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傳說中失蹤的古大陸 1
阿特蘭提斯的史前傳說
追根刨源,要想解開阿特蘭提斯的失落之謎,必須在柏拉圖關於阿特蘭提斯那久遠的史前傳說中覓尋一點一滴的蛛絲馬跡。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都無一例外地重複這件枯燥無味的事。盡管這個傳說很精彩,尤其十分傳奇。但他們的工作並不是懷著一種獵奇的心理去閱讀,對他們來說,這個精彩絕倫的故事早已熟記於胸。他們試圖在每一個細微的敘述中發現不曾發現過的暗示或隱喻。
雅典娜,帕德嫩神廟複原圖公元1世紀的浮雕,表現的酒神巴克科斯的一名女祭祀與一名木要之神共同托著新生的鍬俄尼索斯。
燕子在空中急急忙忙地飛掠,身上沾滿了晚霞的餘暉。橄欖樹的枝葉,在微風中搖曳著。一天的繁忙過去了,海島的港口靜了下來。漁人帶著銀光閃閃的魚兒上岸回家。狹窄街道上的人多了,有說有笑。女人坐在小屋門前聊天,盡是東家長西家短的閑話。鎮上那些小工場裏,傳來陶工轉盤的輕快旋轉聲。果園和葡萄園的工人,做完一天工作,慢條斯理地朝著自己的家走去。
影子越來越長,暮色越來越深。一股嗆喉嚨的古怪熱氣籠罩著全島。海水變成鉛灰色。地底深處傳來隆隆悶響,初時斷斷續續,後來就響個不停。島上的人驚慌失措。他們明白,那座5000英尺高的火山是他們命運的主宰,這時就要爆發了。火山之神已從睡眠中醒來。
這些倉皇逃命的人,匆忙中抓些細軟就往外跑。他們哪裏知道,他們的島連同島上的文明就要毀滅了。從後世火山學家和地震學家收集的證據看來,那次火山爆發實在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猛烈的一次。
事發時先出現一股令人窒息的黑煙,隨後就是連串爆炸。每次爆炸後,火山的噴出的熾熱浮石像雨點般撤下來,火山灰髓之鋪天蓋地。災禍到了最可怕的時候,極大的內部壓力迫使火山爆炸了。轟然巨響在地中海到處可聞,真像是世界末日來臨。全島絕大部分都被炸成灰燼。
火山噴出千百萬噸岩漿之後,火山內部已空,終於自行塌陷,形成一個邊緣峻峭的火山口,圓周足有37公裏。等到大量海水湧進火山口時,帶來更可怕的海嘯。由地震或火山爆發引起的海嘯,大概算是自然界中最令人生畏的力量了。高達650英尺的巨浪從該島向四方八麵衝去,猛烈地拍擊著四周的海岸。威力之巨,實屬空前。
這就是今日科學家根據柏拉圖描繪的傳說推想出該島在3500年前被毀的經過。據他們估計,那次爆炸的破壞力,約等於500至1000枚原子彈爆炸的當量。
事後,空中落下的火山灰,把愛琴海一帶弄得白晝也是一片可怕的晦暗,一連幾星期之久,就像度過了一個特別漫長的黑夜。火山灰繼續落下來,經年累月積成的灰層現在稱為“火山灰層”,厚達200多英尺,留在劫後殘存的土地上。古希臘人稱該地為“卡裏斯地”。
柏拉圖是西方思想的鼻祖之一,也是阿特蘭提斯傳說的直接來源。柏拉圖對這個沉人大海的大洲所作的片段記述,至今仍然引起現代人很大的興趣。
公元前490年,希臘少女雕塑。
傳言中的天堂
柏拉圖記述的阿特蘭提斯是一個人間天堂。麵積比“利比亞和亞洲的總和還要大”。島上有綿延的崇山峻嶺,草木繁盛的平原,盛產大象等各種動物,還有許多景色迷人的果園。生產的果子“又好看,又好吃,枝頭碩果累累,摘食不盡”。地下貴重金屬的蘊藏也非常豐富。古代人認為最寶貴的那種金光閃閃的山銅,儲藏量尤為豐富。山銅是銅的合金,也許就是現代人所說的黃銅。
動人心弦的儀式。朝拜隊伍隨宗教樂曲的節奏,走到正殿門前,等待諸神在奧林匹斯山的歡宴結束後,來接見他們,這個雕塑裏所表現的,就是當時虔誠之至的朝拜隊列。
阿特蘭提斯的首都建在島中心。用色澤調和的白、黑、紅三種石塊建成的公共建築物,既雄偉,又華麗,使阿特蘭提斯的都城格外漂亮。城市的設計,更是獨具匠心。全城以幾個完整的同心圓劃為五個區,運河係統四通八達,連結著各個大港口。柏拉圖說,首都的運河和鄰近港口“擠滿了來自各地的船隻和商賈。日日夜夜,人聲鼎沸,非常熱鬧”。
市中心的宮殿和廟宇,更是豪華壯觀:“整個外牆鋪上純銀,尖頂則鋪黃金。廟內的天花板用象牙砌成,到處都有金、銀和山銅做裝飾;其他部分,例如牆壁、柱子和地麵等都鋪上一層山銅。廟裏供著金塑的神像。神像站在六匹飛奔的馬所駕的車上,十分巨大,頭觸廟頂。四周另有騎在海豚上的100名海中仙女……”
