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UFO的未解之謎 1(1 / 3)

第一章UFO的未解之謎 1

華盛頓上空的UFO

飛碟曾騷擾過軍事強國美國的首都華盛頓,這是世界重要飛碟目擊案例之一。雖然飛碟尚無降落白宮草坪舉行記者招待會的事例,但飛碟曾大量出現在白宮的現象,已是足夠令人震撼,其背後當然也代表若幹不尋常意義。

事情是發生在1952年7月19日(星期六)與20日(星期日)。

7月19日晚上11時,華盛頓機場航管中心雷達室由班茲主任及八名航路管製員值班。由於夜間班次較少,他們就一邊欣賞機場羅曼蒂克的夜景,不時查核一下班機的起降,沒有其他事做了。

值班時間的前段,航路並不擁擠,所以隻要一位管製員監視雷達屏幕就足足有餘了。

晚間11時40分,管製員在雷達屏幕上麵發現7個光點,就像突然冒出來一樣,成群出現。光點所顯示的飛行物體,據推測大約散布在華盛頓機場西南方20公裏到35公裏的空域當中。當時值班的魯傑被這些光點的行動嚇了一跳,根據過去的經驗他立刻判斷“這群光點不尋常”,因為光點的移動跟飛機差太多了。

每一個光點都很明亮、輪廓清晰,由大小及形狀判斷,可知它們並非雨雲或鳥群而是堅固的金屬體。毫無疑問,它們是大小有如小型客機的飛行物體反射影像。速度大約每小時160公裏到200公裏。以目前的飛機而言,這個速度似嫌稍慢,但如果是小型的自用機或直升機的話,差不多就是這個速度。

魯傑覺得奇怪的是,那7個光點出現在雷達屏幕上麵的方式。光點突然從雷達屏幕邊緣出現在距離中心一半的地方,無論任何種類的飛機都不可能如此。

華盛頓機場航管中心的雷達屬於“M·E·W”型(Microwave Eary Warning)。這種雷達有一巨大的碗狀天線,1分鍾可旋轉6圈,一麵旋轉一麵發射微波。隨著天線的旋轉,電波便有如燈塔的探照燈一樣在水平麵上轉。

與此有關的,位於管製室的雷達屏幕有一道很細的紫色帶以雷達屏幕中心為軸,像時鍾的秒針船旋轉;秒針走一圈是60秒,而此類型的雷達是10秒。換言之,紫色帶表示天線發射出去的搜索電波。旋轉的中心點表示雷達站,整個雷達屏幕就像一張地圖,可表示由上俯視雷達的整個搜尋範圍。

如果電波碰到飛機等空中的障礙物就會反彈回來,這與音波碰到山反彈變成“回音”是同樣的道理。雖然電波比聲音快100萬倍,但要到達一個地方仍要花一段時間,到達遠處要花更長時間;“回音”所需的時間就可算出飛機的距離。至於飛機的方位則以電波碰到飛機時的紫色帶方向來表示。

如果旋轉的電波捕捉到飛機,那麼雷達屏幕便出現其位置的紫色光點。雷達站與飛機的距離表示是以雷達屏幕中心至光點的長度,而方位則以雷達屏幕中心至光點的方向。

華盛頓機場航管中心的雷達主任哈利·G·班茲,伸手指著捕捉到奇怪物體的雷達屏幕上麵。

當然,反映於雷達屏幕上麵的飛機位置不隨即消失,光點對於旋轉的紫色帶是靜止的,大約一分鍾才漫漫消失。紫色帶已旋轉了若幹圈,光點也隨著飛機的移動而逐漸改變位置。也就是說,前麵出現的光點尚未消失時,新的光點又陸續在其他地方出現,因此雷達屏幕上麵有5、6個光點並列時,整個光點列就叫“飛機的反射影像”。將這些線連接起來即為飛行路線。

紫色帶旋轉一圈所需的時間是一定的,所以從第一個光點與第二個光點之間的長度可以算出飛機的速度。華藏頓機場航管中心的M·E·W型雷達有效搜索距離大約170公裏,魯傑監視的直徑75公分的大型雷達屏幕,可顯現半徑55公裏以內的空域。換言之,雷達屏幕上麵一毫米,實際上大約是150公尺。此種類型的雷達搜索電波每10秒旋轉一次,例如前一個光點與之後的光點距離是3毫米的話,那麼飛機的實際速度每秒45公尺,每小時162公裏;若是4毫米的話,實際速度就是每秒60公尺、每小時216公裏。

了解了雷達係統作業之後,我們再來看當時雷達上發生的情況。

當時雷達屏幕上的紫色帶每10秒轉一圈,而7個光點移動了3到4毫米。魯傑便是據此算出飛行物體的速度每小時160公裏到200公裏。

此7道光點的頭一個光點,在距離雷達屏幕邊緣35公分到45公分處出現。如果該飛行物體水平飛行進入雷達屏幕所顯示的空域,這就表示它們在10秒鍾內從距離管製中心55公裏以外的地方移動20公裏甚至35公裏,秒速至少2公裏至35公裏,計算起來,時速高達7200公裏甚至12600公裏。

能夠以如此驚人的速度在接近地表的大氣層內做水平飛行的飛機,不要說當時,就是現今地球上任何科技大國也造不出來。因為引擎的推進力必須能夠克服超高速飛行所引起的強烈空氣阻力,而且沒有一種機體材料能夠長時間承受超高速的摩擦所引起的高溫。太空船回航時在大氣層上層曾短暫達到這個速度,但其推進力隻是藉著軌道飛行的慣力與重力所帶來的一種滑翔飛行。

