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埃及文化之謎 1
永恒的話題
塞索斯特裏斯三世獅身人麵像
千百年來,讓世人著迷和讚歎的古埃及文化,並不單單指向宏偉壯觀的古埃及金字塔,就整個古埃及文化而言,金字塔所代表的隻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至少聳立於埃及大漠上已經2500年的巨大的獅身人麵像,隱藏在獅身人麵像地下的巨大宮殿,埋葬曆代古埃及法老木乃伊的國王穀,以及埋葬曆代被古埃及人頂禮膜拜的神牛墓,古代埃及的巨大的神廟以及無數的碑刻,象形文字、浮雕壁畫、雕像、器物、文獻、紙草手稿,曆代出土的金、銀器寶石、玉器、織品等等。這一切構成了古代埃及文化的龐大構架,人類早期文明在這一構架上放射出無與倫比的輝煌和燦爛。令人目眩的宏大與輝煌僅僅隻是針對已知的古埃及文明而言,能夠感知的不解之謎也隻是針對業已呈現的構架而言,深埋在埃及大漠深處。至今還未被人類撩開麵紗的神秘,是否足夠人類作永恒的努力呢?假若人類果然需要對已經逝去的遠古文明作永恒的努力或可以破解,那麼,這一努力將成為人們永恒的話題。
胡夫大金字塔
這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大約修建於公元前2650~2500年,坐落於埃及首都開羅西邊20公裏的基隆和它並排排列的還有兩座稍小一點的金字塔,它們是埃及第四王朝的兩位國王所建,在三座大金字塔的周圍,散布著六座小金字塔,一尊巨大的獅身人麵像座落在建築群前麵,它凝目眺望沙漠,警覺地守護著這座王者之城。
埃墳壁畫大金字塔(法老胡夫所建)高137米,由260萬塊巨石建成,這座重達700萬噸的巨大建築是在沒有任何現代機械的條例上完成的。盡管如此,大金字塔卻建造得異乎尋常的精確,就是在現代技術條件下都難以做到。至今沒人能確切知道為什麼要建造金字塔,大家都認為這是法老的陵墓,但奇怪的是從來都沒有在金字塔內發現過法老的屍體,即使是在那些沒有被盜者光顧過的金字塔內,巨大的石棺內也是空空如也。
大金字塔底部每邊長約230米,傾角為51°50′,顯示了精確到微米的設計,它占地131英畝,用石料625萬噸,每塊方石平均重25噸,金字塔底邊方形的南北兩邊長度僅相差009%,東西兩邊僅相差003%,這個巨大的體積坐落在廣闊的磨光石塊鋪築的地麵上,均精確地指向正東正西正南正北,到底當時的人們是如何測得如此精確的方向呢?根據太陽光對金字塔的照射投影,可以知道時令的變化和編製出精確的曆法,古代埃及人曾經利用過金字塔進行天文觀測嗎?這是一直困擾現代考古研究的謎團之一。
最古老的埃及金字塔
胡夫大金字塔並不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古老的,建造得最好的一座,出現在古埃及王國時代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700年)的昭賽爾國王的梯形金字塔,被認為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石砌建築結構,它位於今開羅以南的古代首都孟斐斯。這是一個6級的矩形石砌結構,基座南北相距597碼,東西相距304碼,高度200英尺,少年國王斯坦卡麥爾