駕車的那個神就是掌管海洋和地震的“海神”。“海神”和“主神”、“冥王”三兄弟均分天下時,阿特蘭提斯劃歸“海神”管轄。“海神:做了該島的至高無上主宰,又把他那些兒子送到島上住,後來成為有神性的一個民族。阿特蘭提斯曆經十個皇帝,國勢始終富強,把廣大的帝國治理得頭頭是道,井井有條。
“海神”傳下來的法律,使阿特蘭提斯人民世世代代安居樂業。“海神”的公正更獲得天下人的一致敬仰。這些法律是“由早期那些皇帝刻在一根山銅柱子上。山銅柱子就放置在島中心那座海神廟裏”。
可是,後來阿特蘭提斯的社會開始腐化了。民間竟崇拜起貪財愛富、好逸惡勞和窮奢極欲的各種偽神來。一向對人性感到悲觀的柏拉圖寫道:“到了聖潔的一麵逐漸黯然失色,並被凡俗魔障掩蓋,以至人欲橫流的時候,那些擔不起齊天洪福的阿特蘭提斯人,就幹起不正當的事來了。明眼人都看出阿特蘭提斯人日趨墮落,他們天生的美德逐漸喪失。不過,那些盲目的俗人利欲薰心,不明是非,還興高采烈,以為得天獨厚。”
阿特蘭提斯人就是在這個腐化敗壞的時代,發動一場征服世界的戰爭。他們派遣了幾支大艦隊進攻其他島嶼,奴役地中海沿岸居民。唯一能夠與阿特蘭提斯敵對抗衡的,隻有供奉掌管智慧、工藝及戰爭之“雅典娜”真神的雅典。雅典的重甲步兵阻遏了入侵的阿特蘭提斯人,打了場漂亮的勝仗。
這個挫折對阿特蘭提斯人來說還遠遠不夠。諸神已經決意要狠狠地懲罰背叛阿特蘭提斯傳統信仰的人。柏拉圖繼續寫道:“隨後,洪水和大地震相繼發生;短短一日一夜的厄運,阿特蘭提斯便沉下深海,無影無蹤了。”
按照柏拉圖的說法,這一切都發生在遠古時期,距當時約12000年。柏拉圖認為阿特蘭提斯在“大洋”中,就是“海克力斯之柱”以外波浪滔天的“西海”,海克力斯之柱就是今日的直布羅陀海峽。後世掀起阿特蘭提斯存在與否及其地理位置的種種爭論,大都是由柏拉圖所說的這個時間和空間而引起的。
柏拉圖所講的故事來源如何?照字麵意義,他的話有幾分可信?他在什麼情況下記述這故事?記述此事的用意又如何?
僅在距今100年前,“特羅亞”和“邁西尼”這兩個城市還像阿特蘭提斯一樣,算是神話裏的地名。學者都相信荷馬那篇敘述特羅亞之圍的史詩“伊利亞特”,完全是根據神話與幻想寫成的。但是,一位德國學者亨利·施裏曼經過獨力考證的結果,終於推翻了一切權威的論斷。施裏曼堅信伊利亞特的故事是曆史的真事,根據這個信念,找到淹沒了的特羅亞舊址。他這次偉大的搜秘探險曆程,成了許多尋找阿特蘭提斯遺址考古工作者的典範。正如希臘邁可親王所說:“荷馬對曆史的貢獻倍受重視,相信荷馬所述史實的人終於獲得最後勝利,這對懷疑阿特蘭提斯是否曾經存在的人可能有些影響。”
這個故事寫在柏拉圖名著對話錄中的兩篇——《泰密阿斯》和《克利斯提阿》裏。對話錄主要是記載雅典知識分子經常進行的哲學辨論。這種問答式的辯論深受柏拉圖老師蘇格拉底的影響,論題從靈魂不死說到理想王國,範圍極廣。
柏拉圖擅於用寓言、比喻或其他文學技巧,把本來枯燥抽象的觀念和辯論變為生動活潑的故事。他杜撰了許多故事,使自己的邏輯辯證更動聽易懂。難道阿特蘭提斯也是柏拉圖用來說明哲學論點的一個虛構故事嗎?
在對話錄裏,講出阿特蘭提斯故事的是柏拉圖的表弟柯裏西亞斯。他也是蘇格拉底的門生,在對話中三次強調真有其事,還引述了蘇格拉底本人的話,說這個故事“好就好在是事實,這要比虛構的故事強得多”。
柯裏西亞斯自稱,故事是聽曾祖父卓彼得斯講的,卓彼得斯則是聽索隆親口講的。假如這項資料是真的,即使存疑最深的人也得躊躇一下,因為索隆是譽滿希臘的誠實人。索隆也是古希臘時代最卓越的立法人,大家又公認希臘七位聖人中以他最為睿智。索隆在世的年份大約是公元前640年至公元前558年,比柏拉圖寫阿特蘭提斯的故事時早了兩個世紀。靠口述把這樣一個故事傳流下來,200年時間自然不算很長。
索隆沒說這個故事由他開始講出來,而是在大約公元前590年到埃及去旅行時聽來的。索隆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個古城薩利希耶,遇到不少信奉“尼慈”女神的祭師。他們都受過高深教育。索隆向來渴求新知識,就向他們請教了許多古代的事情,一位老祭師談起了9000年前自己的原籍雅典的祖先的英勇事跡,也談到阿特蘭提斯的悲慘命運。索隆聽到這個故事大表驚訝,就用希臘文譯記下來,打算寫篇史詩。因為他是政治家,也是傑出的詩人。可惜心願未遂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