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動物之謎 3
獵豹捕捉羚羊
黑背胡狼——足智多謀的獲食者。它個兒較小,長相似狗,行動敏捷,在七種食肉獸雖是最弱者,但憑它的足智多謀的才能,常常可以智勝所有競爭者而獲得豐盛的美餐。
夜幕追蹤夜幕籠罩下的卡拉哈裏沙漠,萬籟俱靜。突然,沙丘上傳來一陣鳴叫聲,原來是一頭大雄豹拖著剛捕殺的跳羚,急匆匆地朝一棵槐樹走去。嗅覺靈敏的黑背胡狼聞到了跳羚屍體的美味,成群來到豹子跟前,繞著它跳騰、吼叫,但不敢上去搶食,估計是在等待“救兵”的到來。
果然不出所料,黑背胡狼的吼叫,通報了附近的棕鬣狗:“這裏發現了食源,快來!”頃刻間,兩隻棕鬣狗便大步跑來。作出了轟跑豹子的架勢。說來奇怪,豹子見了棕鬣狗服服貼貼,乖乖地放下獵物,走了。這時,兩隻棕鬣狗分享羚肉,所有黑背胡狼也急忙撲來,撕食美餐。
論強弱,棕鬣狗強於黑背胡狼,可是它們沒有把其趕走,而是允許8隻黑背胡狼共進美餐,這或許是棕鬣狗對它們“通風報信”的答謝吧!
黑背胡狼在上述檔案中雖然排列第七,但它本性狡詐,常以智取勝其他六種食肉獸。例如,有一個晚上,一隻棕鬣狗得意洋洋地搖晃著尾巴,正在吞食豹子吃剩的小羚羊屍體,不料,一隻黑背胡狼偷偷地屈身向它潛進,從後麵猛咬一下它的屁股,棕鬣狗不得不放下獵物,轉身奮起反擊,黑背胡狼一躍向前,搶來一根羚羊腿骨拔腿就跑。更為驚奇的是,黑背胡狼還敢於同凶猛無比的獅子爭食呢!一個黎明前,一隻大雄獅拖著一頭大羚羊在前麵走,後麵有一隻黑背胡狼暗暗地盯著。當獅子停下休息並張望四周時,那黑背胡狼便立即避開,唯恐被獅子發覺。獅子繼續向前行走,黑背胡狼就進一步潛近羚羊屍體,結果就在獅子尾巴之下,邊跑邊吃著美餐,等到獅子發覺“竊賊”,已經來不及了。
棕鬣狗雖然常愛追逐獵豹,企圖從它們口中奪取獵物,但是往往十有九空,被獵豹遠遠甩在後麵。不過,追逐騷動卻驚動了野狗,野狗成群四出,迫使豬豹獻食保命,棕鬣狗也就從中“撈些油水”。
棕鬣狗雖排列在先,但它們決不敢像黑背胡狼那樣獅口奪食。當它們發現獅子在進食時,隻在二三百米外徘徊和觀察動靜。如果獅子吃得很慢,或者遲遲不走。它們就會躺下幾個小時,耐心等待這一龐然大物離去。獅子離開後,棕鬣狗還要足足花半個多種頭才敢接近獵物屍體,恐怕獅子再回來。
枉費心機七種食肉獸在長期居一地的過程中,彼此之間十分熟悉,自然而然地會互存戒心。處處設防。
為了防止其他食肉獸偷食或搶食,以便在饑餓時自己可隨意取食,豹子總喜歡把捕殺的獵物貯藏在樹林中,棕鬣狗將自己愛吃的動物骨頭貯存在草叢中,黑背胡狼把自己捉到的鼠、鳥之類埋於地下,連號稱“第一號強者”的獅子有時也把殺死的有蹄動物遮蓋起來,但事實上,它們往往枉費心機,因為一些食肉獸已經學會了搜尋藏物的種種本領。
其一是緊跟捕獵獸。慣於吃“現成飯”的食肉獸,常會偷偷地跟隨在捕獵獸的後麵,盼望弄些殘肉剩骨吃吃。例如黑背胡狼,經常喜歡成小群尾隨在棕鬣狗的背後,不明真相者可能會誤認為它們在發癡。其實它們十分聰明。因為棕鬣狗行動遲鈍,隻要它獲得獵物,就可以在其沒有暗藏之前分享一點。
其二是憑嗅覺覓食。棕鬣狗雖然笨拙,但是嗅覺卻特別靈敏,能嗅出3000米外獅子捕殺的新鮮獵物的味道,於是就急匆匆地循跡而至。黑背胡狼見到棕鬣狗的行徑,斷定必有好吃東西,就緊緊跟上。因此,即使獅子將獵物暗藏起來,也難免被竊。
其三是以特殊音調定位食物。食肉魯在搜尋或殺死獵物時,總會發出些特殊的叫聲。黑背胡狼的“豹子般吼叫”,意味著已發現了食物,從而吸引競爭者到來。有蹄動物被殺會發出呻吟聲,小牛被害會發出哀鳴聲,獅子、鬣狗、豹子、胡狼都會朝著發出這些聲音的方向跑去,以尋找食物。
其四是聽聲知食。獅子之間在爭食時發出的爭吵、擊打、咆哮聲,會招來黑背胡狼、鬣狗、豹子等食肉獸,甚至以腐肉、骨頭為食的野獸,還會被咀嚼獵物骨頭的“咋嚓”的聲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