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方圓”之士,能屈能伸 2(1 / 3)

第十二章 “方圓”之士,能屈能伸 2

後記 智、情、財集於一身

通過閱讀以上各章之後,我們或許覺得胡雪岩這人真不簡單,可謂“三商兼優”,除了在前言中提起過的“智商”、“情商”之外,還有一點是一個人成功商人最最重要的,那就是 “財商”。

與胡雪岩超凡的“智商”、“情商”相比,他那曠代絕倫的“財商”,也即胡雪岩經商之道,更應引起我們的無窮回味。

什麼是胡雪岩的“財商”呢?想必應該是他的經商本領。

在這方麵,天生一副巧舌如簧,喜歡講,也善於講的胡雪岩同樣為我們留下了一係列警句、格言,比如:從變化中找出機會來,才是一等一的好本事;同行不妒,什麼事都可以成功;做生意,把握時事大局是頭等大事。做生意不能說碰運氣,要想停當了再動手;市麵“哄”得越大,生意越好做……

是的,作為一名成功的商人,胡雪岩還真有經商方麵的過人本領。比如,在“胡慶餘堂”百年經營史上,曾發生過這樣一件故事——

一次,胡慶餘堂某采購人員一不留神,將數量不少的豹骨誤作虎骨購進。全權負責進貨業務的阿大手頭正忙,加上這位采購員做事一向牢靠,就未加細看將豹骨入庫。有個新近提拔的副檔手(副經理)得知消息,認為晉升的機會又來了,就直奔胡雪岩那裏去告發。胡雪岩親自帶人到藥庫檢查,發現果然是誤將豹骨當成虎骨了,當即命令藥工將豹骨全部燒毀。見自己的失誤帶來如此巨大的經濟損失,進貨阿大羞愧難當,遂遞交了辭呈。豈料胡雪岩卻好言相勸:“忙中出錯,在所難免,以後小心就是了。”胡雪岩的舉動令進貨阿大感激終身。

相反,那位自以為舉報有功,等著獎賞、提拔的副檔手卻突然接到胡雪岩發來的一紙辭退書。在胡雪岩看來,身為副檔手,發現失誤不及時向進貨阿大彙報,已屬瀆職;背後打“小報告”,更顯心術不正,再留用此人,必定造成整個胡慶餘堂的風氣不正。

這一故事,放在當代工商管理課上,也是一個典型的教學案例。

兵法雲:善戰者,不以一城一池為要。處商戰之中,胡雪岩將其演化成一條條變通經驗:世界日日在變,做生意貴乎隨機應變;做生意一定要活絡,不能死守一方天地。

應該說,胡雪岩之所以能以白手起家,不出數年家大業大,富甲一方,與他的這些經商變通經驗密不可分。

阜康錢莊甫一問世,胡雪岩就開始謀劃以有限的財力涉足生絲領域。生絲“銷洋莊”正處於發展的關鍵環節,胡雪岩又看清上海國際貿易金融大都市的發展趨勢,果斷地投資滬上房地產、藥店、典當行。在胡雪岩的鼎盛時期,他的經商範圍涵蓋錢莊、絲茶、藥店、軍火、糧食、房地產、典當行等眾多領域,從而支撐起了一個實力雄厚、麵向全國的“胡雪岩商業王國”。

所以,你不要否認胡雪岩亦有著超群絕倫的正規“財商”。

但是,從胡雪岩所處的晚清時代迄於今天,曆史的年輪已轉過100多個春秋,西方的市場經濟已趨成熟,胡雪岩的這些正規的“財商”經驗和故事,在當代洋洋大觀的MBA教程中已屬初級的“小兒科”,倘若不信,你隻需前往位於上海浦東金橋開發區的中歐工商管理學院,聽幾堂中外管理學大師互動式教學課,便足以服膺曰“信然”!

學識堪稱斐然,規程了然於心,為什麼現代工商管理學院培養出了的商學高才生,仍然不能取得像胡雪岩那樣巨大的商業成就呢?

如此看來,胡雪岩經商成功的關鍵並不在於他正規的“財商”。

作為胡雪岩人生後期的官場知己,左宗棠對此有過精辟論述:“胡雪岩暢遊官商兩道,終獲大成,令世人仰望。然世人隻知其所成,而不知其何以能成?故而無法效仿。吾之愚見,胡氏能成,乃其靈活變通官商之道也。”

借用胡雪岩自己的說法,是“官商結合好賺錢”。這也是可以用於解讀胡雪岩經商與人生大獲成功的惟一鑰匙。

因為有了超常的“智商”、“情商”基礎,胡雪岩施展出的“財商”手段,同樣是無所不用其極。他所釋放出的“財商”能量,同樣達到了驚人的效果。

胡雪岩的“財商”體現在與官商結合的過程中,真可謂是由表及裏,曲直結合,五花八門。

“水漲船高,人抬人高,權重如山,財流如水”;“拿銀子鋪路,自然路路暢通”。這是胡雪岩“財商”的境界。

“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金錢開路,美女壓軸”。這是胡雪岩 “財商”的手段。

“送錢的門道很多,會送者才能‘釣大魚’”;“送禮總要送別人求之不得的東西”。這是胡雪岩“財商”的技巧。

“自己努力遠不如有人提攜”;“幫官場的忙,就等於幫自己的忙”。這是胡雪岩“財商”的啟示。

還有更多、更細的手段、情節、總結……

靠著這種曠代絕倫的“財商”,胡雪岩先後將晚清官場一個個大吏權臣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王有齡、黃宗漢、麟桂、何桂清、左宗棠……有了這些官場巨擘的扶持,從而又使胡雪岩在官場上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與信任。

藉此,胡雪岩又開辟出一條新的賺錢渠道:代營權貴贓款,幫他們洗“黑錢”。這也是胡雪岩對晚清腐敗官場的一大貢獻。

胡雪岩開設阜康錢莊的原始資金,就來自一位湘軍營官搶掠太平天國的不義之財。當時,這位湘軍營官對胡雪岩說:“今我有資十萬,皆得自賊(指太平天國軍民)中者,固不足告外人。”雖然是不可告人的贓款,但胡雪岩欣然接納,為我所用。這一信息在湘軍內部秘密流傳,越來越多的贓款財物儲蓄到胡雪岩的阜康錢莊,到左宗棠鎮壓撚軍和陝甘回民起義時,湘軍在胡雪岩賬下所存資金已逾白銀千萬兩。

更為甚者,到後來,胡雪岩的阜康錢莊還成了京城和各地顯貴藏汙納垢的理想之所。這其中,有滿清第一權臣恭親王奕忻的大筆私款。另一權臣,恭親王奕忻的兒女親家,官至直隸總督、福州將軍、刑部尚書(相當於司法部長)、協辦大學士(相當於副宰相)的文煜,在阜康錢莊存銀70萬兩。一位地方大員,福州布政使沈保靖,在阜康錢莊也存有白銀38萬兩。

有這樣的權力和財力背景,胡雪岩的生意不想做大也是不可能的。

從當今管理學角度考量,胡雪岩的商業王國結構十分合理:以錢莊起家,設典當、倒生絲、掌金融、販軍火、籌軍餉、借洋款、辦船廠,周旋於官府勢力、江湖漕幫、買辦洋商、三教九流之間,結緣權貴、納粟助賑、左右逢源,又有清廷“特賜二品頂戴,賞黃馬褂,準紫禁城騎馬”浩蕩皇恩庇護,煌煌大業堪稱固若金湯,豈有衰敗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