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體自然探秘 1
大腦智慧之謎
人的智慧從何而來?天上掉的?亦或遺傳給的?沒有人找到真正的答案,隻有一些現象令人瞠目結舌。
英國一大學生幾乎沒有腦子,智慧卻異常超常。
原因何在?原來這名學生患了腦積水。腦裏的水其實是腦脊髓液,由腦室分泌儲藏。在正常情況下,腦脊髓液循環於腦和脊髓內,最後進入血液。假如循環受阻,或腦脊髓液過多,液體就會積在腦腔內,形成腦積水。
這種病通常會導致兩個大腦半球畸形,頭顱腫大。患腦積水的嬰兒,如果出生幾個月仍能活下來,也會極其遲鈍。這名學生頭蓋骨下的腦組織隻有幾分之一寸厚,比常人薄了一寸多,卻一直生活得十分正常,而且才智過人。
至今,英國神經學家洛伯教授已發現了幾百個幾乎沒有大腦而智力甚高的人。據他說,有些“測不到有腦子”的人,智商竟高達120。
洛伯教授對這個現象大惑不解,因為發揮腦功能的主要是兩個大腦半球。洛伯猜想,腦積水患者的腦功能可能由腦內其他不大發達的部分接替了,又或者正常的大腦隻發揮全部腦功能的一小部分。不管怎樣,腦子很小的人,智力也可能很高。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科學家至今拿不出任何解釋。
夢之謎
夢向來被視為怪誕之物,可一些人卻夢想成真,奇怪嗎?倫敦湯瑪斯醫院心理學家沃斯利練就一種令人羨慕的本領,能控製夢的內容,在夢裏創出魔術般的奇跡;一撚手指,啪的一聲像打火機那樣冒出火來;騰身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把刀穿過腕子,毫無損傷。
更驚人的是,他可以事前決定夢中做什麼,並加以完成。他在夢裏點數東西,轉移眼睛,活動手臂,高聲說話,跟事先打算的完全一樣。用電感應器測驗,證實他那時確在做夢。
沃斯利做的是所謂“清醒的夢”,就是說做夢者知道自己在做夢,因此可控製夢境。許多人都有過這種經曆,隻是心理學家和哲學家總斥之為幻想或謬誤。
沃斯利曾在夢中向觀察者發出簡單的信息,受到輕微的電擊後,作出預定的反應:迅速眨眼五次。他在夢中做這些動作,而且心知自己在做夢。在睡眠中對外來刺激作出這種反應,似乎證明清醒的夢確實存在。
控製夢境有許多用途。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研究夢境的拉伯奇博士,練就不從噩夢中驚醒的本事。他不從夢中醒來,卻醒在夢中,因此能麵對噩夢裏的恐懼和焦慮,加以解決,不再逃避,免得這些感覺又在以後的夢中出現。
拉伯奇進一步指出,夢能利用我們全部知識和經驗,喚起清醒時隻有下意識才察覺的事。在夢中,我們能把不大認識的人的樣子描繪得清清楚楚。比方說,他眼珠綠色,總是穿棕色皮鞋,而且是個左撇子,這些細節在清醒時也許一點也說不出來。
據拉伯奇說,清醒的夢使我們能運用潛在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樣可以取得較佳效果,因為我們在夢中能看到問題各方麵的細節。
許多科學奇跡亦有賴於夢。俄國化學家門德列夫夢見元素周期表時,曾運用潛在知識來解決疑難。不少其他科學家和發明家,也曾通過做夢獲得重大發現。美國發明家伊萊亞斯·豪多年努力想改進他的縫紉機設計,後來做了個夢,如果無法完成設計就要處死,結果成功了。
體育的問題也可藉做夢解決,高爾夫球大師尼克勞斯的比賽成績,一度欠佳,後來夢見一種不同的握杆方式,就試用這種新法握杆打球,成績竟有長足進步。
啟示性的夢通常是無法預測的;做清醒夢的人須找出可幫助解決問題的線索。有些研究人員說,常做清醒夢的人需要解決問題時,能發動這種創造過程,有意識地使其加速完成。
利用清醒的夢治病也許是最令人感興趣的。心理學家發現,許多患了身心障礙的人,經常夢見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這些夢很可能是最先誘發病症的原因。研究夢的人相信,可以把情況倒轉過來;刻意夢見自己健康良好,從而促使身體複元。
至於為何會出現這些情況,現在還是未知之謎。
發出嗡嗡聲的肌肉
肌肉會發出聲音?是天方夜譚還是空穴來風?