到此地步,滿腹疑惑的魯傑便大聲呼叫在另一間辦公室的班茲主任,要他過來看一看雷達屏幕上的奇怪光點群。

班茲主任觀察雷達屏幕首先感到的異常是,每一個飛行物體都是隨意亂飛的,根本無視於既定的飛行路線。班茲主任連忙查閱飛行預定表,表上詳列值班時間內所有民航機與軍用機的飛行計劃。駕駛員有義務事先告知飛行計劃,尤其白宮、國防部等國家中樞都在華盛頓,凡是預定飛越華盛頓上空的飛機更不得違反這項規定。萬一發生差錯而被視為敵機,甚至可能會遭擊落,這是每一位飛行員都知道的。但班茲主任在雷達屏幕上麵所看見的飛行物體的路線與任何飛行計劃都有所不同。

班茲主任發現的第二個異常是,無論哪一個反射影像都不會連續在雷達屏幕上麵停留80秒甚至100秒以上。各個飛行物體都以大約秒速50公尺的低速移動5公裏後,再以一般航空機不可能達到的高速飛到雷達的搜索空域之外,一會之後,再以超高速飛進偵察空域內。

班茲主任又叫來兩名管製員,這兩人也察覺雷達室內不尋常的氣氛,雷達室除了大型雷達屏幕,另外備有兩架小型輔助屏幕;這些都能反映半徑170公裏的MEW型雷達有效搜索空域。大家都在比對小型與大型雷達屏幕,但在相同位置都有相同移動的反射影像。

班茲主任考慮雷達可能故障,便吩咐硬件技師檢查機器,但發現沒有故障。也就是說,在雷達屏幕上麵所觀測到的便是確實發生於華盛頓上空的事實。

於是,班茲主任便以無線電話聯絡華盛頓機場管製塔。

“那邊有異常的反射影像群嗎?”

“機場管製塔的雷達也捕捉到奇怪的光點群,目前正在追蹤。”

回答的人是雷達操作員克庫森。於是雙方交換各自的雷達所捕捉到反射影像的精密位置、移動方向與速度等觀測資料,結果證實雙方雷達捕捉到的飛行物體是相同的。

更重要的一點是,克庫林表示在物體飛行的位置用肉眼也可辨認它們是橘紅色的光體。他同時說明正用經緯儀的觀測望遠鏡追蹤,跟雷達屏幕上麵的動態一致。

機場管製塔對於在機場跑道起降的飛機,不僅采用雷達觀測加以識別控製,也兼采用肉眼的直接辨認。而且,管製塔的雷達是適全此種用途的ASR型雷達,它能夠清除地上障礙物或降雨等反射信號的影響,隻反映航空機。

根據使用2架雷達的追蹤,肉眼與經緯儀的光學觀測,結論甚為明顯,那就是:有某種飛行物體在華盛頓上空自由自在的飛行。

清晨3時,2架配備雷達裝備的F—94噴射夜間戰鬥機接近華盛頓上空,戰鬥機負有秘密任務,就是查證不明飛行物體與緊急時加以擊落。

雷達屏幕也捕捉到戰鬥機,同時,不明飛行物體的反射影像也一並消失了。攔截戰鬥機在燃料許可的範圍內進行搜索飛行。華盛頓上空已經禁止民間飛機出入,雷達上麵除了有二架戰鬥機之外,什麼也沒有。戰鬥機在燃料到達極限時,離開了華盛頓上空。

不明飛行物體群看穿這一切,當戰鬥機離去之後,隨即馬上出現。民航機在機場上空周圍等候騷動平息,但因燃料到達極限,紛紛開始準備著陸。不明飛行物體則包圍航空機或尾隨在後,進行一連串好似示威的飛行。

班茲等人免於不安與恐懼的是,初夏的夜空開始亮了。時間大約是清晨5時半。

1952年7月25日,《華盛頓每日快報》用大標題報導下列新聞:

“根據美國國防部有關人士透露,國防部曾經下令防空戰鬥機隊:凡是不服從降落命令的不明飛行物體,一概加以擊落。”

這是美國政府針對6天前飛碟在華盛頓上空進行疑似示威飛行所發表的聲明,雖然聲明是非正式的,卻是事件發生以來政府首次表態。用意是在警告外星人如果再度采取類似的行動,美國將視之為侵略者,將采用武力對付。

大眾傳播媒體則經由一般民眾的通報,獲悉事件的發生,於是大家一再向政府查證真相。但政府一直保持沉默,由於《華盛頓每日快報》的獨家新聞,輿論為之嘩然。

政府向《華盛頓每日快報》傳達的訊息,隻不過是在警告外星人而已,其實政府尚未做成決定是否以強硬手段對付飛碟。

1952年7月26日晚間9時左右,華盛頓機場航管中心、機場管製塔、安格魯空軍基地等再度捕捉到一群不明的物體。跟上次同樣是周六夜晚,飛行物體的特性、行動與上次類似;但這一次一開始便以包圍華盛頓的隊形一齊出現,宛如在嘲笑報紙所刊登的警告一般。

航管中心雷達室的值班陣容與一周前一樣,但這一次各雷達站一開始便保持密切聯係,有效率的進行反射影像的追蹤與識別查證。

上一次傳播媒體在事件隔天中午以後才展開采訪,但這一次則迅速而積極的展開。新聞記者出身。當時擔任美國國防部新聞官的阿爾·謝普後來回憶說:

“我在維吉尼亞的家中睡覺,半夜被響亮的電話鈴吵醒,原來是聯邦航空局的發言人打來的,他急急忙忙告訴我:華盛頓上空又出現許多飛碟,航管人員正以雷達努力追蹤,許多記者得到消息,蜂擁而至,吵得天翻地覆。快過去一下。說完就掛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