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搶築防線 1(1 / 3)

第一章 搶築防線 1

丘吉爾認為,要拯救英國,隻有同美國結盟,爭得美國的援助,舍此別無出路。他於5月15日致羅斯福總統的電報中要求:“借用你們40或50艘較舊驅逐艦,以彌補我們現有艦隻和我們從戰爭開始時就著手建造的大批新艦艇服役之前的差缺。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就有足夠的艦隻了。但是,如果在這段差缺期間,意大利參加進來,又用100艘潛艇向我們進攻,我們就可能瀕於崩潰。”在6月11日的電報中再次談到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最重要不過的,就是要把你們已經重新裝備好的30或40艘舊驅逐艦拿到手。我們可以很快地給它們裝上我們的潛艇探測器……今後的6個月是至關重要的。”到7月底,英國已經單獨作戰,並開始進行決定命運的空戰,鑒於空戰之後敵軍有立即入侵的可能,所以他重新提出要求。丘吉爾充分了解羅斯福的好意和他的困難,因此,在每次電報中都使用坦率的詞句,竭力向他說明,如果英國一旦崩潰、希特勒稱霸歐洲,掌握了歐洲所有的造船廠和海軍,則美國將處於多麼危險的境地。

丘吉爾6月間發出的電報,由於強調了如果敵人登陸成功並征服英倫,將給美國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所以在美國的高級官員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華盛頓要求英國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絕不將英國艦隊交與德國。英國當然準備以最莊嚴的方式提出這種保證。既然已準備犧牲,就不怕提出保證。然而,在這敵人即將登陸的前夕和空戰最激烈的時刻,丘吉爾不願意讓德國人知道英國人曾經設想過這類萬一發生的事情並從而得到鼓舞。

5月18日,丘吉爾再次致電羅斯福,強調“英國不久就要遭到荷蘭所遭到的那種攻擊……如果美國要發揮作用的話,就必須從速發揮”。羅斯福認為:“合眾國眼前最有效的防禦就是大不列顛成功地保衛它自己。”美國也很需要英國繼續與法西斯戰鬥。6月間,美國援助英國50萬枝步槍、5.5萬枝衝鋒槍,2.2萬挺機槍、895門野戰炮。9月3日,英美兩國達成協議,英國將紐芬蘭、百慕大、巴哈馬群島、牙買加、安提瓜、聖盧西亞、特立尼達和英屬圭亞那等8個空軍基地租借給美國,租期99年,美國則給英國50艘舊驅逐艦,以加強大西洋的反潛活動。9月6日,首批8艘舊驅逐艦移交給英國。

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英國軍隊雖保存了一定實力,但裝備大量丟棄,損失慘重。

針對這種情況,英國戰時內閣采取緊急措施,加強防禦。陸軍計劃在7月份達到44個師;空軍有“噴火”式和“颶風”式戰鬥機620架,後備飛機289架;海軍實力超過德國海軍,有1,000多艘巡邏艇,其中200餘艘在海上巡邏,大部分驅逐艦也從執行護航任務抽回,以對付德國的入侵。英國還組織機動部隊,準備打擊入侵者。1940年5~8月,國民自衛軍已有100萬人,準備發展到150萬人。為抗擊德軍登陸,在英國南部和東南海岸修建油池,準備在德軍艦船駛近海岸時進行“火攻”。6~8月,英國計劃生產飛機903架,(實際生產1,418架)。6月6日,第一批8個營的兵力從印度啟程,7月25日趕到英國加強防務。此外,從澳大利亞抽調的部隊也已啟程,準備參加登陸作戰。

不列顛空戰前夕,英國空軍部成立了防空指揮部,司令是愛德華·比爾上將,統一指揮全國所有的戰鬥機、高射炮、雷達和警報部隊。戰鬥機部隊共計56個中隊,戰鬥機980架,其中性能優秀的“颶風”和“噴火”戰鬥機688架;高射炮部隊共計7個師,高射炮4,000餘門,但其中大口徑高射炮不足2,000門,而且由於大口徑高射炮月產量僅40門,短時期裏數量難以增加,因此英軍調整了部署,將約700門大口徑高射炮配置在飛機製造廠;防空攔阻氣球大隊5個,攔阻氣球1,500餘個,這些攔阻氣球都係在汽車上,可以迅速轉移;探照燈2,700具。最重要的是英軍還有當時鮮為人知的雷達部隊。英國是最早將雷達投入實戰的國家,至1940年7月全國共建成雷達站51座,其中東南沿海地區有38座,約占總數的75%,形成了嚴密的雷達警戒體係,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是中高空防空雷達係統,能有效發現飛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飛機,第層是低空防空雷達係統,能有效發現飛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飛機。這樣英軍就能通過雷達測出德軍飛機來襲的大致方位和時間,指揮己方戰鬥機在有利方位和時間迎擊。而在雷達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戰鬥機在空中巡邏,由戰鬥機發現來襲敵機,使用雷達後,英軍戰鬥機的每次起飛,都是有目的的迎戰,極大減少了飛機、燃料和人員體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飛機數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達無疑是英軍取得勝利的最重要的王牌!此外,英國還有一支人數達150萬的國民自衛軍,他們在沿海地區設置了無數防空監視哨。使用雙筒望遠鏡和簡易的方位測向儀,擔負對空監視、警戒、救護等任務,是英軍正規部隊不可或缺的輔助力量。

