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迷惑眾生 2(1 / 3)

第四章 迷惑眾生 2

法國王後身邊的詐騙案之謎

這是一條價格昂貴的鑽石項鏈,標價為160萬法郎,在177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在巴黎的一家珠寶店為他的情婦定製了這條項鏈。但就在項鏈就要完工的時候,路易十五卻駕崩歸天了。此後,這條項鏈一直存放在這家珠寶店中,因其昂貴的價格,在整整10年中乏人問津,更沒有一個買主。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杜瓦奈特以嗜愛珠寶出名,她曾勸說國王替她買下這條項鏈,但遭到了國王的拒絕,國王幹脆地對她說:“法國更需要一條軍艦,而不是一條項鏈。”

但在1785年1月24日,這家珠寶店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他就是法國的最高司祭、地位僅次於嫡係親王的重臣——紅衣主教羅昂。羅昂自稱是受了第三者的委托來看這條項鏈的,並決定以160萬法郎的價格買下來,以每3個月支付一次的方式付款,在兩年內付清,雙方同意第一次付款的日期是當年的8月1日。最後,買賣雙方還簽訂了合同。

但7天之後,也就是2月1日,珠寶商得到紅衣主教的通知,要他即日把項鏈帶到湯普勒宮。珠寶商見到紅衣主教後,紅衣主教自稱是以王後的名義來取項鏈的,並向珠寶商出示了1月24日擬寫的合同。合同的每一條款前都寫著兩個娟秀的小字“同意”,最下麵還簽有一行字跡完全相同的字:“同意照此辦理。1785年1月29日,法蘭西瑪麗·安杜瓦奈特。”珠寶商隻好把項鏈交給了紅衣主教。

7月底,珠寶商再次被紅衣主教召見,並被告知第一次付款的日期將推遲到10月1日,紅衣主教還付給他一筆3萬法郎的現金作為應付的利息。回來後,珠寶商開始感到隱隱不安,但隻能等著命運的安排。

8月3日,珠寶商又被一位叫拉莫特的伯爵夫人找來,伯爵夫人直截了當地告訴他:“為了讓你有所準備,實話跟你說吧。紅衣主教的那張所謂王後陛下簽過字的合同簽字的筆跡是模仿的,是假的。”可憐的珠寶商聽完後當即昏了過去。醒來後,他反複琢磨著這件事情的始末,終於明白這是一個圈套,然後他開始考慮該怎麼辦,最後決定去求見王後陛下,“向她說明一下自己的處境”。讓她給自己主持公道。

休恬在綠叢環抱中的城堡,徜徉在湖光瀲灩的小徑上,該是多麼優雅愜意的氛圍呀。為何王後偏偏要鍾情於珠光寶翠的奢華與做作呢?

8月10日,珠寶商受到王後的短暫接見。接見過程中,他小心謹慎地提到項鏈的事,但是王後表示對此事一無所知,一點也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最後,王後讓他回去寫個呈報遞上來。12日,國務大臣將珠寶商的報告轉呈給了王後。王室對此事很快做出了反應。

8月15日是聖母升天瞻禮節,按照王室慣例,這一天法國國王應到大教堂去祭祀聖母。但今天路易十六一反常態,沒有去大教堂,他匆忙召見了國務大臣和司法大臣。不一會兒,他又傳喚紅衣主教羅昂。當時紅衣主教正準備去教堂主持節日彌撒,他聽到傳喚後,麵色突然變得蒼白。

紅衣主教拜見國王之後,國王把珠寶商的報告交給他看,並對他說:“你可以為自己辯護。”羅昂讀完報告後說:“上麵寫的都是真的。現在王後陛下也在場,我明白我是受騙了。”國王追問他受了誰的騙。紅衣主教回答說:是拉莫特伯爵夫人。拉莫特伯爵夫人在幾個月前告訴他,王後一直想得到那條價值160萬法郎的項鏈,如果我能幫助王後得到它,那麼就由我出麵與珠寶商交易,並簽訂合同。當時我同意了,但事先提出合同原件上一定要有王後親筆簽好的字……當我拿到項鏈後,就去凡爾賽宮,把項鏈交給了拉莫特伯爵夫人,她說會轉交給王後。紅衣主教交待完後從內宮出來,剛出來就被逮捕並立即送往巴士底獄,在那兒他將受到各種審訊。

很快人們得知,紅衣主教的被捕是因為他參與了驚人的“王後項鏈詐騙案”。

8月18日,警察又逮捕了另一個參與者——拉莫特伯爵夫人並送往巴士底獄。隨著審訊的進行,案情也逐漸展示在世人麵前。

20日,警察開始了對拉莫特伯爵夫人的審訊。在審訊中她不但毫不在乎,而且大發雷霆,破口大罵:“羅昂主教撒謊,厚顏無恥!這些都是他編出來的彌天大謊,純粹是為了敗壞我的名聲而策劃的陰謀!”她的哭嚎叫罵使警察無計可施、毫無辦法。

紅衣主教的家人也開始出麵幹預了,受到壓力,警察局又找到了一些新的重要的證人和參與者,於是對案件的調查有了新的進展。其中一位參與者曾逃到瑞士,後來被法國引渡回巴黎,他供認:在紅衣主教提供的合同上,他曾做了旁注並簽了字。他還說,2月1日晚上他親眼看見拉莫特伯爵和伯爵夫人將項鏈拆散。到了4月份,這些鑽石被伯爵帶往英國去出售。就在伯爵夫人被捕的當天,伯爵帶著尚未賣完的鑽石又逃到了英國。這些證詞顯然對拉莫特伯爵夫人是極為不利的。

