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優生與遺傳
為什麼提倡優生
對於有關優生的認識,我國曆代醫家學者早有論述。如2000多年前《列子》就提出:“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用近代科學知識來解釋,即指親代的形體、性格、行為,甚至聲音等特征,都會遺傳給子孫後代。後漢《馮勤傳》中說,馮勤的祖父,因自己矮小,怕孫子像他,故給兒子娶了一個又高又大的媳婦,生下的馮勤也是又高又大。這堪稱古代運用優生學的先驅。
優生學在近一個多世紀發展很快。1883年英國生物學家高爾頓首次在他的《人類天賦的調查》一文中提出“優生學”這一術語,其原意就是“健康的遺傳”和“孕育健康的孩子”。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優生學已經能夠預防和發現遺傳病,並對有缺陷胎兒進行預測和防止出生。試管要兒等現代科技的問世,為人類優生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優生”簡單地說,就是“生優”,即采取一係列措施保證誕生的下一代素質是優秀的。優生問題可分為兩個方麵:一方麵減少以至消除有嚴重遺傳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個體出生;另一方麵是促進體力和智力上優秀的個體出生。前者是劣質的消除,後者是優質的擴展。優生學研究的正是這方麵的問題。
細胞與基因
新的生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眾多的細胞(約100萬億個)組成了人體中各種各樣的組織結構和器官係統,維係著靈活協調的生理機能。
細胞中與遺傳有關的是細胞核,細胞核內有一種染色較深的物質,叫染色體,生物的遺傳信息就貯存在染色體裏麵。人類的染色體有23對(46個),在染色體上載有許多決定一個人各種特點的物質,這就是基因。
基因是遺傳的基本單位,它有如下一些特征:
(1)能夠“忠實地”複製自己。這叫基因的穩定性,沒有這種穩定性.生物的種係就無法延續;
(2)能夠控製細胞的新陳代謝,這是生命所必需的;
(3)能夠發生“突變”,使生命進化和發展。
認識我們身體的遺傳物質,是為了了解和掌握遺傳規律,以便使良好的遺傳物質得到“發揚”,使不良的遺傳物質得到“改造”和“摒棄”,這樣才能生育一個稱心如意的好寶寶。
孩子的相貌為何像父母
染色體的作用
比較一下父母與孩子的相貌,有的人認為孩子像爸爸,有的人覺得孩子像媽媽。在很多情況下,即使同一個孩子,由於人們的眼光不同,結論也不一致。再比如,眼睛像父親,而嘴角又像母親,再仔細打量打量,會發現有許多地方既像父親又像母親。
這是因為父親精子和母親的卵子受精之後合為一體,形成了一個完全以嶄新麵貌出現的受精卵。這時。負責將父母身上許多形態特征、生理特征給孩子的遺傳因子分布於染色體之上,並被受精卵所接受、繼承。
染色體分布於整個人體之內,不論檢測身體的哪一部分都能夠查出。檢測體內形狀最小的成分一細胞,可發現共有46條染色體。
形成人體的最初萌芽是受精卵,而受精卵也是一個細胞。因此,這個細胞中自然也包括46條染色體。若再仔細觀察一下,可發現這46條染色體是由22組常染色體(常染色體中兩條成為1組,每1組的兩條染色體大小相同,形狀也相同)和最後1組性染色體(決定男女性別的染色體),共23組染色體組成的。
女性的性染色體由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體組成,而男性的性染色體則由兩條不同的染色體組成。也就是說,精子和卵子分別將自己的23條染色體彙集到一起,受精卵也就有了46條染色體。
染色體與遺傳因子
丈夫的每一條染色體與妻子的每一條染色體都成雙,共組成22組,再加上1組性染色體,共23組。23組即46條染色體就是構成夫婦下一代孩子的全部染色體,這一點剛才已做了介紹。而決定子女相貌、體質、性格、體內功能等等的遺傳因子.則成線狀排列於染色體之上。
遺傳因子(基因)的結構
子代所繼承的所有遺傳,均係父母將各自與遺傳有關的成雙成對的遺傳因子拆開一半(如以兩個遺傳因子為1組,則是1組中兩個裏的1個),組合成一個新型的遺傳因子,再遺傳給尋代,這就是遺傳的基本結構。
遺傳因子決定相貌與性格
有時子女既不像父親也不像母親,但卻像奶奶。以尖鼻子為例.假如讓孩子長成尖鼻子的遺傳因子力量較強.那麼即使這組遺傳因子的另一半是普通鼻子,也能生出尖鼻子的子代。如夫妻雙方從外觀上看都是尖鼻子。但其遺傳因子一半是尖鼻子,一半是普通鼻子,那就有可能生出普通鼻子的子代。這是因為,子代所繼承的,不隻是父母的兩人使其成為尖鼻子的遺傳因子,還繼承了一半普通鼻子遺傳因子,這時,就出現了諸如相貌像奶奶等現象。
關於相貌,要看某一具體部位的遺傳基因強(顯性)還是弱(隱性)。講了這點,讀者就會明白親代與子代的相貌為何如此相似。
母子血型與優生
懷孕期間孕婦血液循環的一個最重要的改變是,母體的血液要通過胎盤與胎兒的血液進行物質交換.從而供給胎兒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排出胎兒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而當胎兒和母體血型不合時,先由母體形成一種抗體,這種抗體隨母體血液運行到胎盤,通過膜麵,侵入到胎兒血液中,會引起胎兒血液的紅細胞和該抗體發生抗原抗體反應,而使紅細胞遭到破壞,導致胎兒嚴重的黃疸和貧血症。
