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恐龍的奧秘 2(1 / 3)

第九章恐龍的奧秘 2

莫克雷-莫比莫比

“莫克雷-莫比莫比”是非洲紮伊爾的林加拉語,意思是“阻斷河流的東西”。關於它的神奇故事早在1776年就開始流傳於世了。列文·布納凡杜赫·布赫亞神父曾寫過一本書,描寫法國傳教士如何努力把天主教帶給中西部非洲的人們,其中也包含了該地區大量這種動物的記載。傳教士們在森林中發現了一些腳印,留下腳印的動物“雖不清楚,但一定是個龐然大物”:每個腳印的直徑約有3英尺長!

進入20世紀後,隱秘動物學的創始人伯納德·霍伊維爾曼斯曾指出,留下這麼大腳印的動物至少有一頭河馬或大象那麼大。但這怎麼可能呢?傳說中——這些傳說已被一係列的目擊案所證實——這種動物很像是蛇頸龍,但這種恐龍被認為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滅絕了!

19世紀70年代,一個為英國貿易公司工作的青年艾爾弗雷德·阿洛伊修斯·史密斯,被派往非洲的法屬殖民地加蓬。在工作過程中,他沿奧古河來來往往。數年後,南非小說家埃塞麗達·劉易斯幫助他記錄下了這段經曆,該小說即為1927年出版的暢銷書《鳴笛的商船》。在書中他提到了生活在非洲沼澤與河流中的神秘動物:“我見到過‘阿莫裏’的腳印,約有一個大煎鍋那麼大,有三個爪子而不是五個”。1909年,保羅·格拉茨中尉在中非沿河流向西旅行時,也曾記載了一種生活在羅得西亞北部(今讚比亞)班韋烏盧湖附近沼澤中的巨大無比的動物,當地人無不談之色變。

“半象半龍”世界著名的動物標本收集家卡爾·哈根貝克,是第一個使這種動物引起公眾注意的人。在他1909年出版的自傳《獸與人》中,記下了他是如何了解到這種動物的。在一次采集動物標本的探險中,一個隊員,英國的狩獵家漢斯·斯科姆古格,曾對他說起過據說生活在中非的一種“巨獸,一半似大象,一半似龍”。在此之前,動物標本收集家與自然學家約瑟夫·曼格斯也曾對他說起過從土著人那裏聽來的類似報告,哈根貝克認為這種動物聽起來“像是一種恐龍,似乎與雷龍同族”。哈根貝克對這些報告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便向報告中所言生活著這些動物的那片廣闊的沼澤地派出了一個探險隊。由於疾病以及土著人的敵意,探險隊最終未能到達該地區,哈根貝克不得不放棄了這項研究。

斯科姆古格對哈根貝克說,在羅得西亞北部(今讚比亞)的班韋烏盧湖地區時,他感到奇怪的是竟然沒有發現一隻河馬。他的當地向導解釋說,這個湖中生活著一隻怪獸,把河馬全部殺死了。由此地向西500英裏的迪裏洛沼澤地中,他也聽說過類似的動物。

這些事件在非洲、歐洲與美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報紙不斷地重複這些故事,人們的看法從極度懷疑到無比興奮都有。但幾個月後,這些事所引起的轟動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1911年,北羅得西亞的殖民官員弗蘭克·梅蘭德在一份地理學雜誌上聲明:“那些被認為是雷龍或某種恐龍的東西,據說是生活在這些沼澤之中,但我本人卻從未聽到過關於這種動物的傳言。”

1913年,德國政府派遣弗雷赫爾·馮·斯坦·朱羅斯尼茲上尉,率隊到非洲靠近剛果邊界的喀麥隆殖民地進行測量工作。在他的正式報告中——該報告數年後才得以發表——提到,在剛果烏班濟河、桑加河與伊克萊姆巴河下遊地區,許多人(包括那些對當地的野生動物十分了解的有經驗的獵人)都說起過一種叫“莫克雷-莫比莫比”的動物。馮·斯坦寫道:“據說這種動物的體色為灰褐色,皮膚光滑,大小如一頭大象或最少一頭河馬。有一條長而靈活的脖子。一些人還說它有一條長而有力的大尾巴,就像鱷魚的那樣。曾有幾條獨木舟試圖接近它,但招來滅頂之災:這頭怪獸立即向小船發起進攻,殺死所有人員,但並未吃他們的屍體。”

馮·斯坦補充說,這隻怪獸據稱生活在河流的一個急轉彎處。“據說它即使在白天也會上岸尋找食物,其食譜全是植物。當地人指給我看它所喜食的一種植物:這是一種藤蔓,開有大大的白花,有奶白色汁液,結著像蘋果一樣的果子。在索姆伯河,當地人指著一條小路說,這就是這隻怪獸在覓食時踩壓出來的。這條小路是新踩的,附近確實有上述那種植物生長。”由於路上有太多其他動物留下的足跡,斯坦沒能夠辨識出哪些是這隻怪獸留下的。

在隨後的20年中,曾派出過兩個捕獵雷龍的探險隊,但沒取得多少成績。1938年的一次探險中,德國人列奧·馮·伯克斯伯格收集了許多“莫克雷-莫比莫比”的報告,但在一次由當地不友好的土著人發起的進攻中全部丟失了。

要不是隱秘動物學家威利·利與伊凡·桑德森——二人在1948年的《星期六晚郵報》上撰寫了一篇有關這種動物的論文——以及霍伊維爾曼斯持續對其保持著興趣,那麼“莫克雷-莫比莫比”可能早已被除其生存地之外地方的人們淡忘了。霍伊維爾曼斯在他1958年出版的《追蹤未知動物的足跡》一書中,專門為這種動物留了一章。

石破天驚——恐龍蛋化石的發現

恐龍蛋化石是化石世界裏的珍品。

不知什麼原因,已經從地球上銷聲匿跡了7000萬年之久的恐龍,近年來突然引起了全世界人們的極大興趣。特別是中國河南西峽地區恐龍墓地的發現,使人們的注意力又集中到恐龍蛋上,想借此進一步探索恐龍的許多自然之謎。

夢裏尋覓千萬遍

自從1841年英國鄉村醫生曼特爾發現恐龍化石以後,恐龍骨骼化石各地都有發現,惟獨不見蛋化石的蹤影。其實恐龍蛋化石的碎片和完整的蛋化石,早就被人們發現到了,而遺憾的是當時人們不認識這些化石是什麼,也沒有把它們與恐龍聯係起來。直到恐龍被發現36年以後的1877年,法國一位古生物學家才第一次將早已發現的恐龍蛋化石與恐龍聯係起來,但這一重大發現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有人認為,恐龍蛋化石1923年才被首次發現,是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到中亞地區考察時,在蒙古戈壁灘上發現的。其實,法國早在1859年和1869年於法國南部先後發現了恐龍蛋化石。遺憾的是,當時法國的考古工作者沒有將它們與恐龍聯係起來。到了1877年,法國古生物學家保爾·格爾維斯對已經發現的恐龍蛋再研究時,由於在恐龍蛋同層位發現了恐龍的骨骼化石,他首次提出這些蛋化石可能是恐龍蛋,但他不能十分肯定。直到1923年,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正式發表了他們發現恐龍蛋化石後,法國科學家如夢初醒,才確認自己發現的蛋化石就是恐龍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