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外星人帶來的UFO之謎
秦始皇奇遇UFO之謎
中國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文明國度之一。古代中國在數學和天文學上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如果說外星人和他們的“飛碟”真的曾經訪問過我們這個星球,那麼,古代的中國必然也是他們訪問的對象之一。這樣,古代的中國人必然也看到UFO或其蛛絲馬跡。
除我國古籍中原有記載的UFO和近代UFO事件外,難以解釋的圖飾文物和古岩畫也均有大量發現。如西安半坡氏族的魚民翼“飛頭”圖飾文物之謎,內蒙狼山的奇特岩畫之謎,貴州安順的龍宮岩畫及巨光之謎等。這些實物是否也從一個側麵來說明外星人曾涉足中華大地呢?
信安郡(今衢州市)石寶山上,有一個天然石洞,高、寬、長各20多米,天生石梁和遊龍淩空。梁上有一條石縫,號稱“一線天”,鬼斧神工,妙手天成。
晉代時,有個名叫王質的人上山砍柴,無意中發現了這個石室,看見兩個童子正在洞中邊下棋邊唱歌,怡然自樂。王質大為驚異,想看個究竟,就站在一旁邊聽歌、邊觀棋。
掛毯左上角的黑色“草帽”狀的物體是UFO嗎?
一會兒,一個童子隨手遞給他一樣東西,像刺核,並示意他品嚐。王質不知站著看棋過了多少時間,肚裏已餓得發慌,趕緊把刺核含在嘴裏,便不再覺得饑餓,又聚精會神地繼續觀看弈棋。
兩個童子的棋路古怪精妙,王質看得津津有味,情不自禁地點評感歎起來。走了幾局,童子忽然對王質說:“怎麼還不回去?”王質這才記起誤了砍柴,忙舉起手中的斧頭,誰知斧柄已經爛盡。
他顧不得砍柴,急忙尋路下山,可來時的路再也找不到了。他好不容易才回到村裏。但熟人一個也沒見到,隻憑自家屋旁的太白井方依稀辨認出自己的老家。
他問了許多老人,都說有個老祖宗進山砍柴,一去不複返。王質方知人間已換了好幾個朝代,真可謂“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石室山從此得名爛柯山,衢州城也就獲得了“柯城”之美稱。如今,爛柯山成了柯城的一個遊覽勝地。
其實這神奇的故事並非荒誕不經。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就曾做過這樣的闡述:速度達到光速時,時間就會變慢。
也就是說,如果有人乘坐速度達到光速的航天工具邀遊世界時,等他重返地球時,他的妻子早已變老,石室山的故事就將重演。
這個故事是否足以說明,早在南北朝時期,即1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與外星人接觸過了呢?了解了“相對論”中的原理,並運用文學手段,把時間在特定條件下會變慢的奧秘表達出來,這正是爛柯山故事的弦外之音。
《拾遺記》卷四記載這樣一件奇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論波舟’。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始皇與之語及天地初開之時,了如親睹。”而且此宛渠民能“日遊萬裏”。他們還掌握著驚人的高效能源,若用於夜間照明,隻需“狀如栗”的一粒,便能“輝映一堂”,倘丟小河溪之中,則“沸沫流於數十裏”。
秦始皇是與誰交往呢?這位皇帝自己認為“此神人也”。可是神人據說是“長生不老”的。
這件事倘若真有,使人頓生奇想,用外星來客的觀點給予解釋便順理成章了:一群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很早就來到了地球並建下了基地,稱之為宛渠國,他們對地球進行詳細的觀察研究。這群外星人掌握著對現代地球人來說也異常發達的科學技術,他們大多活動於占地球表麵積2/3的海洋之中,交通工具是被稱為“論波舟”的潛水船,這船“形似螺”,與今天所講的飛碟很相像。這些人“兩目如電,耳出於項間,顏如童稚。”他們注意考察人類世界,一有什麼新動向,哪怕“去十萬裏”也要“奔而往視之”。對於蠻荒時代的地球,他們“了如親睹”。對於人類社會的重大進步和生產活動,比如“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銅,鑄為大鼎”之類事情甚為關心,曾趕到現場考察,結果看見“三鼎已成”。他們對當時中國社會組織結構的變化、生產的重大成果,也都一一“走而往視”。這看來都是有計劃的嚴密的科學考察活動。
外星人在古代光臨過地球的傳說,中外都有。而《拾遺記》所記這件事的獨特之處在於:這些外星人與當時稱雄一方的秦始皇發生了十分友好的接觸,並且談古說今,介紹來曆。
那麼這群外星人為什麼不幫助地球人呢?看來,他們大約始終恪守著“不介入”的立場吧。當然,這僅是一種推測而已。
