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注重細節,秀出自己(1 / 3)

第十三章 注重細節,秀出自己

成大事者拘小節,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你的言行舉止,秀出自己,體現你的禮貌與睿智,使你的人際關係如魚得水,順暢自如。

易忽視的舉止禮儀

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舉止,因為它於細微處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若不加以注意,易招人反感。

我國古代對人體的姿態和舉止就有“站如鬆、坐如鍾、行如風”的美的要求。正確而優雅的舉止,可以使人顯得有風度、有修養,給人以美好的印象;反之,則顯得不雅,甚至失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人:他們或是儀表堂堂,或是漂亮異常,然而一舉手、一投足,便可現出其粗俗。這種人雖金玉其外,卻是敗絮其中,隻能招致別人的厭惡。所以,在社會交往活動中,要給對方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外在的美固然重要,而高雅的談吐、優雅的舉止等內在涵養的表現,則更為人們所喜愛。這就要求我們應當從舉手、投足等日常行為方麵有意識地鍛煉自己,養成良好的站、坐、行姿態,做到舉止端莊、優雅得體、風度翩翩。

舉止禮儀的基本要求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和社會交往中,一些最基本的動作應具備的禮儀規範。

所謂站有站相,主要是指站姿要正直。人的正常站姿,也就是人在自然直立時的姿勢。其基本要求是:頭正、頸直,兩眼向前平視,嘴、下齶微收;雙肩要平,微向後張,挺胸收腹,上體自然挺拔;兩臂自然下垂,手指並攏自然微屈,中指壓褲縫;兩腿挺直,膝蓋相碰,腳跟並攏,腳尖張開;身體重心穿過脊柱,落在兩腳正中。從整體看,形成一種優美挺拔、精神飽滿的體態。這種體態的要訣是:下長上壓,下肢、軀幹肌肉群繃緊向上伸挺,兩肩平而放鬆下沉。前後相夾,指臂後夾緊向前發力,腹部收縮向後發力。左右向中,自己感覺身體兩側肌肉群從頭至腳向中間發力。這種站立姿勢除少數人員作為工作體態外,主要是用來作為體態訓練,它是其他各種形式站立的基礎。

不注意基礎訓練或訓練中不得要領,會使人產生習慣性畸形。常見的畸形有含胸、脊柱後彎、凸胸腆肚、探頸、視線高而鵝步、縮肩駝背,造成縮頸聳肩、胸部發育不良,臀部肌肉下垂、膝蓋突出、站立重心偏移,易產生塌腰、背肩、拱臂、O形腿等。

平時站立時,兩腿可以分開不超過一腳長的距離,如果叉得太開是不雅觀的。站立時間較長時,可以以一腿支撐身體的重心,另一腿稍稍彎曲,但上體仍需保持挺直。

在站立時,切忌無精打采地東倒西歪、聳肩勾背,或者懶洋洋地倚靠在牆上、桌邊或其他可倚靠的東西上。這樣會破壞自己的形象。站立談話時,兩手可隨談話內容適當做些手勢,但在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裏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小動作,如擺弄打火機、香煙盒,玩弄衣帶、發辮,咬手指甲等。這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以缺乏自信和經驗的感覺,而且也有失儀表的莊重。

所謂坐有坐相,是指坐姿要端正。人的正常坐姿,在其身後沒有任何依靠時,上身應挺直稍向前傾,肩平正,兩臂貼身自然下垂,兩手隨意放在自己腿上,兩腿間距與肩寬大致相等,兩腳自然著地。背後有依靠時,在正式社交場合,也不能隨意地把頭向後仰靠,顯出很懶散的樣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坐如鍾”。

