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碧瑤大山裏的掘寶者 1
叢林中的巨蟒
在呂宋一些偏僻的地方和碧瑤大山的叢林之中,出現了日本掘寶者的身影。他們晝伏夜行,把那個美麗的島嶼和那座寧靜的大山鬧得不得安寧……
圖為丸山正雄的手下襯上井休息的那棵大樹。許多時候,他們不得不在樹枝上睡覺。碧瑤大山裏是熱帶雨休氣候,白天熱得要死,夜裏卻冷得讓人渾身安抖。最可怕的不是冷,而是那些爬行在熱帶叢林中的毒蛇。那些蛇奇大,隨便一條都有碗口粗。而且胃口驚人,能吞下80斤重薩山羊。他們不得不多加小心。
一天,丸山正雄的一個得力幹將正躺在樹上逍遙——因為他們已挖了一個深坑,深坑裏,他們見到了一些類似子彈殼一樣的殘片,他們無不歡欣鼓舞,認為這底下肯定有寶藏。這時,一條大蟒蛇緩緩地從另一棵樹上向他爬了過來。那家夥感到脖頸上涼颼颼的,以為是風,沒想到那竟是大蟒蛇的信子,正在試探這個獵物的味道是否鮮美;緊接著,他除了感到涼颼颼的,還覺得有些發癢,便禁不住用手去拂,那隻手恰恰伸進了蟒蛇的血盆大口裏!
蟒蛇將計就計,先將那隻手吞了進去,而後,它的大口順便把那人的頭也一並吞了下去。
那家夥連喊叫一聲也沒有來得及,就被蟒蛇吃掉了。
將那人吞下去之後,大蟒蛇扭動了一下身子,好像是想換一個躺著的方位,以使自己舒服一些。
這一扭動,卻把那樹枝壓斷了。
蟒蛇轟然掉到了地上。
連日來,這些人太疲倦了,這麼重一個東西掉到地上來,也沒有吵醒他們。蟒蛇身體裏有著那麼沉重的負荷,顯然被摔痛了,它痛苦地吐了幾下蛇信子,才開始緩慢地爬行,它大概想到一個寬闊一點的地方去。可是,它剛爬出幾尺遠,就壓到了丸山正雄的腿上。
丸山正雄猛然驚醒,翻身而起,在這同時,身邊的刀也拔出了半截。
“誰?”他喝問道。
他本能地一跳,退後兩米開外,同時,把其餘的人都喊了起來。
人們打亮手電筒一照,天呐,這是什麼怪物?你說是蟒蛇吧,怎麼那麼粗?像一個圓圓的桶,就是獅子老虎恐怕也沒有那麼滾實的身體!
但是,那不是蟒蛇又是什麼!它那一顆頭,跟身子比較起來,小得差不多看不見了。有了光線,它也感到了自己的危險,不斷地吐著信子,加快速度向遠處滑去。
丸山正雄嘩地抽出了長刀。“既然它不準備進攻我們,我們都想叫丸山不要殺它,動物跟人一樣,也是拉幫結派的,萬一我們把它殺死之後被它的同伴知道,一定會來找我們報仇的,我們的麻煩就大了。”千島說,“但是,我們話還沒出口,他就一刀斬了下去。”
蛇的腰部豁出了一條又長又大的口子,像新長出了一個嘴巴。
蟒蛇痛苦地發出噝噝的叫聲,仿佛失去了向人進攻的能力,除了叫,就是吃力地向前蠕動。每蠕動一下,腰上的口子便一張一閉,當那口子張開來的時候,血便湧了出來,像噴井一樣。
“把頭給它砍下來!把頭給它砍下來!”丸山正雄下了命令。
刀如雨下,蛇頭很快便給砍了下來。
把蛇頭砍下之後,他們再也無所懼怕了,你一刀我一刀,直向那巨大的蛇身砍殺下去。
終於把蛇身砍成了兩斷。
這是哪一種蛇呢,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身子?他們照起火把,想看個究竟。
他們將蛇剖開了。
蛇肚子裏,竟裝著兩截完整的人身——那不是村上井嗎?!