清人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中記載了一起這樣的事件:山東掖縣林禹門的祖父,80多歲了,已經老邁得認不清人了,也不能走動。子孫們常常用椅子抬他到門外,讓他消遣解悶。有一天,老人叫照料他的人回家取東西,自己一人坐在那兒等候,照看他的人取物出來後,老人及椅子都不見了。全家人悲傷而驚慌失措,就帶著幹糧四處尋找,終不見影蹤。正好林禹門有個朋友從嶗山來。路上,他老遠就喊:“你是找你祖父吧?他現在嶗山某寺中,身體很好。”林禹門急忙趕到嶗山某寺,老父果然在那兒。那個地方距離掖縣有幾百公裏遠,和尚也不知道老人是怎麼來的。老人自己說,隻覺得有二人抬著他飛行,也不知道他們是誰。
這件事雖然出自紀曉嵐的筆記小說,但看來絕非虛構。紀曉嵐一直生活在富貴的士大夫家庭,還擔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留下了不少著述、文集。這種身世地位,必然規定了他那種極其“正統”保守觀念。他心目中的小說,僅限於“寓勸戒,廣見聞,資考證者”。《閱微草堂筆記》是他晚年追尋見聞之作,其中有作者親見親聞,也有轉記他人提供的見聞。
林禹門祖父奇遇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都是具體而確鑿的。事情發生在與作者同時代的做過州官的林禹門的祖父身上。林禹門是虞的老師,虞淳是紀曉嵐的侄兒,可能是他把這樁怪事告訴了他的學生虞,虞又轉告給他的叔父紀曉嵐。時間也很具體。虞向紀曉嵐談這件事是在“壬子三月”即1792年的仲春。當時紀曉嵐已68歲。林、紀二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叔父,年紀約相當。事情很可能發生在林禹門壯年之時,即1792年向前推30年左右。掖縣今屬山東煙台地區,嶗山在今青島市東北嶗山縣境,兩地相距幾百公裏。
可以斷定,林禹門絕對沒有必要去造自己爺爺的謠。他解釋不了這一離奇的事件,甚至不恥向他的學生求援。虞對其老師所談的一切相信而重視。所以一有機會就向其叔——當時的“學術權威”求教。紀曉嵐本來解釋不了,卻搬出鬼神來搪塞,說:“此事極怪而非怪;殆山魈(山中妖怪)狐魅,撥弄老人,以為遊戲耳。”由此而看,這可能是外星人對地球老人開了一個善意的玩笑。
美國總統眼中的UFO
1966年12月21日上午7時51分由船長弗拉克·鮑曼,駕駛員詹姆斯·拉佩爾和威·恩道達斯3人乘坐的“阿波羅8號”飛船從肯尼迪宇宙中心飛向月球,在聖誕節的早晨進入月球軌道,他們3人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進入月球軌道,並成為用肉眼觀看月球背麵的最早的人類。在離月地球表麵100公裏高處用帶望遠鏡的照相機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背麵照片,並且顯示出飛碟的降落點。
當你看了照片後,一定以為是從人造衛星或飛機上拍攝的人類掌握又該有多大的威力呢?
地球表麵照片。可是,這些景物不是地球上的東西,而是在月球背麵拍攝的月麵照片的局部放大。在荒涼、貧瘠的月麵上看到這些景物就非同尋常了,它決非大自然的造型物,而是人類長期爭論不休的飛碟存在的實證。照片清晰地反映出這些地外文明的存在。
這些照片是具有權威性的美國宇航局分析的,意味著有多麼驚人的地方。
照片上被照出的飛碟超出了我們想像的機械觀念。因為照片中飛碟是在不同高度,所以不清楚是否同一機種。假定是同樣大小的話,估計其直徑大於10公裏,相當於一個城鎮那麼大。對比照片中仰望飛碟矗立的紡錘形物體,則旁邊的飛碟有其10倍那麼大,大得實在嚇人。因為這是來自其他星球超智慧生物的傑作,當然不能用現代人類的技術水平或價值觀去衡量它。
遺憾的是,至今尚未看到“阿波羅8號”宇航員目擊的書麵記錄,哪怕是非官方的發言也沒有。有幸的是,托恩·威爾遜在其所著的《月球的原住者》一書中透露了“阿波羅8號”在月麵發現巨大飛碟的情況,書中是這樣敘述的:“‘阿波羅8號’一邊接近月麵,一邊察看將來的著陸地點時,出現了意料之外的事情。‘阿波羅8號’進入軌道,迂回到月球背麵時,發現正在著陸的巨大飛碟,並且成功地拍攝了那張照片。這個物體四周有10公裏那麼大。當飛船再一次來到月球背麵時,宇航員們準備再一次拍照,可是,這個巨大的物體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連一點著陸的痕跡都沒留下。”
1952年2月,UFO飛臨白宮上空的照片(合成效果)。至今,美國當局對UFO情報仍采取否定態度,但是,不管怎樣否定也不會改變UFO可能存在的事實。
瑞典科學雜誌《萊頓》也曾報道前蘇聯宇宙飛船在月球背麵發現一個飛碟基地和一個由形狀奇特的高大建築群組成的城市。克裏姆林宮的決策者在分析了收集到的照片和數據後,最後決定不發表這個驚人的發現。據前蘇聯《宇宙》雜誌編輯廉阿普拉哈姆·維裏斯博士說:“蘇聯政府決定不正式發表這條消息,是害怕讓別國知道。蘇聯對其他國家不信任,不想讓自己的發現被別人知道。”參與美國宇宙計劃的一位人士:“蘇聯在月球上發現了什麼,完全是有可能的。”
