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古代世界戰爭懸案譯(下)(1 / 3)

第九章古代世界戰爭懸案譯(下)

沙普爾二世迫害基督徒秘事

波斯帝國薩珊王朝的沙普爾二世(公元309—379年在位)於君士坦丁去世那一年登上王位,他是霍爾木茲的兒子,納爾塞斯的孫子。

沙普爾二世以兩件事聞名於世:

第一件,實為命運捉弄,他登位的日期早於他出生的日期。當初,霍爾木茲去世時,他的妻子正在妊娠期中,由於腹中孩兒的性別難以確定,以及能否順利生產,圍繞繼承人問題,不免在整個薩珊家族中引起騷動。當時的諸親王中就有以此為借口,兵戎相加,要求獲得繼承權的。

但發生內戰的威脅終於由於祭司的出麵,而消弭於無跡。

當時伊朗上下流行拜火教,薩珊王朝的一切決議都要事先聽命拜火教祭司的意見。

在這枚金幣上,描繪著迦

膩色伽國王正在主持拜火教的儀式

此事當然也不例外。祭司經過一陣奇怪的儀式後,肯定霍爾木茲的遺孀必將順當產下一男孩。屈從於這種迷信的預言,於是波斯人便毫不遲疑地準備為他舉行加冕典禮:

在皇宮正廳的中央放著一張皇帝的禦床,王後莊嚴地躺在上麵;一頂王冠放在可能掩蓋著未來的國王的繼承人頭部的地方。俯伏在地上的波斯總督們虔誠地對他們看不見的無知覺的君主表示崇敬。

這段文字出自於曾參加這次大典的一名拜火教教徒之手。

此後,沙普爾二世果真順利出生,並在波斯後宮中接受了與外界隔絕的“柔順教育”。

當時薩珊王朝實力雖強,但不斷會遭遇到阿拉伯人的偷襲。沙普爾二世8歲那一年,一個叫泰爾的阿拉伯人,又率領他的部族來騷擾,他們攻進了國都,並擄走了先皇的一個妹妹。

公主被擄,王室的尊嚴受到嚴重損害。自此,沙普爾二世意識到,國家必須強大。他發奮圖強,拚命鍛煉自己,僅僅幾年,他便像換了一個人,打垮了那個叫泰爾的阿拉伯人率領的部隊,為自己贏得了“民族捍衛者”的聲譽。

沙普爾二世第二件有名的事情就是鎮壓基督教徒。

英國學者阿諾德·湯因比在他的《人類與大地母親》一書中曾提到:“薩珊皇帝沙普爾二世於339~340年開始了對本國基督教徒的迫害。在他去世以前,這種迫害始終未停。”這恐怕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取締基督教事件。究其原因,必須從沙普爾二世當時的國情去探討。

沙普爾二世的祖先曾做過拜火教的一名祭司。後來取得政權後,將拜火教定為薩珊王朝的“國教”。自此,朝廷上下沒有不信拜火教的。

然而隨著羅馬帝國的日益壯大,以及不斷征伐,基督教開始進入伊朗高原。至沙普爾二世當政,僅僅80年間,基督徒就幾乎占了當時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基督教的目標是要代替拜火教,成為薩珊王朝的“國教”,或者說,基督教要控製整個伊朗高原。

因此,境內不時發生兩教之間的衝突事件。

但引起沙普爾二世特別注意的,還是公元312年後。公元312年,當時羅馬帝國忽然宣布將基督教當作“國教”,這使得伊朗境內信奉基督教的波斯帝國的臣民,被看作是一支羅馬人的“第五縱隊”。在薩珊王朝的起家之地,基督教徒隻是一些散居居民,可是,他們的人數卻越來越多,在約維安於363年割讓給沙普爾二世的尼西比斯和5個亞美尼亞邊界省份時,當地居民則幾乎全部都是基督教徒。

基於這些原因,沙普爾二世於公元339年開始了對本國基督教徒的迫害:大批的基督教徒被殺,許多基督教堂被毀,數以千計的基督教聖物被焚燒……全國上下陷入一片恐惶之中。

截至沙普爾二世去世,這種迫害始終未能停止。

巴耶塞特一世秘事

公元1389年6月15日,塞爾維亞南部的科索沃平原。一位塞爾維亞貴族青年設計行刺了奧斯曼的穆拉德一世,穆拉德一世被擊中要害部位,傷勢過重,不幸死去。

穆拉德一世的兒子巴耶塞特在這非常時機接替了父親的位置。

戰鬥在繼續,巴耶塞特親自披掛戰袍,和敵人英勇拚殺,無論戰士還是將軍都目睹了這位年輕君主的勇敢和果決,幾場拚殺下來,威風凜凜的巴耶塞特被部下送了一個“雷霆”君主的外號。由於“雷霆”君主巴耶塞特的精心指揮,戰士們大受鼓舞,奧斯曼軍隊像換了新鮮血液那樣,令對手感到膽寒無比,最終,戰鬥以奧斯曼的大勝而告終,塞爾維亞人被迫承認了他們的失敗,不但賠償巨額的戰爭損失費用,而且還要為奧斯曼人提供一支5000人的部隊,以供那位“雷霆”君主巴耶塞特一世的驅使。

