有人居住的和荒無人煙的島嶼。使這些發現者感到迷惑不解的是,這些島嶼盡管相互之間距離十分遙遠,但卻有著相同的文化和共同的語言,居民也崇拜同樣的神祗,有著相同的習俗。

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說太平洋諸島的居民是駕著一葉扁舟,越過浩瀚大海隨時保持著接觸和聯係的嗎?這種可能性太小了。

這是意大利16世紀的航海圖,當時在歐洲掀起了一股航海探險的熱潮。十五、十六世紀也因此被稱為地理大發現時期。在此期間,哥倫布飄洋過海,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引人矚目的還有麥哲倫成功地進行了環球航行。在他們之後,歐洲人紛紛揚帆出海,去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

柏拉圖在兩千多年前曾提出,大西洋中有一塊沉沒了的陸地,那就是曾一度繁榮昌盛的文明古國大西國的所在地。這引起了人們的聯想,莫非太平洋中也有一塊沉沒了的陸地?那上麵也曾有過高度發達的文明古國?抑或現在那些珍珠般點綴在太平洋上的島嶼,隻不過是往日大陸沉沒後的遺跡?

那些航行在太平洋水域中的許多船長都曾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最早提出太平洋中有一塊沉沒了的大陸假說的是法國著名的航海家和科學家迪蒙·杜爾維爾。後來,人們又不斷地提出新的證據,來證實這一假說。

一些地質學家,如奧地利的愛德華·休斯、俄國的盧卡舍維奇以及法國的埃·奧托等,都支持曾存在太平洲的假設,盧卡合維奇甚至還繪製了太平洲的地圖。

柏拉圖在二千多年前曾提出,在大西洋中有一塊沉沒了的陸地,那就是曾一度繁榮昌盛的文明古國大西國。這引起了人們的聯想,莫非太平洋中也有一塊沉沒了的陸地?那上麵也曾有過高度發達的文明古國?現在那些珍珠般點綴在太平洋上的島嶼,隻不過是往日大陸沉沒後的遺跡。動物地理學家也讚同這一觀點,因為他們在研究中發現,新西蘭和地處太平洋中部的馬克薩斯群島上有淡水魚。在四周是一片汪洋的斐濟群島和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棲息著無法越過千裏大海的巨蜥。在遠離大陸的薩摩亞、湯加等地,也生活著蜥蜴和蟒蛇、蛙類。太平洋諸島上還有各種美洲和亞洲所特有的昆蟲、蜘蛛、軟體動物和蝴蝶。如果沒有陸路把這些島嶼同大陸連接起來,這些動物是根本不能越過大海來到這些島上的。植物地理學家也不甘落後,他們以波利尼西亞諸島生活著亞洲、美洲和澳大利亞的植物,夏威夷群島有北美、澳大利亞、波利尼西亞、南美、印度尼西亞和南極的植物群落為證,來說明太平洋中曾經存在過廣闊的陸地。

盡管誰也沒有見過太平洲的存在,但許多書中都提到了太平洲這個神秘的地方。俄國科學院院士、動物地理學的奠基者曼茲別爾彙集了一些資料,於1923年出版了《浩瀚的海洋之謎》一書,全力支持“大平洋中曾經存在過廣闊的陸地”這一觀點。第二年,新西蘭人種學家麥克米蘭·勃勞烏發表了《太平洋之謎》一書,全麵論述了太平洲的存在。俄國科學院院士、動物地理學的奠基者曼茲別爾彙集了這些資料,於1923年出版了《浩瀚的海洋之謎》一書,全力支持這一觀點。第二年,新西蘭人種學家麥克米蘭·勃勞烏發表了《太平洋之謎》一書,全麵論述了太平洲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