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凱旋在1958 3(1 / 3)

第五章 凱旋在1958 3

對倫敦的進攻

帝國元帥赫爾曼·戈林堅信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因此,當他1940年8月21日去法國北部視察德國空軍的轟炸機和戰鬥機部隊時,就帶上了那根棒子。在此之前,他除了給他的飛行員以最高的評價之外,很少說過別的,可是現在在布朗—內茲角,他隻想臭罵他們一頓。

戈林之所以怒氣衝衝,是因為消滅英國作戰潛力的時間表被打亂了,而且實施“海獅行動”——即入侵英國——的日期也不得不推遲。每次他的情報官員都說皇家空軍幾乎全軍覆滅,可是結果還是有一隊隊的噴火式和颶風式飛機升上天空,把他的轟炸機打下來。德國空軍屢屢受挫,這使他疑問滿腹。皇家空軍的戰鬥機是從哪兒來的?怎麼沒把它們從隱藏的地方找出來?皇家空軍的軍需工廠和維修站怎麼總也炸不完?

戈林對他那些疲倦不堪的飛行員大加喝斥。那些膽子大的,像阿道夫·加蘭,就敢起來為自己辯護。他們對戈林的指責分厭惡,當戈林罵他們有些人是膽小鬼時,他們被深深地刺痛了。但是,戈林的激將法居然分有效。他的辱罵激起了飛行員的怒火,而這種怒火驅散了他們的疲憊;當戈林提出對敵人采取的下一個步驟時,戰士們好戰的本能又被重新激起來了。

下一步行動將在天之後——8月24日——開始;其目的就是要全麵消滅英國的空中力量。僅僅在英吉利海峽上進行空戰的日子已經趕去了。德國空軍要進行的是他們宏偉計劃中的第階段:數量龐大的轟炸機在戰鬥機的充分掩護下,不僅要炸平皇家空軍的地麵設施,還要炸平為它提供燃料的油罐以及為它生產零件和後備飛機的工廠。對這些目標的進攻將“日以繼夜”地連續進行。戈林聲稱,這樣就可以把皇家空軍隱藏的那些該死的戰鬥機引出來。帝國元帥指示他的飛行員;“采取不停的進攻,敵人就會被迫使用戰鬥機。”

在返回德國之前,戈林來到了格裏斯—內茲角的一個前線觀察哨所,此處麵向英吉利海峽,戈林通過高能望遠鏡,盯著多佛爾斷崖看了好一會兒。多佛爾的雷達塔就在他的視線裏,但他對此什麼也沒說。當時陪他視察的一個人說:“他似乎要看穿那些白色的斷崖,看到他的英國仇敵的心裏去。

假如他果真能如此的話,他肯定會高興的,因為皇家空軍的戰鬥機指揮部遇到了分棘手的麻煩。問題不是出在飛機上,而是出在開飛機的飛行員上。自8月8日以來,皇家空軍被擊落的飛機和被擊傷而無法立即修複的飛機以及那些在地麵被毀的飛機,雖然總數加起來有270架,但是,由於戰鬥機的生產得到了加強,皇家空軍仍能派出700架戰鬥機上天作戰。但是,從那天開始,皇家空軍還有94名飛行員喪生或失蹤,而另外有60名飛行員因被打傷或燒傷正在醫院裏治療。

為了填補這個空缺,空軍大元帥道丁和他的飛行大隊指揮官們召集了一些剛從國外來的誌願兵。有一個飛行中隊完全是由加拿大人組成的,而其他一些中隊則主要由波蘭人和捷克人組成。那幫加拿大來的是一批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而那些流亡英國的飛行員,家園被占,遠離親人,飛行時都帶著報仇雪恨的堅強決心。但是,這些新飛行員的技術水平還沒有達到英吉利海峽空戰的特別要求,另外,他們往往過多地拿自己的生命和飛機鋌而走險。

而道丁所需要的則是一批老練的飛行員,他們能擊落敵人的轟炸機、躲過敵人的戰鬥機並且能安全完好地返回,以便再次投入戰鬥。一個有戰鬥經驗的飛行員能頂兩個甚至個新手,可是現在老練的飛行員越來越少,這使戰鬥機整體上的實力受到了影響。

另一個困擾著道丁的麻煩事是他手下的兩名大隊高層指揮官的摩擦越來越嚴重了。這兩人是空軍副元帥帕克和利·馬洛裏,他們分別是第11和12大隊的指揮官。道丁的私人助手羅伯特·懷特空軍少尉後來寫道:“道丁和帕克對於什麼樣的戰術最符合戰鬥機指揮部的需要,看法完全一致,但第12大隊的指揮官就不同了。利·馬洛裏似乎覺得,他自己比道丁更了解應該怎麼利用戰鬥機。”

說得更露骨一些,就是利·馬洛裏想得到道丁的職務。航空部年紀較輕的人認為讓57歲的道丁擔任戰鬥機指揮部司令的職務年紀太大了一些,他之所以留任到現在,隻是因為丘吉爾首相堅持要這樣。利·馬洛裏覺得,他要獲得繼任這個職務的提名,就必須在對德的不列顛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他認為,如果第12大隊的戰鬥任務不夠,他的這個目的就達不到。