人們早就知道,肌肉在工作時會發出聲音。為了研究肌肉發聲的頻率,英國的一位外科醫生於1810年進行了實驗,他駕著一輛馬車,試用各種不同的速度通過首都倫敦鋪著鵝卵石的路麵,直至馬車產生的噪聲接近他用拇指掩耳所聽到的嗡嗡聲。馬車聲與人體前耳肌肉聲相差無幾。當時倫敦街上鋪的鵝卵石都是15厘米大小的,馬車以每小時13公裏的速度行駛,那麼每秒種車輪大約碰到23塊鵝卵石。據此,這位科學家認為,肌肉發聲的頻率大約是23赫茲。他的這個數據基本上是對的。後來人們經過進一步的研究終於發現,肌肉發聲的頻率,基本是25赫茲。
那麼,肌肉聲又是怎樣產生的呢?為了揭開這個奧秘,美國的一位物理學家奧斯特研究了肌肉的結構。他認為,肌肉發出聲響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肌肉分子的交叉搭接引起的。原來,在肌肉纖維中間有許多肌原纖維,肌原纖維由許多蛋白質微絲組成,微絲又分粗細兩種,粗微絲由肌凝蛋白組成,細微絲則主要由肌纖蛋白組成。肌肉的收縮,就是由於肌纖蛋白和肌凝蛋白在一定濃度的鈣離子作用下結合在一起,使細微絲向著粗微絲中間滑行產生的。而組成肌肉的蛋白質本身就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生物的大分子,相鄰的蛋白質分子上的突出部分會相互緊密地咬合在一起。這樣,肌肉收縮時,就會產生一種極微弱的聲音,而成千上萬個分子所產生的聲音彙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能夠聽到的嗡嗡聲。
當人體在靜止狀態下負重時,肌肉便維持恒定的收縮狀態。這時,負荷重量越大,肌肉發出的聲音越響。所以,測量肌肉的聲音可以作為人體某一肌肉工作強度的一種指標。奧斯特曾用一種裝有晶體管的新式聽診器,對舉重運動員進行了觀測。他把與聽診器相連的敏感護音器放在運動員的前臂上,以測量他們在舉起逐漸加重的物體時產生的聲音變化。試驗結果證實肌肉用力越大,肌肉聲響也隨之加大。舉重運動員前臂和上臂的夾角一般在115度時,舉起的重量最大,因為按這個角度,手荷重時肱二頭肌發出的聲音最小。所以測量肌肉的聲音,可以反映出運動員某些肌肉的工作強度。
對人體肌肉發聲的研究,不僅成為醫學工作者感興趣的課題,也引起了動物學家的關注。美國科學家發現,雖然肉經常發出嗡嗡聲,但肌肉聲的頻率隻有25赫茲左右,太微弱了,以致我們平時並不能聽到它。但是,像鯊魚等動物對低頻聲音卻極其敏感。科學家們試用水下擴音器發出間歇低頻聲,結果吸引了暗礁中的灰鯊。科學家們還發現,不但人體的肌肉能發現聲音,有些動物的肌肉也會發現聲響,如釣住的魚或在鯊魚口中垂死掙紮的魚,它們的肌肉也會發現低頻聲。
目前,科學家們正試圖根據肌肉發聲的原理,利用新式聽診器,以檢查人體最複雜、最重要的肌肉——心肌收縮時極其微弱的心音變化,這將為防治心髒病提供極有參考價值的數據。但肌肉為什麼會發生聲音,卻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謎。
不用眼看東西
蒙上眼睛,是否有“盲人騎瞎馬”的感覺,但這個世界上卻有人能罩上眼而行走自如,稀奇嗎?