因此,懷孕後孕婦要到醫院進行血型檢查,同時,胎兒的父親也應同去,這樣才好預測胎兒血型,由此確定對策。
血型檢查
每個人的血型類別是在胚胎期就已確定,而且終生不變。人類有兩種主要血型體係,即ABO係和RH係。ABO係包括四種血型,A、B、AB和O型。這種血係分類是依據紅細胞膜上的抗原類型。如果輸錯血液,會立即產生凝血反應,血液會凝固,這相當危險。因此,輸血前的血型檢查必不可少,意義十分深遠。血型檢查的另一個重要的內容是用RH型和ABO型分類法。檢查決定生育的夫婦血型是否相合以及未來孩子和母親的血型是否相符,是否可能出現血型不合導致黃疸和溶血性貧血等。
RH血型不合及對策
RH血型分RH陽性和RH陰性。母親的血型是RH陰性,胎寶寶血型是RH陽性時,就會發生RH血型不合。
這時,對母親的血液來說,胎兒的血液就是異物,因而會產生對抗胎兒血液的抗體(抗D抗體)。
初次懷孕時,這個反應發生較晚,所以對胎寶寶沒有多大影響,能順利分娩。但是,如果再次懷孕,胎兒還是RH陽性,因為這次從一開始母親的血液中就有抗體,胎兒的紅細胞就會逐漸破壞。
胎寶寶為此可能因重症貧血而死於宮內。即使生下來,也可能患重症黃疸,妨礙腦及其他各重要器官的發育,引起智力障礙。這些病的總稱叫做新生兒溶血性疾患。
因此,RH陰性的婦女,對第二胎及其以後的懷孕、分娩,要特別引起注意。此外,在分娩以外,早孕時的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或由於疏忽而輸入RH陽性血液,母體都可能產生抗體。
為了避免這種不幸的發生,女性最好早些知道自己是RH陽性還是RH陰性為好。
夫妻有RH型血液不合可能者,應在懷孕早期、中期、晚期檢查母體血液的抗體值。抗體值高時,或準備換血,或根據情況讓胎兒盡早分娩,防止胎兒血液再被破壞。
治療要根據新生兒黃疸的程度,采取換血及其他的方法。
換血,需通過新生兒臍帶,用新鮮血替換新生兒的血液,這需要時間,對新生兒也是個負擔,但可以救命。
對第二次懷孕引起的RH血型也有預防的方法,那就是第一次分娩以後要做血液檢查。如已有抗體產生,可注射一種叫做抗D球蛋白的藥,這是對母體抗體的抗體。如果在分娩後72小時內注入母體的話,就不會產生抗體。這樣的話,第二次懷孕可保平安無事,能生一個健康的耍兒。
ABO型血型不合
O型的女性和O型以外的男性結婚以後懷孕時,有的會引起ABO型血型不合症。但是,與RH血型不合比起來,新生兒重症黃疸的很少,不必過分擔心。即使生了血型不合的胎兒,在母體內也不會產生威脅胎兒的抗體。
多數人能生出健康的新生兒。即使生了有黃疸的新生兒,黃疸的程度一般也在生理變動範圍之內,不算什麼病,聽其自然,不用治療就能好轉。但是,以前生的嬰兒有因重症黃疸而死亡的,則應認真檢查,向醫生請教。
遺傳受環境影響嗎
人的體質、生理和智能是由父母遺傳決定的,還是由後天環境造成的?這是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這些現象。一對高個子夫婦所生的孩子並不都是高個,而一對矮個子夫婦所生的子女並不都是矮個子,一高一矮的夫婦,所生子女的高矮更是參差不齊。很顯然,身高是受遺傳影響的,那麼為什麼遺傳得如此混亂呢?這一方麵因為身高受多種基因控製;另一方麵,很多環境因素,特別是營養、生活方式、工作性質等條件,也都對身高發生重大影響。瑞典人在過去100年中身高平均增加了9厘米,在我國,現今青年也大多超越了自己的雙親。據報道,日本也有這種現象。這是由於營養和生活、工作條件改善的結果。
所以,任何人體都是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正確的結論應該是:遺傳+環境=個體。
對人體的不同組織、不同的身體性狀,遺傳和環境所起的作用並非平分秋色。有的遺傳性狀很穩定,一旦形成,就不再受環境的影響,如血型、指紋等。有的環境因素起重要的作用,如精神分裂症、哮喘等,有80%歸因於遺傳問題,20%歸於環境因素。有時兩者的作用差不多,如先天性心髒病,隻有35%是由於遺傳所致,65%則是由體內外環境的影響所致。
總之,人體的特征完全由遺傳基因決定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正常和異常的性狀,都是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就要求我們黿視體內環境因素,利用環境補救遺傳缺陷,防止環境因素造成身心缺陷。
遺傳影響智力嗎
有一些人認為,孩子的聰明與呆笨是先天造就的,是由父母遺傳下來的,是不可改變的。這種結論未免太絕對了,雖然如前所述,嬰兒的健康與父母的健康關係密切。但並非智商係數高的夫婦所生的孩子就一定聰明過人。因為造就一個天賦很高的孩子,倘若不從胎兒期、新生兒期、幼兒期就進行教育,那麼會使本身的優越條件喪失無遺。不能誇大遺傳的作用而忽視後天環境的影響,但也不能強調後天教育作用的重要而否認先天遺傳的作用,隻有二者兼顧,才是智力正常發育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