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8章 終章,時代的序章 4(2 / 3)

由於網絡與人工智能技術成熟,這次登月實現智能無人艙長期駐留,為深空探索建立基地。

盛元802年,觀測到太陽對麵藍色星球,確認目前所處太陽係中存在另一顆可供移居的藍色星球,正式定名“海藍星二號”

盛元810年,帝國由內閣君政轉入帝國立憲製。

盛元839年,對鈤元素應用取得突破,秦帝國第一次實現對局域時間控製。

五年後,由針元素製造的首個時間容器模型誕生,由此提前奠定時間科技路徑。

盛元904年探險器抵達海藍星二號,經過掃描與外空探測,確認星球直徑一萬六千公裏,陸地麵積百分之十七,大氣偏厚,大氣與海水成份與海藍本星相當,但空氣氧含量高達百分之三十,地麵覆蓋有綠色植被和土生生物。

海藍二號距離太陽兩億三千六百七十五萬四千六百公裏,自轉比海藍本星慢四十五天,因公轉於海藍星相近,因此每三億六千萬年交彙一次,交彙最近距離五千七百萬公裏。

盛元939年,帝國探險者號,攜人類智族腋目科學家七十人,智能飛行器機器人數百台,抵達海藍星二號外空軌道,開始對海藍星二號開始深入探索。陸續發現更多本土生物,但始終未發現潛在智慧物種。

盛元982年,曆經數十年探索,帝國向二號星移民。

此時本星人口在計劃生育政策有效控製下,人類包括金雪狄人在內,人類人口長期浮動於三十五至四十二億間,尼爾科科族人達到七億,腋目人兩億八千萬,長壽人類與智族長壽人突破一千六百萬。

而得益於統一的全球政府,國家得以調配更多的行政資源和資金保障,生育教育補貼得以普惠全球,得益於種族和解,法律公平,文化共融,和而不同,腋目族普遍受惠,科學可控的人口生育帶來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長壽階層除了貴族階層,還有相當數量的大師科研人員工程師高級技工與極富作戰經驗的儲備武將士兵與他們的直係子女占了更大比例,長壽人為對外擴張移民,繁殖更多人口,建立穩固的政權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障。

尤其是天子,也包括那些諸侯王們,已經翹首以盼成為一星之主,這顯然要比一個“小小”的諸侯更具有誘惑力。

盛元1065年,帝國製造出足以容納狂瀾係統的存儲原件。同期得益於技術進步,在不使用長壽生物技術藥製劑前提下,普通人類壽命達到兩百二十歲,普通智族人達到了三百九十歲,令人類望塵莫及。

盛元1216年,經過多年努力和研究,勉強提取狂瀾艦體能源發生器損毀模塊組件,並以損毀組建和模塊建立了大型能源中心生產能源,為其成功續命。

同年狂瀾存在的秘密向內閣與封王公開,此前僅在小範圍秘密傳播,由此許多老人物人終於明白百裏燕開掛般“神技”究竟何來,他是穿越者的秘密就此掩蓋。

不過這一切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許多人都已逃脫了曆史的宿命,正走在一條光明大道上。

次年正式確立狂瀾的地位和名分,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狂瀾成為大秦文明發展的動力源泉和導師。

若幹年後,百裏燕從宗伯泰口中得知,多年前,確切的說是宗伯泰出生前一百七十多年,法天道派已經模糊推演出長生不老技術,宗伯泰此後又幾經推演,確認長生不老與百裏燕有莫大機緣,最終促成了他出仕的決心。

盛元1390年,帝國控製本太陽係,大氣與環境生物控製技術趨於成熟,秦帝國進入星係文明,建立首個星球級計算機。

有鑒於知識與技術量急速擴容,專業性和學科領域日漸繁雜,人均預期壽命大幅增加,大秦再次推動教育改革,全國推行十八年義務教育,本科降為預科,學製至六年,本科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