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子:2015年,春,法國(1 / 1)

蒙馬特(Montmartre)高地,那曾是個布滿葡萄園、磨坊風車的鄉間小村落。

1860年,才劃歸巴黎市,是巴黎最年輕的一個區。

相對於巴黎其它各區而言,地勢的確是高的,高到塞納河無法逆其而上,高到旋轉樓梯長到轉暈了頭才走出地鐵M12線的A站口。

一陣風吹來,戴小寒下意識地緊了緊胸前的各色細小格子相間的花呢圍巾。

下了台階,左拐,走不遠,來到了一個巴黎隨處可見的街頭小公園前,推開破舊的柵欄門進去,很快那麵傳說中的牆就映入眼簾。

是的,確實是一麵牆,是一棟毫不起眼的,灰白色約三層高的建築的右側外牆。

隻是,那牆的下半部,約有四十平方米,被511塊規格為21x29。7厘米的深藍色的長方形瓷磚覆蓋著。

瓷磚上麵的白色筆跡據說是用了311種字體和280種語言和一個手勢表達了同一個意思,就是:“我愛你”。

這麵落成於2001年情人節的牆的發起人是一位名叫弗雷德裏克-巴隆(FrédéricBaron)的法國音樂家。

巴隆以寫愛情歌曲見長,從1992年起,他開始著手收集和錄下了用各種語言表達的“我愛你”。

最終累積了一千種之多,並於1998年為此撰寫了一本書,共發行了五萬冊。

戴小寒暗暗想,“還有那剩餘的七百多種表示愛的聲音呢?估計是隻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符號的吧?”

又想起,多年前喜歡的法國先鋒派詩人讓-科克托的一句話:“沒有愛,隻有愛的表示。”

戴小寒不禁心中暗暗歎了口氣,“什麼樣的表示才算是愛的表示呢?”

戴小寒輕輕地長吸了口氣,定睛細細地開始從左至右看牆上的那些據說是失戀的人寫下的白色字跡。

字符不拘橫豎地排列著,最左邊中間是豎排的三個中文漢字:我愛你

在愛牆密密麻麻的字裏行間,散布著不同形狀的紅色塊,像極了一片片破碎的心。

愛牆的藝術設計是研習中國書法和東方繪畫的法國女藝術家吉托。

吉托期冀用純潔和美好的愛來重新組合這顆已碎的心。

“除了因愛而生的恨啊怨啊,這世間又有什麼能讓一顆心破碎撕裂呢?”

戴小寒不由歎了口氣,把目光投向愛牆的上方。

愛牆的上方畫著個身穿寶藍色晚禮服的美女,波浪卷的長發,端莊優雅地站立著。

旁邊有一行小字如是說:愛情本就是混亂,沒規則可循,所以就愛吧。

戴小寒發現愛牆上方的畫被修改過了,之前那幅畫的痕跡還在,模糊可辨,

戴小寒依稀記得,那本是一位身穿深藍色吊帶裙的女子,斜倚在一張小桌旁,

畫旁邊的那行小字是:麵對愛情,請保持理智,勿要強求。

天色漸晚,戴小寒抬頭望著灰蒙蒙的天空,風攜著點點雨絲揚起了她的披肩長發,遮住了她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