美國宇航局的照片,將二十世紀視為最神秘現象的飛碟的真麵目公諸於眾,它為外星文明不久將來到地球的近鄰——月球,把人類置於其監視之下,提供了一個明顯的證據。
1969年1月6日下午7時15分,美國前總統卡特曾在喬治亞州裏亞得市看見了不明飛行物。當時他是喬治亞州州長,正準備對獅子會發表演講。1976年6月8日,美國的《國民詢問報》中引述了卡特的報告內容:“我堅信有不明飛行物,因為我見過一個,它奇形怪狀,當時約有20人見到。我從未見到過這麼駭人的東西。它是個龐然大物,很明亮,會變色,約有月亮那麼大。我們瞪眼看了大約10分鍾,但想不出它究竟是什麼。”
“阿波羅”載人飛船對月球考察的成功,無疑是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一個巨大進步。有的UFO專家曾斷定:月球是飛碟基地之一,確實,以離地球較近而人們又很少注意的月球作基地無疑是比較理想的。到底真相如何?一位權威的UFO專家要求美蘇兩國共同努力,弄清這件事的真相。
這些不明飛行物“像個飛行
著的碟子,飛起來猶如穿過水麵的水瓢一樣”。
美國總統寫給外星人的問候
吉米·卡特是美國很有聲望的一位總統。他在總統競選之時,當他與美國國民談及UFO案例的時候,卡特就曾說過,他也是UFO目擊者。並向國民表示對探索外星人問題上,他也有極大的興趣。當吉米·卡特上任總統後,撥出大量資金進行宇宙開發和探索工作。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旅行者號”“旅行者1號”宇宙飛船宇宙飛船,它的設計宗旨是對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進行“一箭四雕”的探測飛行。
出於探索外星文明的強烈願望,在卡特任職期間於1977年7月美先後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2號兩艘宇宙飛船,它以172公裏/秒的速度向外空飛去。1979年飛經木星,1981年飛經土星,1986年飛經天王星,1988年飛經海王星,1989年飛經冥王星,隨後將飛離太陽係,向更深的宇宙太空飛去,並預計在147萬年和555萬年後將飛抵太陽係外的另兩個恒星星係。計算表明2000年時該宇宙飛船將飛出太陽係外沿。該宇宙飛船的設計壽命(正常發送信息回地球)為25年。“旅行者號”上帶有錄製著我們地球人特征、地球風貌及美國前總統卡特向外星文明致意信息的銅製鍍金唱片。這位美國前總統在文中這樣寫道:
這艘“旅行者號”宇宙飛船是美利堅合眾國建造的。我們是一個具有24億人類生命的集體,我們與居住在地球上的40億人類共同生存著。我們人類現在仍以國家劃分,但是這些國家正在迅速地成為一個單一而又綜合的文明世界。
我們向外星致文。此文可能在未來的10年中長存,屆時我們的文明世界將會發生深刻的變化,地球的麵貌也大為改現時,這一信息可能依然存在。在銀河係2千億顆恒星中,一些(也許很多)恒星的行星上有人居住,並存在著遙遠的宇宙文明。如果一個文明世界截獲了“旅行者號”,並能理解它所攜帶的錄製內客,就請接受我們如下的致文。
這是來自一個遙遠的小型世界的禮物,它是我們的聲音、我們的科學、科學的意念、我們的音樂、我們的思考和我們的情感的象征。我們正努力延續時光,以期能與你們的時光共融。我們希望有朝一日在解決了所麵臨的困難之後,能置身於銀河文明世界的共同體中。這份信息將把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決心、我們的親善傳遍廣袤而又令人敬畏的宇宙。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
吉米·卡特
1977年6月16日於白宮
1960年,美國射電天文學家達萊克首先開始地外文明探測工作。他在美國國家射電天文台利用直徑為26米的射電望遠鏡探測離我們最近的兩個太陽係星球。探測波長為21厘米。
UFO正以疾快的速度運行在大氣層外宇宙深處的天體運行
隨後,一些國家曾采用天文望遠鏡探尋外星人的蹤跡,但收效甚微。目前,美國宇航員正在貫徹一項探索外星智慧生命的大規模計劃。科學家用帶有巨型天線的射電望遠鏡接收下大量無線電訊號,然後通過電腦控製的新型信息處理裝置,同時在131萬個頻道上進行迅速的分析和處理,將傳遞信息的信號與雜音立即區分開來,使觀測效率大大提高。1988年6月,一座精度更高的射電望遠鏡又在波士頓投入工作,它的天線直徑28米,可以同時在20多萬個頻道上進行觀測。據樂觀人士估計,借助先進的空間科學技術,在未來50年內,將可望接收到外星人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