進一步的發掘表明,它初次建成時比現在的規模更大,它可能總共用385萬噸白色石灰石塊,是城牆與神廟的綜合組群中的一部分,建造者伊姆霍特普是埃及最古老的建築師,被奉為埃及文化之父,他死後兩千多年仍受到懷念並被敬奉為神,他還是埃及醫藥學神話式的奠基人。他的梯形金字塔,貫注了整個古代埃及建築的靈魂,成為在當時條件下建築力量的最早標誌。
從最早的大型建築人類最早的摩天樓昭賽爾國王的梯形金字塔,到最成熟的胡夫大金字塔的成功建造,僅僅用一個世紀多一點的時間,人類技術的偉大進步幾乎從未有過如此的高速和壯觀。
毛石建築的新藝術和新技術突然顯現在龐大的建築物中,伴隨著完美流暢的精彩技藝。梯形金字塔是用小石塊砌築的,每塊石頭都是邊長為9英寸的正方形,由於小,無需機械設備而可直接用手搬動。後來的半個世紀,在所謂的斯芬克斯神廟中,埃及人采用的是30噸重的大石頭。尺度的增加是與技術的提高相適應的。
埃及壁畫埃及壁畫
昭賽爾的繼任者塞刻姆開特也建造了一座梯形金字塔,但後來倒塌了。最早的“真正”的金字塔,即方形基座、四麵平整向頂點傾斜的金字塔,看來是第三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胡尼建築的美杜姆(孟斐斯以南30英裏)金字塔。風化後的美杜姆金字塔顯露出它的核心,為幾大台階組成的梯形金字塔,表麵是6層厚厚的當地的圖拉石灰石,再加上石塊填充和飾麵,形成一個幾何學意義上真正的角錐形金字塔。這一形狀隻在它底部仍留有痕跡,上部則由於重力、氣候和石塊被盜而崩解了。以75°的角度內傾的石灰石表層,互相之間沒有聯係,而完全依靠它本身的傾斜角度得以穩固。
美杜姆金字塔並不是建造完美耐久的金字塔中的最後一個不成功的嚐試。最早的建築工程師在石頭麵前所遇到的難題,仍生動地銘刻在一座被稱為“彎塔”的金字塔上,它是第四王朝的斯奈弗魯國王(約公元前2650年)在美杜姆以北28英裏處建築的。在邊長為620英尺的方形基座上,光滑的石砌表麵先以54°31′,的角度上升,然後在大約一半高度處,這一角度突然對稱地減小到43°21′,直到303英尺高的金字塔頂部。對這一建築角度變緩的原因,有多種不同的解釋。可能性最大的是,在工程中途,建造者決定避免又一次像美杜姆金字塔倒塌那樣的事故,並因此留給我們一個關於建築處理手法的奇特紀念物。
在彎塔以北不遠處、視線可及範圍內的代赫舒爾,我們可以看到這種處理方法的另一個例子。這座金字塔基座上袒露出來的石灰石呈現紅色,所以被稱為紅色金字塔。它是人們所知最早建成的錐形金字塔。看上去,它比後來的吉薩金字塔群更平緩。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為美杜姆金字塔的倒塌向他們揭示了彎塔下半部過分傾斜的危險性。建造者們小心翼翼地使這座金字塔以一個幾乎與彎塔上半部相同的角度(43°26′,)內傾。他們的謹慎被證明是恰當的,因為這座主體結構屹立了幾千年。不過,緩和的坡度卻又使它成為有利於盜石者的采石場。在一個又一個世紀中,他們一塊又一塊地搬走了原來十分優雅奪目的白色磨光石灰石麵料,現在,隻剩下一種建築師們從未想象的古怪顏色。
第四王朝法老孟卡拉和王後雕像在何處我們還能完整地看到偉大建築時代的一個如此豐富的露天博物館呢?代赫舒爾的這兩處遺跡,彎塔和紅塔,顯示了從梯形金字塔和美杜姆金字塔的小塊砌石到吉薩大金字塔的宏偉巨石的過渡。金字塔的建築者們已經學會如何通過斜麵鋪設內層石灰石基座,或用其他方法來增強穩定性,隨之而來的是吉薩金字塔的龐大規模巨大的石塊(25噸至15噸)和約52°的陡峭角度。後來的金字塔坡度更大,但由於結構設計的改進而得以保存。