為了保證坐姿的正確優美,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落座以後,兩腿不要分得太開,這樣坐的女性尤為不雅。二是當兩腿交疊而坐時,懸空的腳尖應向下,切忌腳尖向上,並上下抖動。三是與人交談時,勿將上身向前傾或以手支撐著下巴。四是落座後應該安靜,不可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給人一種不安分的感覺。五是坐下後雙手可相交擱在大腿上,或輕搭在沙發扶手上,但手心應向下。六是如果座位是椅子,不可前俯後仰,也不能把腿架在椅子或沙發扶手上、踏在茶幾上,這都是非常失禮的。七是端坐時間過長,會使人感覺疲勞,這時可變換為側座。八是在社交和會議場合,入座要輕柔和緩,坐姿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亂響,造成緊張氣氛,小心不要帶翻桌上的茶杯等用具,以免尷尬被動。總之,坐的姿勢除了要保持腿部的美以外,背部也要挺直。不要像駝背一樣,彎胸曲背。座位如有兩邊扶手時,不要把兩手都放在兩邊的扶手上,給人以老氣橫秋的感覺而應輕鬆自然、落落大方,方顯得彬彬有禮。

除了站相和坐相以外,行走的姿勢也是每個人的最基本的行為動作,它的姿勢也是行為禮儀中所必不可少的內容,亦需加以注意。每個人行走比站立的時候要多,而且行走一般又是公共場所進行的,所以,要非常重視行走姿勢的輕鬆優美。人的正常行走姿勢,應當是身體挺立,兩眼直視前方,兩腿有節奏地向前邁步,並大致走在一條等寬的直線上。行走時要求步履輕捷,兩臂在身體兩側自然擺動。走路時步態美不美,是由步度和步位決定的。如果步度和步位不合標準,那麼全身擺動的姿態就失去了協調的節奏,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步韻。

所謂步度,是指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步度的一般標準是一腳踩出落地後,腳跟離未踩出腳腳尖的距離恰好等於自己的腳長。這個標準與身高成正比例關係。即身材高者則腳長,步度也就自然大些;身材矮者則腳短步度也就自然小些。所謂腳長,是指穿了鞋子後的長度,而非赤腳。但步度的大小與穿什麼樣的服裝與鞋子也有關。例如,女同誌穿旗袍,腳穿高跟鞋,那麼步度肯定比穿長褲和平底鞋小得多。

所謂步位,是指行走時腳落地的位置。走路時最好的步位是;兩隻腳所踩的是一條直線,而不是兩條平行線。特別是女性走路時,如果兩腳分別踩著左右兩條線走路,是有失雅觀的。步韻也很重要。走路時,膝蓋和腳腕都要富於彈性,兩臂應自然、輕鬆地擺動,使自己走在一定的韻律中,顯得自然優美,否則就會失去節奏感,顯得非常不協調,看起來會很不舒服。

總之,走路的正確姿勢應當是:輕而穩,胸要挺,頭抬起,兩眼平視,步度和步位合乎標準。走路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走路時,應自然地擺動雙臂,幅度不可太大,隻能作小幅度的擺動,切忌做左右式的擺動。二是走路時,應保持身體的挺直,切忌左右晃動或搖頭晃肩。三是走路時,膝蓋和腳踝都應輕鬆自如,以免得渾身僵硬,同時,切忌走內八字或外八字。四是走路時,不要低頭或後仰,更不要扭動臀部,這些姿勢都不美。五是多人一起行走時,不要排成橫隊,勾肩搭背,邊走邊大說大笑,這都是不合禮儀的表現。有急事需要走過前麵的行人,不得跑步,可以大步超過,並轉身向被超者致意或道歉。六是步度與吸吸應配合成有規律的節奏,穿禮服、裙子或旗袍時,步度要輕盈舒暢,不可邁大步行走,若穿長褲步度可稍大一些,這樣才顯得活潑生動。七是行走時,身體重心可以稍向前,它有利於挺胸收腹,此時的感覺是身體重心在前腳上。理想的行走軌跡是腳正對前方所形成的直線,腳跟要落在這條線上。若腳的方向朝裏,會形成羅圈腳;腳尖過於外撤,會造成X形腳。這些都是不正確、不規範、不雅觀的舉止。

