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鄙人不說是華夏上下五千年?
原因很簡單,要是算到五千年的話,這天縱奇才就怎麼也輪不到項羽了。上古那些家夥可都是呼風喚雨、上天入地的神仙啊!
***
鄙人之所以給項羽同學套上如此高級的一頂帽子,主要立論有以下三點,於此求證與方家。
第一是相貌與神力,尤其是“重瞳”!
我華夏民族向有以貌取人之癖,連聖人都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個英雄如果不是相貌堂堂,那是在稱不上完美!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其英偉的相貌應是重要原因之一!再譬如嶽飛,明明是個身高不過1米60的矮壯漢子,但在為其建廟塑像時,卻非要弄個高大威猛型出來!還有民族英雄袁崇煥,在大家心中應是個什麼形象?要是鄙人告訴你,這袁大帥“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極躁暴。攘臂談天下事,多大言不慚”(《明史.袁崇煥列傳》),您老心中有沒有一點遺憾?
所幸的是,我的項羽同學完全沒有這方麵的問題!
據研究楚漢史“最權威”的經典《史記》介紹,項羽同學身高八尺有餘,相貌堂堂;力能舉鼎,彪悍異常。尤其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位“將門虎子”竟然是還“重瞳”——一個瞳孔中間有兩個瞳仁!在中華曆史上,重瞳向為超級大貴之相,後來甚至成為皇帝的代稱,曆史上有些名人諸如舜、晉文公、倉頡、朱棣等也都是重瞳。所以後人們在談論項羽的時候總愛把他的傳奇人生與重瞳聯係起來。
——而據說有現代專家考證,所謂的重瞳其實就是白內障!如果此言確實,倒也解了鄙人一個疑問:項羽與劉邦曾並肩西進,兩軍共同作戰長達幾個月,親如兄弟,有著血染的戰鬥友情,但鴻門宴時項羽竟然不認識劉邦的連襟樊噲!同時項羽最後的烏江自刎又可有新的說辭了:項羽眼疾越來越厲害了,怕動搖軍心有不能告訴別人!後來提出與劉邦決鬥,急著在鴻溝劃界撤軍,都是由於這個原因。至於說最後不肯過江東,其主因也在於此!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要是眼睛瞎了,縱使江東百姓憐而王之,項羽還能卷土重來嗎?
除了相貌出眾,項羽還天生神力,力能扛鼎!鼎有大有小,為了顯示力量,項羽固然不可能舉起九萬人才拉得動的“九鼎”,但也絕不可能去舉個“星宿派”的“神木王鼎”。身高185公分以上的他,就算舉個半人高的青銅鼎,其重量至少也在千斤以上。
“力拔山兮氣蓋世”——此言既是項羽自誇,應也是時人共識!
***
其二為豪氣!
相貌堂堂卻娘娘腔的人不少,譬如大家都熟知的那位唱歌的蔡同學!但我們的項羽同學顯然也不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遊會稽,與叔父項梁避仇於吳中的項羽在江邊看秦始皇渡江,觀其豪邁,心生感慨,脫口留下了流傳千古的衝天豪言——“彼可取而代也”!身邊的項梁嚇得趕緊捂住了項羽的嘴,說:“毋妄言,族矣!”
曆史有時非常奇妙。據史籍記載,在項羽遇見秦始皇之前,另外一位秦末風雲人物——豐沛集團的黑社會頭子劉邦也同樣有幸見過始皇,他流著哈喇子羨慕地說:“嗟乎,大丈夫應當如此也!”
——說實話,劉邦此言表達的意思其實與項羽差不多,而且由於劉邦要比項羽整整大出十五歲(一說二十四歲),自然不可能像毛頭小夥子那樣說得直接,但兩相比較,應該還是有高下之分的!項羽之言豪氣幹雲霄,其囂張豪邁氣焰高出劉邦甚多!當可與西漢陳湯同學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勝同學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同列!
***
其三是驚人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