村上井完完整整地被切成了兩斷,其餘地方,連鼻子眼睛都完好無損。
之後,他們又繼續在自認為很有把握的地方挖,挖了幾丈深,結果卻一無所獲。
怎麼辦?錢快用完了,人也精疲力盡了。
丸山正雄決定,暫回日本。
丸山正雄卷土重來
回到日本,丸山立即調動他所有的關係,加緊活動,收集各種有關寶藏的情報。但是,一個月過去,工作絲毫也沒有進展。
在他快要絕望的時候,他終於從—一個老兵口裏得知了一些信息。那老兵對他說,在菲律賓的某段海域上,可能有這方麵的東西。
正在這時,大約是在1953年初,日本政府成立了一支“戰時沉船打撈隊”,其主要任務是赴東南亞各國幫助他們排除戰爭時期日本海軍在當地海域布下的數以萬計的各型水雷,打撈沉船,疏通航道。也不知通過什麼關係,丸山正雄居然也成了這支特殊的打撈隊赴菲律賓支隊中的一名小分隊的隊長。這樣,對內,丸山正雄是去打撈沉船的鋼材;對外,他是去排雷。他把裏裏外外都安排得天衣無縫。
其實,排除水雷,疏通航道,隻是日本政府中的一部分官員為尋找山下奉文寶藏而用來掩人耳目的一個絕妙借口。那些官員,早就對傳說中的山下奉文寶藏垂涎欲滴(其中一些人,完全知道山下奉文寶藏是真實存在的),他們早就想派自己的人前往挖掘,卻一直苦於找不到一個很好的借口,須知,那畢竟不是在日本的國土上行事。現在,借口有了,他們便派出了好幾個“排雷”小分隊,前往菲律賓。每一個小分隊管一個地盤,都是孤立的,互相沒有任何聯係。丸山正雄也不知道,除他之外,在菲律賓的國土上還有多少個“排雷”分隊。
當年,不論是日本海軍布下的水雷,還是被盟軍——主要是美軍——和菲律賓遊擊隊擊沉的日本船隻,可以說在菲律賓海域處處皆是,要做這項工作,是相當困難的。所以,日本政府給予菲律賓支隊的裝備相當先進,經費也十分充足。丸山正雄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挪用一點經費,購買一批探測黃金的測量儀。
丸山正雄帶著他的隊伍,體體麵麵地來到了菲律賓,受到了菲律賓當局的熱情接待。而且,菲律賓當局也派出一個分隊,協助他們工作。
對於菲律賓當局的“熱情”,丸山正雄暫時隻能聽之任之,讓他們跟著他瞎轉圈。
首先去的是呂宋島北部的海域。工作中,菲律賓人認認真真,沒想到,丸山正雄的隊伍反而顯得懶懶散散,他們更多的時候,是把任務讓給菲律賓人去幹,自己卻站在一旁,袖手旁觀。這讓菲律賓人很是氣憤,水雷布在哪裏,是些什麼型號,隻有你們日本人知道,你們既不給圖紙,又不向我們說明,更不積極地工作,叫我們怎麼辦?但是,上麵有過明確交待:不管遇到什麼,你們都不許惹出事端,隻管協助日本人就是了。
80年代的日本軍艦。二戰期間,日本的海軍在菲律賓海域布下了大量的水雷,10年後,日本政府以排除水雷的借口卷土重來,回到菲律賓的這片海域,也就是說,日本海軍為日本政府攫取戰爭寶藏埋下了一個完美的伏筆。在這片海域,僅排除了300多枚水雷,且其中的大多數還是菲律賓方麵自己排除的。
他們又轉到了呂宋島南端的巴萊灣。與在呂宋島北邊時的情形一模一樣,日本人一點也不賣力。
這就再次引起菲律賓人的不滿,他們在背地裏罵日本人的同時,也罵自己的政府是傀儡。日本算什麼東西?不就是一個戰敗國嗎?而且,他們在失敗條款上簽字,距今還不到10年,他們曾經引以為自豪的山下奉文大將不就是在我們這兒被處死的嗎?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呢?有哪一點值得讓菲律賓政府害怕的呢?他們百思不得其解。
沒有命令,他們當然不能擅自撤走,但是,他們也開始怠工了。
當他們再次轉移到太平洋上的波利略群島的時候,菲律賓人連出海的心情也沒有了。他們等著日本人來責備他們,一日對方開口說話,他們就要跟日本人大幹一場。
沒想到,他們的怠工,正中日本人的下懷。日本人不僅沒有責備他們,對他們的態度也比以前熱情得多了。菲律賓人感到奇怪,也很不好意思,便又格外賣力起來。這樣一來,日本人又對他們冷眼相待。
菲律賓人終於得出一個結論:日本人都是些賤種,你對他好,他就對你不好;你對他不好,他反而對你好。
從此,他們徹底怠工。
當日本人僅僅才排除不到100枚水雷就又要前往拉蒙灣的時候,菲律賓人再也不願去受那份活罪了。他們向政府請示,堅決要求回去。排除埋在別國海域的水雷,是戰敗國日本義不容辭的責任,不應該由我們去幹。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政府竟然沒有批準他們的請求。
沒有辦法,他們隻好跟隨日本人,去了拉蒙灣。
日本人感覺到,如果再不做出個樣子來,既無法給國際媒體以交待,菲律賓方麵也會懷疑的,於是,他們認認真真地幹了一場,在排除600多枚水雷的同時,也撈起了一些日本船隻的殘片。
不久,日本政府竟為此發來了專門的賀電。
開始,這些菲律賓人之所以沒有強行罷工,是因為他們也覺得日本人似乎在搗什麼鬼,現在,他們發現日本人所要的就是這些東西,便又向政府提出了退回的想法,並特別強調:有我們在,日本人反而怠工,日本人不喜歡我們跟他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