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突襲(1 / 2)

連續幾日的操勞我很疲憊,回到寢宮好想痛快的休息。可公主這時又來寵幸,真是令我頭痛不已。

感覺內部實情該交代的都已交代,現在正是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是發生“己巳之變”的時候,這晚皇太極應率數萬清兵繞道蒙古,以避開忠於明朝的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的防區。

第二日請示了皇上,馬上召集孫承宗還有一幫武將商議京畿防務問題。

把這些武將弄蒙逼了,邊關毫無戰爭景象,怎麼突然說起後金來長城這邊,無稽之談麼。

“你們不信也罷,不過誰能給我推薦一名能打的武將,我賦予他兵馬去抵擋後金。”

孫承宗提到:“下官想起一人,此人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正式當打之年,可考慮他。”

“那請老都師講來。”

“這位少年叫盧象升,字建鬥,又字鬥瞻、介瞻,號九台。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盧象升雖是文臣,但其武藝也算得上是悍勇異常,可以率隊地獄後金。

盧象升?我早就知道此人,平叛農民軍的一把好手,曾多次擊敗韃子軍。不錯,應當予以重用。

“那好,提拔盧象升為左監察使督查長城喜峰口一帶,給他撥三千人馬。”

散會之後我回去休息,心裏卻惦念著長城,萬一盧象升抵擋不住滿清軍隊可怎麼辦。

很快到了十月份,聽到不好的消息,盧象升所統部隊不敵滿清軍退至居庸關,現在孫督師在居庸關死守,迫切需要京城援兵。

我決定親自督戰,身邊隻帶著李公公與東廠錦衣衛。這時遠處來了一哨人馬,大約不下幾百人,一水的步兵。為首的來到我近前拜倒:“駙馬千歲,我是奉督師大人指派來協同駙馬作戰的。”

“你們是哪的隊伍,怎麼這般打扮。”隻見這些人穿的不是正經八百的軍服,而是白色娟帕罩頭,一身的棉布甲。所謂的棉甲就是;古代用棉織品製作的戰衣,用以護身棉甲,配料如下;棉花7斤,用布盛於夾襖內,粗線縫緊,入水浸透,取出鋪地,用腳踏實,已不胖脹為度。曬幹棉甲製作容易,價格低廉,且不像傳統重型鎧甲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產,重量輕,對早期火器有很強的防護力(中彈傷的不重)。不過早就被我廢除了,不得在軍隊當中使用,原因就是不利於抵擋火器的攻擊。

等我仔細一問才知道,這時孫承宗的家丁,大約來了二百多人。怪不得隻穿棉布甲呢。

“那好,你就跟隨本駙馬前去增援盧象升。”

連正規軍外代錦衣衛還有家丁,攏共不超過五千人。我率領這些雜八湊就去增援居庸關。

剛到居庸關,隻見京營逃兵不但不阻擋韃子還朝後麵跑,大有衝散防禦陣地的危險,我二話不說就拔劍殺了好幾員京營官兵。也太沒有軍法,我好不容易在居庸關前後設下陣地,就是為了阻擋後金大勢南下,你們居然不抵抗反倒撤退。

這些京營官兵才稍稍穩住陣腳,見後麵的統帥殺起人來比韃子還凶狠,也不敢再退,隻好聽從我的命令張弓搭箭射韃子。

神機營的火器兵也稍稍恢複了些陣型,開始灌火藥,組成三線列。

原來這次滿洲兵的統帥是阿濟格,我知道他,努爾哈赤的十二子,效忠皇太極。阿濟格和他身後的眾勇士實在是太過勇猛,在我還沒攻擊之前,指不定多麼凶猛。

見到我率隊而來,他們就自動分散開來,並一個勁的朝著我所在的位置的猛砍猛殺。

先天就比這些野人般的韃子弱了三分的京營官兵們自然是招架不住,沒多久,這阿濟格和他眾滿洲勇士就衝我包圍。

這時的盧象升不知在哪出現,見此狀立即退了回來,將我牢牢的護在身後,並對李公公道:“公公,這些韃子異常勇猛,我們隻怕抵擋不住,還是且戰且退給陛下以撤退的機會為好。”

李公公點了點頭:“那好,盧帥,煩請你的人護著陛下離開,老臣帶人擋住這一幫韃子!”

說著,這李公公就拔出刀刃帶著一幫東廠的錦衣衛朝阿濟格殺了過去。

我見此倒也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著急慌張,知道如果自己一慌,隻怕局勢就更加混亂,與其這樣,倒不如任由盧象升和李公公帶我指揮。

我倒是不相信這不過幾千的韃子,大明朝這麼多官兵就真的擋不住。

東廠錦衣衛已經殺了過去,這些經過層層選拔的高手們手中機弩一扣,頓時就是數十支利箭朝阿濟格等韃子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