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在前屯也得到了通知,心裏甭提多高興呢,沒想到自己的檢舉信還真就受到中央領導的重視。不過他也知道,一旦自己的意見不會被采納,那麼日後王在晉一定會給自己難堪。
於是整合好物品,帶領自己的人前往山海關去迎接欽差大臣。
山海關十裏外彩旗飄揚、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官道兩旁站立文官武將,孫承宗坐在馬上頻繁向兩旁的人們回收致敬。經略王在晉走出大轎,小跑著來到孫承宗馬前便施大禮,孫承宗一看是王在晉前來便翻身下馬雙手相攙,二人寒暄幾句一同進入山海關內,後麵這些跟著文官武將也進入關內,袁崇煥也在其中。
早就有人準備下酒席飯菜,在正廳擺設一張大號八仙桌,上麵布滿山珍海味,可口的佳肴。
王在晉分賓主落座,自己親自把盞給欽差大臣孫程宗斟滿一杯美酒,自己也滿上一杯,隨後其他人等也各自滿酒。
王在晉站起身來對孫程宗說道:“孫太傅,一路辛苦,晚生這廂先敬您一杯,一來給您老接風洗塵,二來也是下級孝敬上級的一點意思,還望孫太傅賞臉哦!”
孫承宗一笑,也拿起酒杯站起來與王在晉客氣了幾句,大家開始用餐。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孫承宗話鋒一轉對王在晉就說:“經略大人,本欽差是奉了皇王聖旨、內閣手諭前來調查一件事情,這件事麼也牽連到了經略身上,還望經略大人予以配合。”
王在晉一聽欽差這句話,手裏的筷子正夾著一隻四喜丸子,聽罷之後心裏咯噔一縮緊、手一哆嗦,四喜丸子好懸落地,心想:“肯定是為了八裏鋪修城的事兒,定是那袁崇煥在背後捅刀子。”
連忙放下筷子回答道:“不知欽差聽了誰的讒言,本經略在雖說在遼東不久,可我一心為國為民,管帶三軍寬厚仁慈,怎麼會有何等事情牽連到我的身上?”
孫承宗微微一笑,放下酒杯說道:“其實並非什麼大事,就是你所提出的在山海關外八裏築城一事,就此事你的手下對你的主張提出質疑。內閣為了弄清事實的真相,特委派我來做個調查,還望經略大人放寬心、且莫驚恐,多多的配合才是。”
王在晉聽罷此言麵色略顯難看,連忙解釋:“欽差大人,說到在什麼地方築城,這個是我再三考慮之後做出的決定,我也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的判定。我的屬下有提出在其他地方築城,隻是他的一麵之詞,並不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和官兵弟兄們。還望欽差大臣明察秋毫哇!”
孫承宗微微點了點頭,在酒席宴前當著眾多人的麵不便多談,心裏已經盤算好了下一步該怎麼辦。
吃罷了酒宴,王在晉命人給欽差大臣安排住處,在城內最豪華的酒樓,名叫“保鮮居”,在裏麵騰出意見上等客房給欽差大臣住。可是孫承宗一擺手說道:“哎!王大人這是何意啊?我為什麼要去外麵住,我啊,我看著經略府就不錯,你給我在這裏安排兩間房間就可以。”
王在晉真心不樂意,說實話他怕這個孫承宗,在朝居官之時就知道孫承宗特磨嘰,一天磨磨唧唧的,老煩人了。
可是沒辦法,人家欽差大人提出自己的想法怎好回絕,隻得照辦就是。
說到這,就得提一提這位欽差大人孫承宗,他可不是一般的人物,那乃是大明後期的重要人物。
孫承宗別名:愷陽國籍:中國民族:漢族出生地:北直隸保定高陽(今屬河北)人出生日期:公元1563年逝世日期:公元1638年職:東閣大學士,戰略家,軍事家主要成就:修築關寧防線代表作品:《車營扣答合編》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孫承宗中進士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入翰林十年。
孫承宗少時相貌奇偉,“鐵麵劍眉,須髯戟張”,明萬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僅16歲。而後,孫承宗曾先後在大理寺右丞薑壁和兵備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員的家中,做家庭教師,並逐漸接觸官場。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以左庶子充日講官,進入詹事府做事,輔導當時的皇太子朱常洛學習,即後來的明泰昌皇帝。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泰昌帝繼位僅一個月,就不明不白的駕崩了。因此,泰昌帝年僅16歲的兒子明天啟皇帝朱由校繼位。孫承宗繼而就做了天啟帝的老師。這樣,年近花甲的孫承宗,依借帝師的地位,逐漸地進入了明朝後期政治權力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