1994年某天,一個叫巴克斯的男子騎一腳踏車進入車水馬龍的紐約市,輕鬆地穿越熱鬧的時報廣場後才停下來,一路平安無事。旁觀者莫不歎為觀止,因為他全程蒙住了眼睛,竟能認出路來。
巴克斯靠這種特異功能在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名噪一時,上述表演是最哄動一次。不過,世間決不是隻有他能不用眼睛辨形察物。
17世紀愛爾蘭科學家波義耳曾記敘有人藉觸覺識別顏色。18世紀最初抵達薩摩亞群島的歐洲人,也說島上的盲人竟能說出他們的容貌。
1893年,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醫生說失明的範契爾能用指尖“看”普通的印刷書籍。差不多同時在意大利,神經病學家龍布羅梭醫生正在診治一個能用左耳垂和鼻尖“看”東西的十四歲盲女。龍布羅梭想用鉛筆戳她的鼻子,她立刻閃開,並且嚷道:“你想戳瞎我嗎?”
這些事例引起法國科學家羅曼的極大興趣。他經過多年實驗,在1920年發表了洋洋灑灑的專論,題為《非眼視覺》。羅曼指出,有些接受試驗者不用觸摸就“看到”物體,描述出來;有些則用指尖、麵頰甚至胃來“看”東西。
羅曼的著作不曾在醫學界引起什麼反響,他後來發現的所謂“非眼視覺”事件則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例如1960的美國弗吉尼亞州艾勒森鎮十四歲女童傅絲據說有此異能,曾經由專家詳加測驗。她緊緊蒙住兩眼,仍能閱讀隨意選出的文字,識別顏色及物體,甚至與人下棋。
1963年,蘇聯醫學研究人員報道了庫力休娃的異能,科學界才開始注意這種現象。庫力休娃蒙住眼睛,在幾項嚴格控製的實驗中,用指尖和手肘“看”報和樂譜。
庫力休娃所參加的實驗,引起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尤茲博士的興趣。他決意從事進一步研究,並設計了幾項測驗,結果斷定庫力休娃和具相同特異功能的其他人,對不同顏色所吸收的熱量異常敏感。
尤茲埔士認為他們可以不靠眼睛閱讀是因為黑色油墨吸收的熱量較多,其溫度比周圍易於反射熱量的白紙高。
這個說法雖可解釋何以有人能用指尖或手肘“看”東西,卻不能解釋巴克斯、傅絲等人何以不用接觸即能視物。非眼視覺雖然信而有證,可是到目前為止仍是一個猜不透的謎。
怪睡之謎
沉睡中走向死亡,生還是痛苦是樣。魔鬼撒旦給他們做了什麼呢?
1966年,英國神經病學家薩克斯在紐約市一家絕症醫院工作,見到患上一種奇怪流行病而奄奄一息的人。他後來寫道:“病房裏盡是冷冰冰的古怪軀體,像石頭般紋絲不動,真是太可怕了。”
病人患的是昏睡性腦炎。這種病1915年突然在歐洲出現,到1918年已遍及全世界。病發時症狀不一,醫生起初也弄不清楚。有的醫生以為是突然發生了幾十種疾病,有的醫生則幹脆稱之為“腦子的怪病”。患者多達5百萬,其中沒有兩宗病例相同。約1/3患者病發不久即死;有些一日昏迷就永遠不醒;有些長期日夜不能成眠,結果也難逃一死。幸存者往往性格劇變。據薩克斯說,有些兒童病後變得“任性,討厭,愛搗亂,大膽放肆,猥褻下流”,有的患者連“一點活人氣息都沒有,仿佛是無血無肉的鬼魂,像僵屍那樣受人擺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