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最後放棄瓜達爾卡納爾 1(1 / 3)

第一章 最後放棄瓜達爾卡納爾 1

陸軍第3次總攻亦遭失敗

“此戰定要成功”瓜島第3次總攻就是這樣一次日軍希望所在的戰鬥。以此作為契機,美日雙方在瓜島至近海麵上反複進行了你死日軍活的大艦隊決戰,結果,出現了對日軍絕對不利的局麵。原因就在於日軍艦隊和航空部隊沒有完成自己的首要任務——護衛運輸船。

美軍新造的戰艦“華盛頓”號、“南達科他”號和原以為在南太平洋艦隊中就已沉沒的“企業”號以及其他艦艇和陸海軍飛機全部動員起來,準備參加這一戰鬥。日軍方麵,把這方麵的全部海軍部隊都動用起來,同美軍大致旗鼓相當。然而,盡管損失了“比睿”號和“霧島”號2艘戰列艦、“衣笠”號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作出了巨大犧牲,而至關重要的運輸船卻全部沉沒或嚴重破損,運到瓜島的貨物隻不過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再有一點就是此前一直十分頑固的陸軍部隊此刻也頭腦清醒了,認為光憑肉彈戰術不能對抗美軍。在大洋上損失了2艘戰列艦的近藤部隊中,象日軍這樣連日派出飛機的人,一聽到運送部隊和裝備的情況,就可以預料到戰鬥進程。正如前麵所講過的那樣,山本大將也認為艦隊無須留在這一海域,因而下命僅僅由三川中將率領的第八艦隊和琢原中將指揮的基地航空兵部隊同留在當地的陸軍部隊直接協同作戰,而近藤部隊則要返回特魯克。

在第十七軍司令官百武陸軍中將指揮下,以新登陸的第38師為主力,加上殘存下來的第2師等當地部隊聯合實施的第3次總攻於11月18日開始。不出所料,盡管官兵們難以形容地艱苦奮戰,最後一次總攻依然以失敗而告終。

反複進行總攻所需的陸軍兵力在這一方麵已感不足,與之協同作戰的海軍也缺乏準備。水麵艦隻自不待言,從基地航空兵的數量來看,也缺乏強行作戰的力量。且不說瓜島的戰略價值,就單從為打仗而打仗的角度來考慮,陸軍作戰首腦部門也不得不冷靜地思考問題了。

“大局已定”岡村在去特魯克的“隼鷹”號艦橋上這樣想。隻要把基地部隊送來的零星的情報歸納在一起,那麼對於派到布因的“飛鷹”號的飛行隊,當地的陸基飛行隊、肖德蘭和列卡塔等地的水上飛行隊的艱苦情況就不難設想了。尤其是戰鬥帆隊受命在日沒以前,有時要在用盡燃料以前一直在往返於瓜島的艦艇上空實施警戒,甚至沒跟美軍交戰就一去不返了。“飛鷹”號飛行隊長兼子正少佐就是其中的一位。包括該人在內的珍珠港戰役以來和曆經戰鬥的很有能力的飛行員自己埋葬了自己,這隻能說是有勇而無謀。雖說一時取得了勝利,但事過不久就會露出破綻。太平洋戰爭是一場空間戰爭。單從官兵數量之多寡和兵力外觀之大小來判斷哉鬥力是危險的。對於主要的戰鬥兵力——航空兵必須經常注意。象日本這樣資源匱乏的國家,要持續地打消耗戰,用不了多久就會弄得財力枯竭。海軍不知不覺地鬆了勁,泄了氣,這樣一來用不了多久將會出現更大的危機。岡村作為一個飛行幹部跟其他一些幕僚們從另一種觀點來看待瓜島周圍的戰鬥。

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本應盡快采取下一步措施。勝敗乃兵家常事,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然而,以從來不知失敗為何物而自詡的日本陸海軍當權者中間,看來就是有人不懂這個道理。

近藤部隊的官兵們就是懷著這種心情回到了特魯克。山本大將再也沒有給這支部隊下達出擊的命令。看來,將軍已經做好了應付最壞情況的思想準備。

以第八艦隊為主力的外南洋部隊為了讓瓜島上10000多人的生命之火不致熄滅,常以小規模的部隊進行極為困難的輸送。這個唯一僅有的部隊所能做的也是僅此而已。因為航空兵處於劣勢,結果不得不用寥寥無幾的潛水艦去執行輸送任務。

大本營下達撤退令

瓜島作戰是陸海軍協同作戰,是大本營陸軍部和海軍部之間的問題。海軍當然感到這是自己當仁不讓的責任。另一方麵,對於陸軍來講,因為是首次吃了敗仗,問題就似乎更為深刻。然而,再也不能遷延時日了。即使不打仗,因為饑餓,疾病,戰傷等原因,在瓜島一天又一天地失去寶貴的人員。

另一方麵,在內南洋最大的海軍根據地特魯克,除了對從所羅門海域撤回的艦艇進行修理和安裝以外,再也沒有什麼更為重要的事情可做了。在這種情況下,隻有角田部隊早在進港之前就將其飛行隊轉移到特魯克的竹島基地進行高強度的訓練。