這個最早的偉大建築時代的高潮出現在尼羅河西岸、開羅附近的吉薩的沙漠之上。在那裏,3座設計完美的巨石金字塔成為第四王朝(約公元前2650~2500年)的胡夫、海夫拉和孟卡拉法老留給我們的遺產。其中,通常被尊為大金字塔的胡夫金字塔是建造得最早、最大而又最好的。它內部使用的毛石確切數量仍是它的許多秘密之一。外層的大塊石灰石放在岩石石內核上,不拆開金字塔是無法知道內核的尺寸的。我們隻能根據已知的材料估計它大埃及壁畫約230萬塊毛石,每塊平均重25噸。這一龐大的體積和它的沙漠環境,令其他任何想與大金字塔的建築力量相比的嚐試相形見絀。其座所覆蓋的131英畝土地,大得足夠把米蘭、佛羅倫薩的大教堂以及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都包容在內,剩餘的空間還能放下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倫敦聖保羅教堂。金字塔是誰的傑作
有人認為,古埃及金字塔除開其他方麵的意義,它還是社會和政府令人敬畏的權力的紀念碑,是國家意誌的體現,是暴虐的法老以及監工驅趕無數的奴隸常年汗流浹背勞動的結晶,是堆積在無數屍骨之上的國王樂園。
埃及壁畫但是,埃及學研究的進展幫助我們看到所有時代紀念性建築的建設者的相似性。現在,許多古埃及人的圖像顯示了勞工搬動石塊、製作雕塑,以及工頭指導工作的場麵。我們並沒有看到鞭子或其他強製勞動的痕跡。現在的埃及學家一致認為,金字塔不是奴隸們的作品。他們提出,古埃及人也許和後來的其他人一樣,為他們巨大的公共創作感到驕傲。既然他們有同樣的忠誠和宗教的信念,他們難道不會也為參加社會工程而驕傲嗎?在尼羅河泛濫的幾個月時間裏,無法在田裏耕作的農民可以來到金字塔工地,它們往往就住在河邊。每年這個時候,從水路運送建築材料是最方便的。在水退的季節,則有小組的工人開采建築石料。
在金字塔時代,一次洪水泛濫約有3個月,此時至少同時有7萬名工人投入這項工程。由於缺乏其他資料,又是在火器時代之前,我們很難想象這麼一大群人怎麼會從遙遠的村莊被強製趕來,又被粗暴地逼著幹上幾十年的。新的跡象表明,金字塔是誌願勞工的作品。在古王國時代,埃及除了一些戰俘外幾乎沒有奴隸。既然金字塔作為偉大的公眾成果而使我們折服和目眩,它們難道不會同樣吸引建造它們的人們?他們難道不會為參加如此偉大的工程而驕傲?從現在的刻在石頭上的符號標記,我們找到一些線索。有些碑文—於“劃船一族”或“手藝人群”標明了特定的行業,而其他的“斯奈弗魯多有魄力”或“胡夫的白色皇冠”,標明了工程完成時的統治者。還有“魅力之邦”、“永恒之邦”、“堅定之邦”宣告了工人們的自豪。我們難道不能想象一下,在每一季節中,金字塔的建設者們回到村莊,向驚訝的同村人吹噓他們所參加的工程的宏大規模。
金字塔是我們所知第四王朝以後惟一偉大的公共工程,它們把埃及從一個村莊散落的國家轉變為高度集中的民族。一旦一個國家有了組織後所產生的成果是多麼令人矚目!多麼龐大的食物供給,多麼大規模的運輸、住所和衛生設施!國家的力量由此顯現。一方麵是原始國家創造了金字塔,另一方麵,在公眾努力及對太埃及壁畫
陽神共同信念的基礎上,金字塔本身又幫助創建了國家。這一曆時多年的大型工程一定產生了大量的官僚,他們可以以其他目的召募而來。在金字塔時代,“法老”一詞的含義是“大房子”,不是指統治者本人而是指神授的統治者的居所。金字塔的建設者們,忠貞於他們的信念和社會,為他們的統治者建造永恒的居所。實際的情況是不是真如考古學者的斷定,可能隻有時間才能作出回答。金字塔為什麼會是四麵角錐形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