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懂!
眼見得巨鹿局勢一天比一天危機,前來求援的使者絡繹不絕,已複國或正謀求複國的各路勢力紛紛出兵,在其後不到一月時間內,先後有燕王韓廣的部將臧荼、流竄北楚的前陳涉部將陳武、呂澤、王陵、自齊國內亂後留駐趙地的田間、田角、代地的張敖等近十支軍隊渡河援救,但非常遺憾的是,這近十支軍隊渡河之後見秦軍勢大,幾乎無一例外地與早先率幾萬大軍屯駐巨鹿之北的陳餘一樣,龜縮營內不敢進擊!
既然你們不來惹老子,老子自是樂得清閑!見諸侯不敢主動進擊,原本就對王離看不順眼的章邯當然不會自找麻煩,在增派人馬保證甬道暢通並排出探子隨時注意援軍舉動後,基本沒有任何作為!
章邯如此,那統帥著“強悍”邊防軍的王離又如何呢?有心無力!作為秦帝國顯赫的將門虎子,他自然希望能一舉攻克巨鹿後全殲援軍,恢複自己家族、自己、長城軍團的榮譽,但問題在於,他所統率的軍隊雖然號稱秦帝國最精銳的軍團,卻早已不是當年北逐匈奴的那支鐵血之師了,更何況扶蘇自殺、蒙恬被羈後又進行過大清洗,處置了大批軍中猛將,導致戰鬥力大幅下降——近二十萬軍力的龐大軍團就是攻不下小小的巨鹿,那裏還有閑暇去管那些援軍?
***
寫到這裏,或許很多人會問,曆史上這陳餘、張耳雖然聲名顯赫,但均非大將之才,堅守巨鹿的具體軍事領導人是誰呢?為什麼幾乎無人提及他呢?為解決這個問題,鄙人百度、“狗狗”忙了半天,終於在《張釋之馮唐列傳》中找到了這位奇才!據《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後世的漢文帝曾對馮唐說:“朕在代時,朕的‘尚食監’高袪曾多次跟朕說起當年趙將李華堅守巨鹿的往事,使得朕每次吃飯都會想起巨鹿往事,你想必也知道李華其人吧,你覺得他怎麼樣?”馮唐回到道:“臣覺得李華雖然厲害,但似乎還比不上當年的廉頗、李牧。”文帝又問:“為什麼呢?”馮唐說:“我的祖父曾是六國時李牧的部將,我的父親則曾是秦末代國的丞相,與李華關係很好。”
——雖然李華幾乎不見於任何史籍,但從這段記載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這李華能在王離大軍猛攻下堅守孤城半年,實是了不得的將才,而且在當時也是個有聲望之人,隻可惜太史公並沒有為其作傳!但我們是不是可以這麼說,要不是有李華,趙是絕對堅持不到項羽率楚主力介入的!
當然,雖然援軍抵達後與秦軍並無大的衝突,但並不等於說他們就一點行動都沒有,從實際情況推斷,他們應該也有過試圖打破王離圍困的行動,但不幸均夭折了!據相關史料記載,在王離圍困巨鹿近兩月之後,駐紮在巨鹿北麵的趙上將軍陳餘曾因趙歇、張耳的一再催促而令張黶、陳澤率5000軍力出戰,結果沒多久就被駐守巨鹿之北的秦悍將蘇角殺了個幹幹淨淨!各路援軍見此慘狀,那裏還敢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