6月25日,英國本土部隊總司令艾恩賽德將軍製定了防禦計劃,主要包括:在沿海敵軍可能進犯的海灘修築“覆蓋式”戰壕;建立一條穿過英國東部中心的反坦克障礙,由國民自衛軍防守;後備部隊部署在反坦克障礙後麵,以便組織反擊。在倫敦設總司令部,下設7個指揮部。

8月初,劃定道防線阻擊德軍入侵,“敵人的港口”為防禦敵人的入侵的第一道防線,用空中偵察和潛艇監視獲取情報,用一切兵力襲擊敵船隻;嚴密的海上巡邏作為第道防線,截擊敵入侵部隊;敵人登陸地點是第道防線,組織海空軍不斷反擊。最後是機動部隊對登陸敵人進行反擊。

9月間,英軍在南部海岸線部署了16個精銳師,包括3個裝甲旅,擁有240輛中型坦克、108輛重型坦克、514輛輕型坦克、498門反坦克炮。

9月7日20時,英本土總司令部根據參謀長委員會下達的待命指示,對東岸和南岸指揮部以及倫敦地區的所有部隊發布代號為“克倫威爾”的密令,指出德軍的登陸行動已迫在眉睫。

9月8日,英軍參謀長委員會要求本土總司令規定一個特定的中等程度戒備的信號,以便遇到情況時能按等級加強戰備。

9月11日,丘吉爾在下院指出:“下星期前後,是我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時期,可以與西班牙無敵艦隊逼近英吉利海峽的那些日子相提並論。”

盡管英國采取了以上措施,加強了防務,但形勢仍很嚴峻。丘吉爾在1942年回顧這段曆史時說:“1940年,入侵的軍隊大約隻要有15萬精兵,就能使我們室九空,生靈塗炭。”

弩炮計劃

德軍要從英吉利海峽入侵英國,必須有強大的海軍力量,而德國的海軍力量要弱於英國。但是,當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之後,法國的海軍力量就成了德國海上力量的一部分了。如果這支位居世界第的海軍力量與德國海軍力量融為一體,那對英國是極為不利的。為了削弱德國的海上力量,丘吉爾在戰時內閣做出了他自己認為是一生中“最違背天性”的決策——“弩炮”作戰計劃。

這個計劃要求,盡可能地解除法國艦隊的武裝。奪取、控製法國海軍的艦艇,或使之失去作用,在必要時將其擊毀。戰爭就是這樣,昨天還是親朋摯友,今日必須將其作為敵人,甚至將其殲滅。

由法國海軍讓·蘇爾將軍統帥的一支艦隊,停泊在地中海西端奧蘭附近海麵上。這支艦隊包括法國最優秀的巡洋艦“敦刻爾克”號和“斯特拉斯堡”號,以及1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和一大批驅逐艦等,這是一支具有強大實力的艦隊。

7月2日,英國“H”艦隊薩默維爾中將要求與讓·蘇爾麵談,但遭到拒絕。9時30分,薩默維爾中將向法軍艦隊司令遞交了英國政府的函件:

……我們必須真正做到:法國海軍最精銳的艦隻不致被敵人用來攻打我們。在這種情況下,英王陛下政府指示我要求現在在米爾斯克和奧蘭的法國艦隊根據下列辦法之一行事:(甲)和我們一起航行,繼續為取得對德國和意大利戰爭的勝利而戰。(乙)裁減船員,在我們的監督之下開往英國港口……(丙)隨同我們一起開往印度尼西亞群島的一個法國港口,例如馬提尼克,在那裏完全按照我們的要求解除艦隻的武裝。

……如果你們拒絕這些公平合理的建議,那麼,我們謹以最深的歉意,要求你們在6小時以內把你們的艦隻鑿沉。最後,如果你們未能遵照上述辦法行事,那麼,我隻好根據英王陛下政府的命令,使用一切必要的力量,阻止你們的艦隻落入德國或意大利之手。

持續一整天的談判毫無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英軍隻能訴諸武力。

17時24分,英國皇家海軍“H”艦隊向法國這支擁有岸上炮火掩護的艦隊發起了攻擊。從“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向海麵上的法軍艦隻投擲炸彈。

平靜的海麵刹那間成為一片火海,熊熊火光映在黑油油的水麵上,大火和濃煙散發出令人窒息的氣味。在英國艦炮轟擊10分鍾後,法軍戰列艦“布列塔尼”號被炸毀,“敦刻爾克”號擱淺,戰列艦“普羅旺斯”號衝上了沙灘,“斯特拉斯堡”號逃走……

同一天,在英國的樸次茅斯和普利茅斯港。英國海軍采取出其不意的突然行動,奪獲了所有停泊在那裏的法國艦隻,並加以控製。在不列顛,除“蘇爾古夫”號上有極少量死傷外,其餘艦隻都順利移交。在亞曆山大港,法國艦隊司令戈德弗魯瓦和英國艦隊司令坎寧經過長時間談判後,同意放出自己所有艦船上的燃油,卸掉大炮裝置主要部分,並遣返部分船員。

7月4日,丘吉爾在下院說明了政府被迫采取這一果斷舉措的原因,是由於法國方麵在保證艦隊不落入德國人之手、保證將俘獲的約400名德國飛行員送往英國、保證不單獨簽署停戰協定、保證將停戰文本事先通知盟國等所有問題上沒有一項承諾得到兌現。

7月8日,英國皇家航空母艦“赫爾米茲”號向停泊在達喀爾的法國戰列艦“黎歇留”號發動了進攻。“黎歇留”號被1枚空投魚雷擊中,受到重創。而停泊在法屬西印度群島的法國航空母艦和2艘輕巡洋艦經談判,根據與美國達成的協議解除了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