在巴耶塞特一世即位當年的10月,為了鞏固剛剛獲得的權力,巴耶塞特一世下令殺死了自己惟一的親兄弟亞庫布,穩定了自己的王位,並使那些可能威脅到他權力的敵人和競爭者感到了一種恐懼,從此再也沒敢去窺伺那個最有權力的位子。

國內的執政環境一旦獲得了相對的穩定之後,巴耶塞特一世立即率軍開始了對外擴張的戰爭。他的軍隊所到之處,所向披靡,無不以勝利而告終。公元1394年,巴耶塞特一世完成了對塞爾維亞的征服,並將保加利亞納入奧斯曼的版圖之下。公元1390年,在小亞細亞一帶,巴耶塞特一世接連吞並了艾登和薩魯漢的突厥異密王國、卡拉曼的土庫曼大異密國、門泰斯和克米安的突厥異密國,兩年之後,又把卡斯塔莫努異密國、卡帕多細亞的托卡特、錫瓦斯和開塞利的原布漢丁異密國相繼囊人手中。公元1396年,在尼科堡戰役中打敗了來自歐洲的十字軍。

巴耶塞特一世的這一係列戰爭真可謂是節節勝利,非常的順手,再往前一步,就可以拿下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了,而且,巴耶塞特一世也就要發動這場對奄奄一息的東羅馬的殲滅戰了,但是,巴耶塞特一世碰到了點麻煩。

是帖木兒帝國的“跛子”帖木兒。

同奧斯曼一樣,帖木兒也是正處於生長期的帝國,雙方都是鋒芒畢露,躍躍一試。公元1402年的7月,雙方在丘布克一帶擺好了陣勢,決戰似乎一觸即發。戰爭前夕,帖木兒給巴耶塞特一世下了一封挑釁意味很濃的戰書,言辭之間對巴耶塞特一世十分的不敬,是這樣說的:“如今,你麵臨著滅頂之災,最好避開我的霹靂一樣的打擊,否則,在被激怒的大象麵前,你不過像一隻撲火的飛蛾!”外號“雷霆”的巴耶塞特一世哪能示弱,很快就反唇相譏:“你的軍團確實龐大,但要想對付我英勇無敵的戰斧,你們韃靼人不過像根草棍,不堪一擊!”

這樣的情勢,戰爭不可避免,7月20日,決戰開始了。

戰鬥從早打到晚,近100萬人昏天黑地廝殺不已。情況對巴耶塞特一世很不利,雖然他本人作戰十分勇猛,手下的士兵也是不要命的揮刀舞槍,但由於巴耶塞特一世的軍隊是從他所征服的各族中征集的,所以除了塞爾維亞人對他還比較忠實之外,其他像艾登、門泰斯、薩魯漢和克米安等地征集來的突厥人打了一天之後,見戰鬥難分勝負,已經不想給巴耶塞特一世賣命了,加上這些突厥人早就聽說帖木兒的威名,有的害怕,有的欽佩,戰爭的結果隻能是巴耶塞特一世失敗。

丕過,不全是這樣,帖木兒在戰術上似乎比巴耶塞特一世略勝一籌,他充分利用了從印度帶來的戰象,奧斯曼人從沒見過這樣的陣勢,所以在戰爭的關鍵時候就有點頂不住了。

巴耶塞特一世最後眼看著自己的軍隊被帖木兒的人馬打得落花流水,隻能率軍撤退,但不幸的是,由於戰馬見了敵人這樣的陣勢,嚇得腿軟跑不動了,追趕而至的帖木兒士兵揀了個大便宜,俘虜了敵人的最高統帥。

被俘的巴耶塞特一世空有一身本事,奈何被關在一個鐵欄杆的籠子裏,盡管“跛子”帖木兒下令要對巴耶塞特一世優厚款待,但巴耶塞特一世總免不了被敵人的士兵們來回取笑,很丟麵子,所以曾經試圖逃跑,但沒有成功,巴耶塞特遭此挫折和屈辱,難以承受,8個月後,最終含恨自殺。

