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特別通行證(1 / 3)

第一章 特別通行證

1924年5月的一天,陳賡受指揮部委派渡珠江到廣州市內偵察敵情。他渡江後看到判軍搜查甚嚴。正在為難之際,陳賡見到幾個敵人沿街散發反動傳單,一時計上心來。

陳賡就地揀了一捆傳單背著,裝著若無其事地在街上走。見到崗哨前來盤問、搜查,他就拿幾張傳單塞過去;敵人見是散發傳單的便衣,也就根本不盤查。陳賡在廣州市活動了三天,就靠這些反動傳單作為通行征,通行無阻,把市區敵人的設防情況探得一清二楚,把敵軍的火力點與部隊位置都準確地標在地圖上。當東征軍發動進攻時,陳賡率領連隊,準確又迅速地將敵人殺得潰不成軍。

【闡釋】錯覺在日常生活中是時常存在的,尤其當事物或現象之間在時間、空間特性上具有接近性、相似性的時候,錯覺更容易產生。自然現象是這樣,社會現象也是如此。善於利用錯覺,常能使他人對某些現象心安理得,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或魚目混珠、以假當真。在危急之中更能體現化危難為平安的奇特功效。反之,精曉“錯覺”心理者也能撥開層層雲霧而看清廬山真麵目。

賀龍脫帽,借刀殺匪

紅軍長征時,賀龍率領一隊伍,由湘西向貴州進發。時值盛夏,為了防暑,指戰員們頭上都戴著草帽。可這一明顯的標誌常招來敵機的空襲和白匪的追趕。有一天偵察員報告說,後麵有一個團的白匪追上來了。賀龍靈機一動,決定來個借刀殺人。他命令部隊走過山坳時,把頭上的草帽丟在路邊,然後繼續趕路。從後麵追趕而來的匪徒,見有現成的草帽,都爭著撿來戴上。不久,敵機又飛來了,看見地麵上行走的部隊頭上戴有印著五角星的草帽,想必是紅軍。一陣狂轟濫炸,炸得白匪們骨肉橫飛。賀龍的隊伍則順利地進入了貴州境內。

【闡釋】借刀殺人乃計謀之中的上策,但要使對手自願舉刀砍向自己的同黨,也並非易事。運計時必需巧妙地讓對手的同黨具有與運計者相似的某些特點或明顯的表麵屬性。隻有當強敵誤認為同黨是死敵之時,才會幹脆、果斷地消滅對方。

敵機保駕闖險關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誌願軍某師奉命向三所裏實施戰役穿插,一夜疾進了一百一十五裏。天已蒙蒙亮時,部隊距三所裏還有三十裏路程。白天敵機成群,一旦被敵機發現,後果不堪設想。在此緊要關頭,師長果斷命令,全師去掉各種偽裝,沿公路跑步前進。

結果,幾十架敵機在他們上空活動,誤認為他們是從德川裏方向撤下來的李偽軍,不僅不空襲,居然還通知三所裏的守軍準備米飯、鹹魚和開水,,等待犒軍。這樣,誌願軍在敵機的護送下及時到位,先敵五分鍾搶占了有利地勢,堵住了南逃北援之敵,為誌願軍取得這次進攻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闡釋】去了表麵上明顯的偽裝,有時恰是精妙的偽裝。

聶榮臻巧借電台32鐵壁

1945年8月下旬的一天,聶榮臻司令員正率領軍區機關跳出日軍“華北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精心設計的包圍圈。走到阜平以北三十裏的雷堡村時,突然遭到敵人飛機的轟炸。同時,偵察員也報告四麵都有敵人。聶司令員冷靜地思索著:穿插是在非常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敵人飛機為什麼跟蹤得如此及時準確?這時,司令部滴滴噠噠的電台呼叫聲傳來,他頓時醒悟到,敵人很可能熟悉我方電台信號,因而能及時準確地找到我軍的位置。聶司令員決定將計就計,變害為利。

聶司令員立刻命令一支由五十人組成的小分隊,帶著一部電台到雷堡東邊的台峪,仍沿用軍區的呼號,煞有介事地不停呼叫。果然,敵人一麵派飛機去轟炸台峪,一麵組織各部以進攻作戰陣形向台峪逼近。三天之後,敵人在北平的廣播電台吹噓,“聶榮臻總部的電台已被英武的皇軍炸毀了。”

就在敵人得意忘形的時候,聶司令員正帶領著軍區機關,在離敵人不到一裏的地方,悄悄地從眼皮底下秘密迅速地向西轉移,這支近萬人的隊伍,終於又一次從敵人所謂的“鐵壁”合圍中跳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