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蘇格拉底的哲學思考 1(1 / 3)

第一章 蘇格拉底的哲學思考 1

蘇格拉底是哲學史上裏程碑式的人物。他為人們帶來了實用哲學,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與新的領域。

一、哲學領域中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關係

蘇格拉底與柏拉圖,他們的關係已經被爭論了幾千年。說法莫衷一是,意見無法統一。也許從頭到尾將他們的觀點排列整齊,能找到一些線索。

1.柏拉圖對話的曆史真實性

我們知道,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哲學家的身份是被確定了的。柏拉圖是古希臘哲學史上承前啟後的人物,是古希臘哲學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曾被這樣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極力推崇,蘇格拉底的曆史重要性可想而知。而當柏拉圖對老師之死的描述,讓人們看清他沒有任何政治意義時,我們不得不慨歎與折服於蘇格拉底高尚的人格。蘇格拉底的形象無疑已經籠罩上了一層道德與倫理的“聖光”,他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道德典範。

然而,對於任何事,任何人,在我們都認為確實如此的時候,還是會出現一些不同的聲音。一些學者、哲學史專家們對這個傳統的蘇格拉底形象提出了質疑,他們寫了很多懷疑蘇格拉底其人其事的著作,以考證分析有關蘇格拉底的一生。

蘇格拉底沒有留下任何著作。他認為與其留下著作給後人看,還不如直接傳授同時代的人們以知識,再由他們傳給後世來得直接。於是這給我們考證蘇格拉底造成了難度,關於他的史料來源,我們隻能研究古人的記述。其中,研究他的學生柏拉圖的著作,無疑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

可是,關於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在具體學說上的關係,從很早開始就已經產生了分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蘇格拉底有柏拉圖這樣一個同樣富有智慧,在哲學方麵有極深造詣的學生,是很不幸的。人們可能把一切成就,甚至創造性都歸結到柏拉圖身上。結果徒弟成為哲學史分水嶺般的人物,而老師卻成了莫衷一是的爭論對象。但是,這件事的責任並不在柏拉圖,他對老師一直十分崇敬和虔誠。《柏拉圖對話》中大部分都是以蘇格拉底為發言人。但即使這樣,人們還是會說那些都是柏拉圖的主張,隻是借老師的口說出來——蘇格拉底成了柏拉圖的代言人。這樣的話,人們對《柏拉圖對話》的真實性也產生了懷疑。

柏拉圖的著作都幸運地被保存了下來。西方的學者們經過對這些著作的長期認真討論與考證,基本達成了一致的觀點:包括《申辯》篇在內的二十六篇對話是真的,十二封信中隻有七封被認為是真的。

柏拉圖早年曾試圖在政治上出人頭地,以實踐蘇格拉底的政治主張。但在他政治之路遭遇坎坷,幾乎心灰意冷的時候,又立誌著書。柏拉圖二十歲師從蘇格拉底,當時是公元前409年,直到公元前399年蘇格底被處死,二十年的豐富的所見所聞,及師門中學到的東西和對話,他都一一記錄下來。這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更何況在老師去世後,這份記錄又有了一層紀念意義。這種記錄不是當場速記,也不是即時追記,而是多年後憑記憶的補記,有些甚至是由別人轉述而來。其中如果有不準確的地方也非常正常。而按照自己的理解的補充相信也一定非常多。但這完全不能構成我們懷疑柏拉圖論述的真誠性與蘇格拉底智慧的真實性。而且,既然《柏拉圖對話》是研究蘇格拉底的最重要依據,我們就不必去懷疑它。

亞裏士多德固然也糾正過一些說法,並強調有兩件事應歸結於蘇格拉底的名下:歸納性的論證和普遍性的定義。但這是否就意味著此外都不是蘇格拉底的思想呢?當然不是。事實上,亞裏士多德還曾研究過蘇格拉底的其他思想,而且這些都可以從柏拉圖的著作中得到印證。

當然,反對者們或許還可以舉出一些事實來懷疑蘇格拉底。但既然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莫衷一是,與其在各種懷疑的迷霧中胡亂摸索,倒不如回到當初最平實的立場,基本肯定柏拉圖對話及蘇格拉底的智慧等事情的真實性。

對於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在哲學學說上的關係,我們的基本看法是:蘇格拉底的主要學說觀點,都是在柏拉圖的著作中。柏拉圖的思想是蘇格拉底思想的繼承與延伸。他們的思想雖有著密切的聯係,但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區分。而這種區分的依據,同樣在柏拉圖的著作中。

2.柏拉圖著作中的蘇格拉底

求知的欲望和對真理的探索讓我們迫切想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學說做一點區分。首先我們從了解柏拉圖著作中的蘇格拉底的形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