在利·馬洛裏看來,目前這種令人惱火的局麵是由於道丁和帕克那些利·馬洛裏稱之為“異想天開的想法”造成的。雖然第12飛行大隊的基本任務是保衛英國中部的工業區不受侵犯,但德國空軍還沒有在那裏出現過,他們繼續把重點放在英國南部,而負責該地區防禦任務的是帕克的第11大隊。帕克和道丁一致認為,當帕克的機隊在空中與德國人周旋時,應該利用利·馬洛裏手下那些負擔較輕的飛行員保護第11大隊的基地。利·馬洛裏對這種看法不屑一顧。相反,在他那位最善戰、急躁而又會說服人的飛行員道格拉斯·貝德的慫恿之下,利·馬洛裏開始把第12大隊的飛機派往帕克負責的地區,尋找單獨向敵機進攻的機會。因此,當帕克需要他們的保護和支援時,他們往往在別處。

這對第11大隊意味著什麼,很快就隨著德國空軍8月24日早晨開始的第階段行動體現出來了。

這是一個晴朗的星期六,上午9時,德國空軍的100多架轟炸機和戰鬥機席卷了第11大隊的基地。第一個遭到襲擊的機場是在拉姆斯蓋特附近的曼斯頓。這個機場能跑道上不一會兒就布滿了彈坑,而機場的建築幾乎全部被毀,電話和電報線路被切斷。曼斯頓本身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有大量的平民傷亡。所造成的破壞是如此之大,結果人們隻好永遠地廢棄了這座鎮子。離倫敦不遠的另外兩個戰鬥機基地北威爾德和霍恩徹奇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擊中這些目標對德國人來說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勝利,因為這些都是戰鬥機指揮部的扇形站——一旦英國飛行員起飛,這些扇形站就是控製指揮他們的神經中樞。第12大隊接到保衛基地的要求後從達克斯福德派去了兩個中隊,但他們來得太晚,已沒有什麼作用了。

在隨後的幾天裏,英國的防禦部隊日益清醒而又痛苦地認識到,敵人在空中實行的新戰術是多麼的厲害和巧妙。為了迷惑英圍的雷達監測人員,德國空軍的機隊整天在法國沿岸飛上飛下,正好在皇家空軍的雷達屏幕所能看到的範圍之內。這樣一來,監測人員就無法預測哪一隊飛機會突然轉向北方,掠過英吉利海峽,發動真正的進攻。

這時,德國人已經把作用不大的“施圖卡”飛機撤出了戰鬥,但是他們的“容克—88”和“多尼爾”飛機打到了英國的內陸,直逼倫敦郊外,它們把那些致命的炸彈投向戰鬥機指揮部的扇形站、飛機工廠和維修廠。

德國的轟炸機由遠程的“梅-110”作掩護,這種飛機有一些擔負著雙重使命,它們也載有炸彈,可以自己發動相當有效的突然襲擊。皇家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員往往在天上打完一場仗以後回到基地時卻發現,他們不在時,德國空軍已把機場變成了廢墟。由於沒有安全的地麵可以著陸,第11大隊有一些飛機在降落時墜毀,飛行員喪生。

不久,空軍副元帥帕克就不隻是在請求利·馬洛裏的第12大隊援助了,而是命令他們予以支援。為此,道丁向利·馬洛裏發出了一道直接命令,要求他的第12大隊在空中巡邏,保護第11大隊的基地。

利·馬洛裏不情願地同意了,但是,他的戰鬥機往往總是在德國空軍破壞完了之後才到。第12大隊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別的地方。有利·馬洛裏的許可,道格拉斯·貝德正在試驗用五個或更多的中隊在空中組成機隊,以達到一舉殲滅德國機隊的目的。這種所謂的“大型機隊”在攔截和殲滅完成任務後返回的敵軍轟炸機和戰鬥機機群時,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是“大型機隊”的集合時間太長,等到它們飛到作戰高度時,敵人往往已逃走了。再說,炸彈早已扔下了。

一天,道丁在本特利修道院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他把手下兩個相互作對的指揮官叫到一起。敵對靜情緒公開化了,兩個人馬上展開了一場“大型機隊”是否有效的吼叫比賽。至於英國目前進行的這場戰役的性質,指揮官帕克和利·馬洛裏有著根本不同的看法,這種分歧是再明顯不過的了。對利·馬洛裏來說,隻要他能把敵人的轟炸機打下來,什麼時候打他不管。而帕克則要這些轟炸機在襲擊他的機場和附近重要的工廠之前就被打下來。

站在帕克這一邊的道丁終於看出這場爭論繼續下去已沒有意義了。最後他嚴肅地提醒兩位指揮官,他們爭論的是戰術問題——而此時正在急劇惡化的是戰略形勢。戰鬥機指揮部現在有200名飛行員缺編,而那些尚能飛行的飛行員已到了精疲力竭的邊緣。自從8月24日起一直到現在,他們已使德國空軍每天的損失超過了皇家空軍。但是,這個天平的指針隨時都有可能向另一邊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