法國警察局曾數次派人到英國去搜捕拉莫特伯爵,卻沒有抓到。他們也曾要求英國當局引渡伯爵,但也沒有成功。過了一段時間,因為負責此案的官員認為本案材料已經完備,可供判決,於是法國便放棄了對他的追捕。

1786年5月22日,本案的訴訟活動開始,31日法庭做出如下判決:紅衣主教羅昂被判無罪釋放,拉莫特伯爵夫人被判脖頸套索與鞭笞裸體,還有終身監禁,並由最高法院在她的雙肩上燙上字母“擴”的印跡,隨後被押送薩佩特裏葉牢房。至此,該案似乎可以結束了,但是人們卻不斷地提出了許多疑問。

第一:在這宗詐騙案中,王國最大的司祭紅衣主教羅昂竟被平庸小輩拉莫特伯爵夫人玩弄於股掌之間,這令人難以理解:尤其是還有一件事實讓人感到非常困惑:紅衣主教被捕後幾分鍾,他曾要求允許他寫信通知他的家人。在信中,他命令家人燒掉所有與此事有關的來信,而這些信本來都是可以證明他無罪的有力證據。這是為什麼?

第二:由於這宗詐騙案成了人們紛紛議論的話題,它引來了人們對王後的種種非議。人們普遍認為,事情的真相還沒有搞清。人們指出,在訴訟中無論是被告還是原告的一方都隻是在一個編造的故事上互相圓場,而極力回避涉及王後的事。因此國王和王後對法庭無罪釋放紅衣主教的判決大為不滿。不久後,路易十六終於強迫紅衣主教辭去司祭職務,交回騎士綬帶,並把他逐出巴黎,以示懲戒。這又是為什麼?

第三:當法庭判決後。拉莫特伯爵夫人被燒紅的烙鐵給烙印時,她除了破口大罵國務大臣和王後,還說了幾句含義不明的話:“我受到這種恥辱是罪有應得。當訊問我時,我剛一開口就被吊了起來……”這些事實也引起人們的猜疑。

第四:1787年6月5日,即判刑一年多,拉莫特伯爵夫人就女扮男裝,通過一個早已安排好的梯子,成功地逃離薩佩特裏葉牢房,並潛逃到了英國。有人對此明白無誤地寫道:“我們毫不懷疑,這個女犯人在其潛逃過程中是得到有關人的幫助和照料的。”這又如何解釋?

圍繞在法國王後身邊的項鏈詐騙案出現了一係列難以解釋的事實和疑問,使得本案的真相仍籠罩在重重迷霧之中。有人猜測是因為後麵有王後和與之密切配合的紅衣主教做後台,拉莫特伯爵夫人才敢參與這起詐騙案。還有人推斷是王後利用拉莫特伯爵夫人捉弄了紅衣主教。看來,地位顯赫的王後是很難擺脫幹係了,而詐騙案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拿破侖和亞曆山大密談之謎

11時,亞曆山大頭戴飾有黑白兩色翎毛的軍帽,身著綠軍裝,外罩白套褲,在為數不多的侍從陪伴下乘車來到岸邊。沙皇右肩上的金飾及斜披著的大紅錦帶和淺藍色的勳章綬帶在陽光下耀人眼目。然而刻意修飾和強裝的鎮靜隻能勉強掩飾其激動不安的神情。不一會兒,拿破侖帶著那頂傳奇式的大三角軍帽,身穿禁衛軍軍裝,穿過老禁衛軍的行列飛馳來到對岸的岸邊。拿破侖麵部表情堅毅,目光炯炯,下頜突出。接著,在法國軍隊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皇帝們分乘小船向河中心駛去。兩位皇帝在大木筏的帳篷裏第一次進行了長時間的單獨會談。

此後直到7月了日法俄正式簽訂和約為止的兩個星期中,在提爾西特小城他們又多次會晤。按照拿破侖對亞曆山大的提議:“我來充當您的秘書,您給我當秘書,……我們兩個人,不要有第三人”,這些會談也都是單獨進行,而且往往持續到午夜以後。

他們到底談了些什麼?兩位皇帝對一係列重大問題的真實立場究竟怎樣,這就是曆史學家們煞費苦心想要揭開的“提爾西特的秘密”。法國曆史學家比尼翁在其《法國史》第六卷中率先描述了拿破侖和亞曆山大在涅曼河上首次會談的情況:兩位皇帝見麵後互相擁抱。亞曆山大說:“我對英國人的仇恨和你一樣深,我一定支持你對他們采取的一切行動。”拿破侖當即回答說:“這樣的話,一切都好辦,和解也就實現了。”這番開場白似乎奠定了以後會談乃至和約簽訂的基礎。看來拿破侖要求亞曆山大的主要就是和英國立即決裂並與法國結盟。

另一位法國曆史學家阿爾芒·勒費弗爾在《執政府和帝國時期歐洲各國內閣史》一書中寫道,他(拿破侖)伸出手,亞曆山大同他握手,兩位皇帝互相擁抱。亞曆山大說:“我同您一樣仇恨英國人,您在為反對英國人所做的一切中,將得到我的協助。”拿破侖答道:“這樣,一切都能解決,和平已經實現。”

英國曆史學家約瑟夫·阿鮑特在《拿破侖的一生》中也用類似的話語描述了這一場景。然而,以研究海軍戰史見長的英國曆史學家約翰·霍蘭·羅斯卻完全不同意這些說法。他的《拿破侖一世傳}被譽為英國史學界研究拿破侖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