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厄斯金·奇爾德斯
跛腿少校
厄斯金·奇爾德斯涉足諜海純屬偶然。他是私人間諜,不屬於任何情報機構。他目光敏銳,善於將觀察所得的材料寫成小說。他無意一本正經地提醒政府,但政府對《沙灘之謎》給予了高度重視,有關當局甚至雇傭專業特工人員繼續已中斷的對德監視。厄斯金本人具有巴肯筆下的人物所有的內在特征,但外形不像:他跛著一條腿,矮個子,為人謙遜。然而他的航海業績同他的生活悲劇一樣具有傳奇色彩,他最後因走私軍火罪被判處死刑。雖然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頭腦能夠洞察潛在的戰略意圖,但他沒有步入光怪陸離的間諜世界。奇爾德斯是當間諜的料,但他與伊恩·佛萊明和霍華德·亨特那樣的間諜小說家不同,他進行觀察和寫作是因為愛國而非出於經濟原因。
羅伯特·厄斯金·奇爾德斯1870年6月25日出生於倫敦,是著名學者羅伯特·凱撒·奇爾德斯的第二個兒子。他父親死於肺結核時年僅38歲,他從父親那兒繼承了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從母親身上秉承了對愛爾蘭的執著愛戀。他就讀於劍橋大學的黑利伯裏和特林尼蒂學院,1893年參加了法律榮譽學位考試並獲得文學士學位。奇爾德斯顯得內向,但他能自我激勵,從而使演講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第一次亮相是在他被推選為劍橋大學“馬格皮爾·斯頓普”辯論社團主席候選人的時候,他的演講獲得了極大成功。1895年至1910年他曾任下議院的秘書——在此期間他曾於1900年參加過布爾戰爭,並被分配在榮譽炮兵連,成為首批誌願軍的一員。他是1903年出版的《榮譽炮兵連在非洲》一書的作者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參加了皇家海軍,很快晉升為少校,並多次在新聞電訊中被提及,還獲得了服役優異十字勳章。
探險
1893年離開劍橋大學不久,奇爾德斯開始度假,有時單獨一人,有時結伴而行。他常常駕駛一條小快艇穿越英吉利海峽或北海,特別喜歡沿著德國、丹麥和波羅的海複雜險惡的海岸線航行。他所經曆過的最艱苦的航行是六次穿越北海中的首次,通過弗裏西亞群島狹窄且泥沙淤塞的海峽緩緩推進到波羅的海,一路探險。經過多次航海,他熟悉了複雜險惡的地貌構造,荒涼可怖的景象,以及性格迥異、舉止古怪的荷蘭、丹麥、德國村民和水手。慢慢地,這一幅幅奇特的景象,一個個不同的種族,幾乎與世隔絕的當地人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他富有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腦海裏。
1897年8月11日,奇爾德斯獨自一人啟航駛往迪佩,在那兒他把他的兄弟亨利接上船。這是一個風雨交加的陰沉日子,他們沿著法國東北海岸線航行,穿過荷蘭運河一站一站地往前行進。奇爾德斯從未在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航行過,他心愛的快艇“維克森“因太笨重,行進得非常艱難。
兄弟倆穿越了朱伊達澤,駛往特斯切林,途經無人居住的荒島,那是些被水道和潮汐分割開來的狹長、低伏、坑坑窪窪的白沙島嶼。9月25日,奇爾德斯在航海日誌中寫道:
今天傍晚我們看到這個奇特的區域正處於最壯麗的時刻:落日映紅了雄偉的海岸,一片燦爛輝煌;霞光照亮了海浪,使之熠熠生輝;它愛撫著遠方沙丘(即是個名叫羅特姆的小島,據說島上曾居住著一個孤獨的人,他靠出口海鳥蛋發了財)和弗裏西亞群鳥羽毛般的海岸線;夜幕降臨之際我們駛入了深海。
後來這兩位無畏的勇士不得不讓拖船拖著他們的快艇駛過基爾運河,開往波羅的海。不久,“太陽噴薄而出,過了浩瀚寂靜的北海和地勢不平、邊緣荒涼的弗裏斯蘭省,呈現在眼前的是壯觀的海灣、青山和綠葉成陰的海堤。”
10月中旬,亨利返回英國,於是奇爾德斯一人繼續探險,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獨立奮戰的精神。雖然他有時感到寂寞,但他良好的心理素質足以使他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穩定自己的情緒。第二年的複活節,奇爾德斯與雇傭的一個幫手越海前往荷蘭,再度探險。一次次航海提高了他獨立思考的能力,然而在處理公事方麵他顯得不夠自信,但他能用沉默來掩飾自己,這在他已成為習慣。他內心有個秘而不宣的特殊天地——一種愈益強烈的潛在意識,在那兒他能覓得一份安寧,使他遠離喧囂紛亂的政界。在他看來那是一塊利己主義者把持的地盤,他們販賣的愛國思想和模棱兩可的觀點令他大為失望。
《沙灘之謎》
為此,他想寫一本有關在波羅的海航海探險的書,雖然當時他還沒有把它寫成間諜小說的構想,但1901年1月底之前,這一想法已基本形成,因為他給伯祖母弗林洛拉的信中透露了這個雖然還處於萌芽狀態卻愈益明晰的想法。
盡管伯祖母弗林洛拉給予他很大的鼓勵,但奇爾德斯並沒有立即動筆。幾個月後他情緒低落地寫信給她“我還沒有開始寫那本有關波羅的海的書,我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反映這一內容。”然而1901年的冬天還沒有過去,他就樂觀起來了。他寫信給巴茲爾·威廉斯——他既是奇爾德斯的朋友,也是他的同事,兩人均是下議院的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