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女性生殖係統保健(1 / 2)

第一章女性生殖係統保健

女性要經常清洗私處

外陰,即女性外生殖器,是陰道人口處一些結構的總稱。由於在青春期長出陰毛,自陰道內流出的白帶、月經血和外陰皮膚的腺體分泌物會粘附一些汙垢積在陰毛內,或積存在大陰唇同小陰唇、陰蒂之間的空隙中。如果不經常清洗掉,便可刺激外陰的皮膚,引起瘙癢或炎症。同時,這些汙垢便於病原體的生長和繁殖,增加了病原體進入陰道口的機會。

清洗的順序是:先由外向內,再由內向外,即從大陰唇內側開始,向內清洗小陰唇、陰蒂周圍及陰道前庭。尿道口處於陰蒂下方及前庭前部,其後上壁有一對並列的腺體,稱尿道旁腺。常為細菌潛伏所在,故尿道口、陰道口周圍應注意清洗。然後,清洗大陰唇外側、陰阜、大腿根部內側,最後清洗肛門。

外陰瘙癢怎麼辦

外陰瘙癢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症狀,由多種原因引起,反複發作,如得不到適當的治療,病程可拖很長。發癢部位多在陰蒂和小陰唇附近,也可發生在大陰唇、會陰和肛門周圍。月經前後、夜間或吃刺激性食物後加重。這種瘙癢一般是陣發性的,但也可有持續性的。症狀劇烈的奇癢難忍、坐臥不安,影響工作和休息。長期瘙癢,致使反複抓撓,可使皮膚潰破、紅腫或感染,而轉為慢性。久而久之外陰皮膚變厚、粗糙,甚至發生皸裂,呈苔蘚樣硬化。

常見的引起外陰瘙癢的原因很多,如糖尿病、黃疸、貧血、白血病等慢性疾病,也有的可能與精神因素、過度疲勞有關。當然滴蟲性陰道炎或真菌性陰道炎、陰道分泌物、大小便失禁、藥物過敏、化學性藥物的刺激(包括避孕藥)等,甚至內褲不透氣(如化纖、尼龍製品)而增加局部溫度和濕度,平日或月經期不注意局部清洗衛生。使經血、陰道分泌物或尿液等汙垢積存於外陰,過分地用肥皂,特別是堿性強的肥皂,或經常用高錳酸鉀洗外陰,可使外陰過分幹燥,缺少油脂而發癢;另外蟯蟲病、濕疹、神經性皮炎等,都可以引起外陰瘙癢。

患有外陰瘙癢,首先要加強個人衛生。消除引起瘙癢的局部或全身性因素。保持外陰清潔幹燥,嚴禁搔抓。無明顯感染時,不宜用高錳酸鉀洗滌外陰,還應忌酒和辛辣食物。其次,急性期可用無刺激性藥物濕敷,如溫開水、3%硼酸液或馬齒莧水。慢性期可用淡花椒鹽水、茵陳洗劑清洗,洗後局部可擦40%氧化鋅油外塗。用藥的時間、劑量和用法,都要嚴格掌握,並堅持用藥,不要半途而廢。另外,可以內服氯苯那敏4毫克,或苯海拉明25毫克或異丙嗪125~25毫克,每日3次,也可以用中藥或針灸止癢。

女性要勤換內褲

內褲要經常換洗,洗外陰和內褲最好有專用盆。另外,要避免內褲穿得太緊。女性的尿道比較短,距陰道口很近,陰道口生長繁殖的病原體也時刻威脅著尿道口,這些病原體一旦進入尿道,就可能沿著尿路上行感染引起泌尿係統的炎症。另外,肛門距外陰也很近,如果內褲穿得太緊,內褲便與外陰和肛門頻繁地摩擦,肛門處的病原體可能通過內褲汙染到外陰,同時,內褲與外陰的緊貼摩擦,幫助了外陰處的病原體進人尿道口和陰道口,引起泌尿係統或生殖係統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