雖然最後死於敵人的手中,但巴耶塞特一世生前在治理國家方麵很有一套,他既號稱“雷霆”,那麼在許多方麵做事頗為果斷堅決。比如,巴耶塞特一世以對待穆斯林的同樣原則,把“蒂瑪”授予了許多非穆斯林的王公貴族們。“蒂瑪”是奧斯曼帝國給予軍人的一種報酬,在奧斯曼帝國的初期,大多數“蒂瑪”的擁有者,不是穆斯林出身的軍人,就是高級軍事首領,而除此之外的他人根本沒有機會去得到這種報酬。但巴耶塞特一世通過改革“蒂瑪”製度,將許多人的命運與帝國的命運緊緊聯係在一起,解決了不能用現金支付軍餉等許多實際的問題,“蒂瑪”製度還在地方一級的行政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由於領土的不斷擴展和王權的快速膨脹,巴耶塞特一世的個人生活越來越不像以前那樣樸素節儉,開國的奧斯曼君主的優良傳統漸漸被巴耶塞特一世丟在一邊。像拜占庭帝國的那些君主們一樣,巴耶塞特一世的生活也越來越奢侈講究,並且變得嗜酒和好色,這對尊崇伊斯蘭教的奧斯曼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從巴耶塞特一世為數眾多的兒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君主的後宮生活十分的隨便。

也許在丘布克大戰之前,巴耶塞特一世已經不像當年那個臨危受命,果敢決絕的“雷霆”君主了,多年的帝王生涯耗盡了他的青春和銳氣,不知道,自殺身死時的巴耶塞特一世做何感想。隻能是個謎了。

偉大的勇士

大衛是《聖經·舊約》裏最引入注目的人物。他才華橫溢,是一位偉大的國王和勇士,成功地完成了以色列各支派統一的大業,創建了第一個猶太國家。但長期以來,他一直被當作傳說人物,直至1993年,隨著地下出土文獻的發現,才證實了他的確實存在。

一般說來,大衛之前猶太人並不是群龍無首,但一直到掃羅王統治之前,所謂的猶太朝廷都還隻是一個三流的小政權,風雨飄搖,前途渺茫。猶太人真正的曆史要從大衛王算起。

依據《聖經》和1993年的出土文獻,我們完全可以窺視得到大衛稱王後的曆史真相。

大衛稱王,是在掃羅死後不久。當初,大衛為了表達自己的哀悼之情,也為了讓國人知道自己的悲切之情,為此還禁食了一段時間,然後才著手接受王位。

繼位之初,大衛問耶和華,應該先做什麼?耶和華指示他到希伯倫山去。在那裏,猶太部落的全體成員接納了他們的新君主,大衛正式行了塗油禮,繼承了掃羅王之位。

大衛在位約40年,他發揮了很強的行政能力,把國家治理得日益強大,越來越繁榮。

在他以前,猶太國疆界不確定,國內又有各種民族雜居,各自擁戴君王。自從大衛當上國王以來,猶太王國就成為擁有確定疆土的國家,統治著從地中海到阿拉伯沙漠之間的狹長土地(現在的巴勒斯坦)。

接著,大衛又把放在示羅的“約櫃”搬到這片國土的中心耶路撒冷。大衛帶領大軍東行去迎接“約櫃”,由祭司把它裝上車,亞比拿達的一個兒子名叫烏撒的駕車。車子陷入一道車轍中,車身一斜,“約櫃”也隨之傾斜,烏撒下意識地伸手去扶“約櫃”,免得它倒下來、叢立刻被擊殺。因為根據古猶太律例,世俗人無權觸摸“約櫃,,隻有祭司才可以。大衛率領的迎聖隊伍停止下來,烏撒被埋葬。隊伍繼續前進,這一回安全抵達耶路撒冷,立在一個新的聖墓裏。從此,耶路撒冷被定為猶太人的首都。不久以後,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王在此地修築了漂亮的聖殿與王宮。成為所有自稱是亞伯拉罕後裔的宗教中心。

大衛是優秀的詩人,在戰場上又是傑出的勇士,非利丁人與猶太人打了幾百年的仗,大衛經過數次戰爭,使戰爭停戰,得到和平。大衛更是上帝虔誠的信徒,應當算得上是一位無懈可擊的國王了。

不過,他也有缺點。隨著國王權力的增加,任性的、驕傲自大的性情不知不覺開始抬頭。

有一天的傍晚,大衛在宮殿的屋頂乘涼,看見了一個有傾國之貌的美女,他的心為之完全傾倒,他想娶她為妻子。

經過查問,發現這位名叫拔示巴的美女是部下軍官烏利亞的老婆。大衛為了將美女奪人懷中,故意把烏利亞派往前線最危險的戰場,並且吩咐他的上司設法讓烏利亞陣亡。可憐的烏利亞終於死在敵人手上。拔示巴也就成了寡婦,不久,大衛娶她為王妃。

大衛以為此事都在秘密中順利進行,心裏暗自慶幸。然而,秘密最後還是泄露了。

有一天,作為先知的拿單冷不防來到王宮,請求會見大衛。大衛把先知請進王宮後,拿單向大衛講起下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