在大本營研究如何處理瓜島問題的同時,從新幾內亞東北傳來了同瓜島相同的消息——陸海軍部隊正在艱苦奮戰。這方麵的情況還無法預測。

如果不在新幾內亞方麵加強作戰,則臘包爾將背麵受敵,說不定會陷於孤立,而美軍則可能沿新幾內亞北岸繼續進攻。無論如何,這方麵的泊地和飛行基地部是很必需的。此前存在過的萊城機場早已不能使用了。

這樣一來,可以選擇的隻有威瓦克和馬丹兩地了。而威瓦克既可作為泊地,又可作為飛行基地。確實是一個絕好的所在。

為攻占這兩個地方的作戰稱為“姆代號作戰”,時間為12月18日,由三川中將全麵負責指揮,由陸海軍協同作戰。在任何情況下,首先考慮到的總是航空母艦部隊。角田部隊一時編人三川中將部隊,在其指揮下駛離特魯克向威瓦克海麵出擊。這一作戰業已決定時,岡村因為執行聯絡任務正在內地,收到至急召回命令後回到部隊去了。岡村乘水上飛機回到特魯克基地,爾後來到正準備出擊的“隼鷹”號艦上,歸心似箭。

因為沒有飛機支援,輕巡洋艦“天龍”號在馬丹被美潛水艦擊沉。萬幸,小西秀雄陸軍中佐率領的陸軍部隊卻在成瓦克順利登陸,完成了任務。

“這回可以暫時放心了。”岡村懷著這種心情回到特魯克,重新開始了訓練。可正在這當兒,又從新幾內亞東岸的布納飛來了噩耗。這是守備莊該地的海軍指揮官橫須賀鎮守府第五特別陸戰隊安田義達大佐的報告:

“日軍陣地逐次為美軍集中炮火所毀,日守軍雖反複實施有效之反擊,且時以肉彈戰術予敵以巨大損害,然依戰況之大局判斷,確保布納已迫於今明兩日。要而言之,交戰40餘日來,不分軍人軍屬皆克盡厥職。此間,對上司之指導、航空部隊之協力及陸軍之協同不勝感激。遙祝皇國隆昌,諸君武運長久。”

這封拍給安田大佐直屬上級——第七根據地司令官,大本營海軍部部長和聯合艦隊參謀長等人的電報足以引起日海軍官兵的特殊的關心,因為他們一直關心瓜島的局勢。新幾內亞也在告急。岡村從內心裏感到戰局嚴重。這是12月28日的事情。

在這以前,為了對日趨嚴重的所羅門、新幾內亞方麵的哉局采取對策,大本營海軍部決定把當時將司令部設在臘包爾的第十一航空艦隊和第八艦隊合並在一起,改為新編東南方麵艦隊,任命草鹿任一中將為該艦隊司令長官。草鹿中將還兼任第十一航空艦隊司令長官,將司令部設在臘包爾。陸軍中在11月27日就已編成了由今村均大將指揮的第八方麵軍,百武中將的第17軍主要擔當所羅門方麵的作戰任務。安達二十三中將的第13軍主要擔當新幾內亞方麵作戰任務。第6飛行師從此開始配屬於這一方麵的部隊。

與此同時,大本營陸海軍部之間從12月下旬開始在東京研究了今後的作戰方針。

研究結果明確了一個問題:大本營為了強行規定作戰方針,無論如何也要征用30萬噸船舶。然而,從物資動員計劃角度來看,這是極為苛刻的要求,始終未得到政府的同意。此外,對於軍隊自身來講,為了今後繼續作戰,寧可犧牲後方防備,電要把人員、兵器和資材投入戰場。於是出現了進退維穀的局麵。

然而,再也不能遷延時日了。12月31日在昭和十七年完結之日終於做出了決斷。這就是:迎接新年,改變戰場。

1月4日,大本營下達了從瓜島撤兵的命令。

為了進行撤兵的準備,進入1月以後,對瓜島又加強了空襲,驅逐艦頻繁進出於瓜島周圍。

在瓜島戰場開始活躍的同時,角田部隊又被派往威瓦克。在重新開始的海陸協同作戰中,海軍部隊的任務是對來自帕勞群島的,輸送第20師的船團實行反潛和對空防衛。因為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所以決定從航行於太平洋上的“隼鷹”號向威瓦克基地派遣飛行隊。

說是機場,實際上隻不過象用3—4個母艦甲板連接起來的一塊小地方。盡管如此,由於派遣指揮官——“隼鷹”號飛行長橋口喬少佐指揮有方,雖然僅有30架飛機卻能使一再糾纏的美軍要機無法接近,並且壓製了美潛水艇,從而保證了日海陸軍的協同作戰。日方被擊落的飛機僅10幾架,而且都是大型飛機。如果沒有戰鬥機的護衛,日軍會遭到巨大損失。曾任侍從武官,為人溫厚的青木重誠師長鄭重地向海軍官兵表示了謝意。為此,派遣隊員們忘記了連日奮戰的勞苦和生活上的諸多不便,大家都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