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神秘的痕跡 1
神話和傳說
瑪雅迷霧:最古老的外星生命傳說
中美洲的瑪雅文化(亦稱瑪雅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它是拉美三大古代文化中綻開最早的一枝。它大約起始於公元前後,興盛於公元3世紀,到公元10世紀,又不知何故中斷了。但瑪雅人在農業、文字、天文、數學和建築等方麵的輝煌成就是永遠磨滅不了的。他們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紅柿等,後來傳遍世界。
假如你驅車在中美尤卡坦島的千裏沃野上,你會從那鬱鬱蔥蔥的叢林草莽問找到瑪雅文化的影子。那——片片被廢棄的石城遺址,一座座宏偉壯觀的金字塔,一件件光彩奪目的出土文物,以及那散居在墨西哥、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等國的古代瑪雅人的後裔,似乎都在向人們訴說著那神秘的古瑪雅文明之謎。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心地善良的瑪雅王子,在一片密林邊聽到一個兒童向他呼救,他隨著這呼救的聲音進入密林深處,結果發現一座死氣沉沉的古城,裏麵所有的人——從美麗的公主、宮女,到國王、大臣、百姓——都被女巫的咒語弄得昏睡不醒,王子上前吻了公主的額,於是所有的人都醒過來了,古城也恢複了昔日的歡樂與活力。這個神話描述的地方,就是位於現在洪都拉斯西部科潘小鎮附近的瑪雅古城。
自從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人們在中美洲陸續發現了100多個像科潘這樣的古城,其中最著名的有蒂卡爾、帕倫克、奇陳依查和烏克斯馬爾等等。考古學家們饒有興致地考察了這些古城遺址上的金字塔、石廟、石壇、石碑、石柱等等。建築,從斷壁殘垣中可以想象古代瑪雅城市的規模,人們的社會和宗教生活以及瑪雅人在天文和數學方麵所取得的輝煌的成就……。然而,這些宏偉的古城到底建於何時?在沒有鐵器、車馬和測量儀器的古代,瑪雅人是以什麼工具完成了這些用巨石精密建築的艱巨工程?後來瑪雅人又為什麼拋棄了這些傑出的建築而遁跡他鄉?這些至今還沒有人能夠回答。
誰能揭開瑪雅文字的麵紗
位於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遺址象形文字階梯,是瑪雅文字的一大寶庫。在科潘遺址中,人們發現在許多石碑、石像上都刻有象形文字。最令人驚歎的是一座有63個石級的“象形文字階梯”,它高約30米,寬約10米,上麵刻有2500個象形文字,真可謂考古學上的一大奇跡!
瑪雅的象形文字別具一格,每個字都用方格或環形花紋圍起來,裏麵的圖案或像人,或像鳥獸,或是一些圈圈點點。瑪雅人曾用這種文字寫下了大量書籍,可惜被西班牙殖民強盜付之一炬,現在世上僅存了3部手抄本。
殖民者的暴行給瑪雅文字的譯解造成了巨大的困難。多年來,人們對這種奇形怪狀的文字進行了大量研究,然而,這些文字究竟怎麼讀?怎麼講?它起源於何時何地?與古代埃及、中國的象形文字有無關係?這些問題,至今仍困擾著眾多的瑪雅文研究者。
現存的3種瑪雅手稿,一是1811年至1848年,西班牙勳爵肯格斯鮑洛自費出版的瑪雅手稿“墨西哥的古物”,現存德國的德累斯頓圖書館,因此人們又叫它“德累斯頓手稿”。二是法國科學家列昂·吉·洛尼在巴黎圖書館所收藏文獻中找到的另一種手稿,這就是“巴黎手稿”。第三種是在西班牙發現的,人們又稱為“馬德裏手稿”。
專家們認為,瑪雅手稿實際上就是瑪雅祭司所編的“聖禮書”,書中除了載有豐富的天文曆法知識外,還十分詳盡記載了各種預言、儀禮。1973年,在美國一個展覽會上,人們又見到了第四種瑪雅手稿,但同私人所藏,內容不詳。
早在100多年前,人們便開始對瑪雅手稿進行深入研究,以便破譯那神秘的圖案文字。不少學者認為,瑪雅文字隻具有會意文字的特點,手稿中的各篇章也隻是一些字謎而已,根本不是人們以前認為的所謂象形文字。如果情況的確如此,那麼人們在探索瑪雅文字之謎過程中就碰上了無法逾越的困難,因為任何人在400多年前無規可循的文字遊戲麵前就會顯得無能為力。
蘇聯列寧格勒的瑪雅文化研究者克諾洛佐夫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堅持認為,瑪雅文字與埃及、蘇麥爾、中國的文字一樣都是象形文字,而不是會意文字。這位古文字專家在1952年成功地解讀出了一係列以前無法判讀的單詞。可是對瑪雅手稿繼續深入研究5年以後,他認識到,全部解讀瑪雅文字並非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他承認,目前還不能指望解讀瑪雅手稿的工作獲得驚人的突破,因為在那些天書般的手稿中,的確有一定數量的單詞無法理解,它們在瑪雅——西班牙語辭典及殖民時期的文章中都無法找到與之相類似的字形。要真正能解讀這些手稿,那得更充分更全麵地揭示瑪雅象形文字及語言的規律性,應當找到同瑪雅語言中的單詞是相同的變體。這項繁重的工作僅僅靠少數幾個人的努力是無法完成的。