上麵所說的是從個人自身的角度出發對行走時需注意的問題的概括。而一個人在行走時的絕大部分時間裏都不是一個人孤零零地進行,或是有幾個人同行,或是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正因如此,我們就必須進一步了解和遵循行走時的各種禮儀細節。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沒有注意到的小事,忽視的小節。

要遵守交通規則。步行要走人行道,不要走在自行車道或機動車道上。穿過馬路要走人行道,不能隨意亂穿馬路。

行人之間要相互禮讓。青少年應主動給年長者讓路,健康人應給老弱病殘者讓路,一般行人遇到負重的人或孕婦、兒童等行走困難的人,要讓他們先行。在“狹路相逢”時,尤其要注意這一點,不能以強淩弱,搶道行走。

走路遇到熟人,應主動打招呼和進行問候,不能視而不見。但如在路上碰到久別的親友,想多交談一會兒,應靠邊站立,不要站在馬路當中或人擠的地方,以免妨礙交通,自己也不安全。

走到人群特別擁擠的地方,要有秩序依次通過。撞了別人或踩了別人的腳,要主動向人道歉。如果是別人踩了自己的腳或碰掉了自己所帶的東西,則應表現出良好的修養和充分的自製力,千萬不要發火,切忌斥責對方或口出怨言,而應該和氣地說:“請您慢一點兒,不要太著急。”

走路時目光要自然前視,不要左顧右盼,東張西望。男性遇到麵容姣好、穿著時髦的女性時,不宜久久注視或掉回頭去追視,那樣顯得缺少教養。

不要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這既不衛生,也不雅觀。如果確實因為饑渴需要吃點東西,可以在路邊找個適當的地方,等吃完以後再趕路。

走路不要抽煙。一麵走路一麵抽煙是個很不好的習慣。更不應該一邊騎自行車一邊抽煙,這不僅損害自己的形象,還容易導致交通事故,這是每個人都應當特別注意的。

成大事者拘小節

俗話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事實果真如此嗎?前麵我們已經說了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下麵我們就先從“吃相”上開始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當同桌的幾個圍坐在餐桌旁準備就餐時,你自己一個人手拿筷子敲打碗盞或者茶杯;主人尚未示意開始,自己一個人就已經狼吞虎咽;不等喜歡的菜肴轉到自己跟前,就伸長胳膊跨過很遠的距離甚至屁股離座挑食菜肴;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叭嘰叭嘰”作響;用餐尚未結束而飽嗝已經連連打出,等等這些現象都可看出一個人不拘小節而致有礙觀瞻。那麼,怎樣的吃相才算雅呢?

在入座之後,一麵做好就餐的準備,一麵可以和同桌的人隨意進行交談,以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用餐氛圍。不要旁若無人,兀然獨坐,也不要眼睛緊盯著餐桌的冷菜之類,顯出一副迫不及待的樣子,或者下意識地擺弄餐具。開始用餐時應注意隻有當主人示意開始時,客人方可開始;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的客人也不要把盤裏的菜肴撥到桌上,更不能打翻盤碗。“飛相過河”,“美人照鏡”都是不足取的。

使用筷子也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形成了一些禮儀上的忌諱: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時,不能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耍;二忌擲筷,即在發放筷子時要輕湘距較遠時可以請人遞過去,不能隨手擲在桌上;三忌叉筷池就是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或一根是大頭,一根是小頭;四忌插筷,即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不能把筷子插在菜上或飯碗裏;五忌揮筷,在夾菜時不能把筷子在盤裏翻來攪去,也不能讓兩個人的筷子在碗中發生交叉;六忌舞筷,也就是在說話時不能把筷子作道具在空中亂舞或者用筷子指點別人。

舉止的禮儀遠不止上麵所說的這些,下麵再舉幾例並稍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