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探索最初的時間
關於神明統治的創始之時——“開天辟地”,古代埃及人留下這樣的記錄:“開天辟地”是一個“創始時代”,覆蓋住世界的混沌之水退去,原始的黑暗消失,人類進入陽光之中,接受文明的禮物。同時,古埃及人還提到一種介於人與神明之間的半人半神烏許(Urshu)的存在。烏許字麵的意思為守望者(watcher)。埃及人對神明記憶尤其鮮明。而神明被統稱為奈特魯(Neteru),強壯而美麗,與人類一起在地上生活,並在海裏波裏歐斯和其他尼羅河的聖地統治人類。有的奈特魯為男性,有的為女性,每個都擁有超能力,隨時可以依自己的想法,變身為男人、女人、飛禽走獸、爬蟲、樹木、花草等。不過,他們的言語及行動,似乎又顯現出與人類一般的感情,關心人間諸事。盡管他們很強壯,而且比人類聰明,但是在一定的狀態下,他們也會生病,甚至死亡或被殺。
史前的記錄
考古學家們堅持,諸神的時代,也就是古埃及人所稱的“開天辟地”的時期,僅出現於神話。但是對自己的過去顯然更為了解的古代埃及人,卻不認為如此。神廟中曾保存著有關於曆代埃及王的重要史實,包括了現代學者也承認這些資料可信的曆代王朝的法老王名單,有的甚至包括了在第一王朝以前的太古時代的統治者名單。
但是這些名單,能夠通過時代考驗而留下來的,隻有兩套,但都離開了埃及,而被保存在歐洲的博物館中。在本章的後段中,我們將對這些名單有更詳細的說明。這兩套名單分別以巴勒摩石(Palerno Stone,應屬於第五王朝,也就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文物)和杜林紙草(Turin Papyrus)而知名於世。尤其是杜林紙草,為第十九王朝神廟留下的資料,是用一種公元前13世紀的草體象形文字寫成的,甚為珍貴。
另外,我們可以從一位海裏歐波裏斯的祭司曼那多(Manetho)的記錄中,證實許多有關古埃及的史實。曼那多在公元前300年,便完成了一部備受重視的埃及史,並在書中網羅了所有王朝的國王的名字。和巴勒摩石及杜林紙草的名單一樣,曼那多將埃及曆史推往太古,從諸神統治尼羅河穀的時代開始敘述。
曼那多所著述的曆史善本,雖然至9世紀仍廣為流傳,但是今日已經流失,不複存在。不過,倒是有很多史書,引用於不少曼那多著作的段落,例如,猶太人的編年紀錄家約瑟夫斯(Josephus,公元60年)、基督教作家阿夫裏卡那斯(Africanus,公元300年)、歐西比斯(Eusebius,公元340年)、喬治·辛斯勒(George Syncellus,公元800年)等都先後引用過曼那多大作的片段。而這些片段,正如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rolina)的麥克·霍夫曼(Michael Hoffman)所說的,提供了“現代人一個研究古埃及的基本架構”。
霍夫曼的話非常中肯。然而,古埃及學者在研究埃及曆史時,雖然采用曼那多的說法,但是卻隻青采用他作品中有關王朝時代的記錄,對他所記錄的“開天辟地”創始時代的內容,巧妙地避而不談。既然信賴曼那多,為什麼卻采取這種選擇性的態度?隻接受30個有文字記錄的“曆史性”王朝的存在,卻拒絕承認那以前的史實。這算是哪一門子的邏輯?再說,考古學家早已證實了曼那多的編年史中王朝時代的部分真實性。既然如此,對於王朝開始前的編年,我們難道因為無法從考古挖掘中找到真證實據,就否定它們的存在?這種態度豈非不夠成熟?
半神半人
如果我們想要知道曼那多的想法,惟一的辦法,就是從保存有他著作片段的各種史料中去尋找資源,而重要的資源之一,便是歐西比斯著《編年記》(Chronica)的亞美尼亞版。這本書,開宗明義便說明,資料摘錄自“曼那多的三冊《埃及曆史》(Egyptian History)。該書中記錄了神明、半神半人、死者的靈魂和統治埃及的肉身國王……”直接引用曼那多,歐西比斯一開始便羅列了許多神明的名字,包括了海裏歐波裏斯的九大神明,如雷、歐西裏斯、愛瑟絲、荷羅斯、賽特等等。
他們是埃及最初的統治者。王位毫無間斷地一個個繼承下去……經過13900年……在神明之後,半神半人統治了1255年,然後,另外一支(半人半神)統治了1817年,然後又有30個國王,一共統治了1790年,然後又有10個國王統治了350年,然後由死者的靈魂統治……5813年……
這些年份總共加起來,為24925年,比《聖經》上記錄的創世紀(公元前5000年)還要久遠得多。也就是說,曼那多有建議《聖經》的記載不實之意。對基督徒的神學者的歐西比斯而言,這的確是一個棘手的大難題。不過經過考慮以後,歐西比斯想出一套奇妙的方法:“我把年當作陰曆的周期,每年為30日,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稱為一個月的,以前的埃及人以為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