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的數學研究所用電子計算機來武裝瑪雅文字專家。他們把瑪雅文字、文章、日期、圖畫及瑪雅——西班牙辭典全部編製成計算機信息,輸入機內,由電腦來完成這一艱難的工作。分析結果十分鼓舞人心:在殖民早期階段所使用的瑪雅文字與現有瑪雅手稿中的象形文字基本吻合,可望解讀瑪雅文字並非遙遙無期。現在借助於電子計算機已經基本上可以確定瑪雅文字中那些使用頻率最高的單詞的語法意義,並在一般情況下還可以確定其獨特的語法功能。而且人們還進一步了解到瑪雅諸神的名字、綽號及其他不少事物的名稱。但這些僅僅是在瑪雅文字研究中向前邁出的第一步,要探尋出手稿中那些未知符號的涵義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1963年,克諾洛佐夫根據多年的研究成果出版了《瑪雅印第安人的文字》一書,得到了國際同行們的好評,幾年前,他又出版了《瑪雅象形文字手稿》一書。
目前,世界各國科學家正運用最先進的科學手段,在繼,續探索瑪雅文明之謎。如果那些瑪雅手稿確能揭示瑪雅文明外麵的那層神秘莫測的麵紗,也許就可以進一步探討,瑪雅文明是球外文明在我們地球上的再現,還是地球文明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從神話和曆史中尋覓
“神”,就是外星人?在中國上古卜辭中,尚無“神”這個字。在甲骨文中,是用“申”來代替“神”的,也就是說,在上古文字中,“申”和“神”是一個字,所以漢朝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申,神也。”那麼,根據上古文字的象形造字原則,這個“申”究竟表象什麼東西呢?原來,“申”的最初本義,是象形閃電的形狀。這就是說,在上古文字中,神意味著天上的閃電。所以中國古代常常“天神”連讀。而且,在甲骨文中“天”是正麵的人體形狀。如果說“申”是遠古之人對閃光飛碟的真實寫照,那麼“天”就是對外星人的客觀描寫。如此看來,“天神”就是指來自天空的人。對其他民族的早期神話、宗教也能作出類似的闡釋,如德國語言學家史密特神父就注意到,在印、歐民族的宗教中,至上神(天主)一詞,它的語根就是“照耀”的意思。此外,如《聖經》中的“上帝”一詞,在古希伯來語中的意思是“來自天空的人們”。
中國古代還有“天子”乘龍從天而來的傳說。如《史記·封撣書》曰:“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70餘人,龍乃上去。”龍的出現在曆史上次數不多,每次都與帝王有關。每位皇帝都稱自己是“天子”,即天上神仙之子,以示人類中最高貴者。
龍在中國被神化成能隱能顯,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還會口噴大火,無所不能,帶有一種權威性的動物。
秦始皇陵遺址
在世界上很多國家也都流傳著龍的故事,它與中國傳說有許多相似點。這是為什麼?
中華民族總喜歡自稱為“龍的傳人”,但究竟“龍”是什麼?誰也解釋不清。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認為,從龍的形象上看,中國至少有5種龍:出土於襄汾陶寺的彩陶龍紋盤似蛇非蛇,似鱷非鱷;紅山文化出現的龍似豬;良渚文化出現的龍與鱷相類;甘肅渭河流域出土的龍似大鯢;與現代“龍”最相近的則是號稱“中華第一龍”的濮陽西水坡的蚌塑龍。
傳說在古代的西北高原生活著特羅巴人和漢人,前者體形較小,腦袋特大,身高130米,人種學家至今也不知他們屬何種人。1962年,徐鴻儒教授破譯了古老的飛船,當地男女老幼躺在洞裏不敢出來,直到東方升起太陽。這種事發生過十幾次。但是,最後大家終於明白:特羅巴人來此不懷惡意。
這些特羅巴人的特征與現在目擊到的一部分外星人的特征是伺等相似。中國古代神話中也記敘了白天而降的矮人,黃臉、頭大、身瘦。至此,我們不得不刮目看這些神話。難道這些神話都是古人憑空想象出來的嗎?如果說是,那麼,出現在世界各地的神話,為什麼卻是如此地相似呢?如果說這些都是巧合,不足為怪,那麼,那些古石盤又作何解釋呢?
青銅立人像,頭戴有羽毛裝飾的冠帽。1938年,考古學家紀薄泰等人到青海省南部巴顏喀喇山探險和考察,在山洞中挖出了716塊花崗岩碟狀物(簡稱石盤),中心稍凹無孔,每塊厚2厘米,從中心向四周輻射出水紋狀線條,形似唱片。科學家們至今不知其為何物。
中國古石盤的發現,引起學者們的興趣,前蘇聯V·柴澤夫在《衛星》雜誌上發表論文,認為早在12萬年前,地球受到不同文明代表的多次訪問,地球處在星際聯係網中。巴顏喀喇山古石盤在莫斯科所做的各種科學分析表明,花崗岩圓盤含有大量鑽和其他金屬元素。石盤的振蕩頻率特別高,仿佛石盤曾帶電,這說明它們曾長期置於高電壓之中。顯然,外星人曾在該地區長期居住或頻頻降臨過,由飛碟產生的電磁效應長期影響這些石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