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以獵講武,懷柔蒙古 1
就像秋彌之前在告諭中向大臣講明的,在幾十次木蘭秋彌和住承德避署山莊的時間裏,乾隆帝的確緊緊抓住了以獵講武和懷柔蒙古這兩件大事,做了大量工作,並且取得很大成效。首先能看出成效的就是通過圍獵,鍛煉滿清八旗子弟。
在曆次木蘭行圍中,乾隆帝經常對參加行圍的滿洲王公大臣兵丁,就其技藝和從獵的表現,予以訓誡或嘉獎。乾隆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即第一次秋彌時,乾隆就此事下達了諭詔囑咐隨行的官兵一定要勤於操練,雖然東三省的官兵一向仗打得好,馬騎得好,手腳敏捷,但是也常常出現貪圖安逸的情況,那麼我們滿人勤奮操練,也肯定能做好,而且肯定比他們好。所以相關的大臣人員一定要做好督促誡勉的工作,士兵也應當發揮吃苦耐勞的優勢,練就一身好武藝。
乾隆帝曾於七月三十日在古北口閱兵,古北口作為邊防的一道要塞,在軍事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這裏官兵的素質也就受到他的格外關注。這次閱兵作為上次所發諭旨的檢驗,讓乾隆看到了很好的成效。兵士一個個身強體健,訓練有素,武技良好。乾隆降旨稱讚說,統領大員統率有方,隊伍整齊,士兵勤於操練,個個技藝嫻熟;提督操練得體,命人賞馬二匹,上好的綢緞二匹,還有其餘相關的副將、參將、遊擊以下守備以上,都賞賜了金牌一麵,千總、把總每員賞給銀牌二麵,兵丁每名賞銀牌一麵,作為他們操練成績的鼓勵。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官員大臣王公都能嚴謹地遵守乾隆的諭旨:在第一次秋彌的時候,就有一些滿洲王公大臣托詞不去,乾隆對這種事十分惱怒。乾隆認為,這些沒有參加秋彌的王公們是耽戀家事,貪圖安逸享樂,若長久發展下去,肯定會對國事產生不良影響。他還拿出先祖皇太極來告誡這些人,操練武藝,能鍛煉吃苦耐勞的品質,振奮人的誌氣。他在下發的諭旨中還告誡這些安於家事、不求上進的王公們,若以後再有此事發生,一定嚴懲不貸。對於初犯,乾隆帝給予了“黃牌警告”的處分,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足以起到威懾警示的作用。
其實,乾隆帝對於甚得自己心意的事情,都會對相關人等予以賞賜作為鼓勵,對於那些沒有達到要求的則會懲戒一番,這種賞罰分明的態度不僅為乾隆帝樹立了威信,也有效地促進了政策的施行。
木蘭圍獵的活動豐富多彩,除了上麵說到的行獵捕獸以外,乾隆帝還經常舉行較射、跳駝等活動,以演習武藝。在每次從北京到木蘭的途中,每到行宮休息的時候,乾隆都會命人在行宮門外舉行較射,之後還會讓隨從的人員進行滿族傳統的跳鴕、布庫等遊戲活動。跳駝是一個人從另一個彎著背的人身上跳過去;布庫就是滿人的摔跤。雖說這些活動都很簡單,但都可見乾隆抓緊一切機會來鍛煉部下的心思。
通過上述種種措施,乾隆帝加強了對滿洲官兵的訓練,軍隊的戰鬥力得到大大的提高,八旗人員逐漸克服了長久積累下的貪圖安逸的陋習。
在懷柔蒙古方麵,他收到了相當大的成效。在乾隆六年初舉秋彌之時,漠南蒙古科爾沁等部王公,有的親自到皇帝所在的行營前恭迎聖駕,有的派專使前來向皇帝請安,表達一番敬意。那些沒有被指派跟隨圍獵的王公都主動呈請要求隨圍;那些已被派遣隨圍的王公更是踴躍參加。乾隆帝十分高興,在八月二十日對蒙古紮薩克諸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下達了專門的諭旨,對蒙古王公這番美意予以嘉獎,感謝他們對圍獵一事所做的積極圓滿的準備,並在諭旨中要求他們減輕賦稅,以使百姓能更好的生活生產,維持邊疆穩定,而這也是大清和蒙古共享的恩澤。他隨即厚加賞賜,給蒙古貴族們加官進爵,就連那些部族下的普通百姓也得到了銀兩的賞賜。
乾隆帝繼承皇祖玄燁借秋彌懷柔蒙古之法,收效很大。蒙古王公們對皇帝秋彌一事不僅積極響應,出人出力,乾隆帝得以在圍獵途中受到了很好的禮遇,常有蒙古王公在途中為乾隆設宴;更為重要的是,圍獵一事極大地密切了蒙古與中原的聯係,增強了蒙古與大清之間的信任和感情,使乾隆帝能夠順利地推行他在蒙古實施的政策,穩固了邊疆,安穩了人民。
軍國要務,絲毫不誤
乾隆帝在首次木蘭圍獵之前曾專門下旨反駁禦史叢洞,明確表示行圍不會貽誤政事。乾隆這麼說的,也確實是這麼做的。總觀乾隆帝秋彌的過程,他總是像在京的時候一樣處理軍國要務。就是在馳捕獸禽之日,也照樣批處奏章。
現在以乾隆三十六年的秋彌為例,略予敘述。在這次的秋彌中,乾隆來回共八十天。在這八十天的秋彌過程中,乾隆除了處理一些重要事件外,還著重抓了兩個大問題,一是土爾扈特歸順,二是用兵大小金川。
離京之前,乾隆帝就已接到駐烏什的都統銜參讚大臣舒赫德的奏折,朝中官員對此事已經是議論紛紛,乾隆則當機立斷。決定接納離開俄國萬裏迢迢回歸祖國的土樂扈特部落數萬人員。
在秋彌中,他對土爾扈特部人員主要采取了兩大措施。其一,千方百計賑濟土爾扈特。就在出發那一天,七月十九日,他因舒赫德奏請趕緊運送牲畜救濟窮困的來歸人員,下諭說一定要派賢能大臣前往督辦此事,一定要安撫好人數太多的土爾扈特部族,另外對於他們所需的衣食物品銀兩和牲畜一定要予以保證。陝西巡撫文綬接到命令後隨即帶著自己的得力幹員前赴哈密等處,用銀二十萬兩購買牲畜,送到土爾扈特人員遊牧居住的地方。此後,乾隆帝又多次下諭,指授文綬等人將賑濟之事辦理妥帖圓滿。文綬等人根據皇帝的旨意,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籌集了部族安居所需的馬牛羊、官茶、米麥、羊裘五萬餘襲、布匹棉花以及大量氈廬、棉襖、棉褂等物,幫助在生死線掙紮的七萬餘名土爾扈特人擺脫了沒有衣服穿、沒有鞋子踩的饑寒交迫困境,開始了安居樂業自由牧耕的新生活。
其二,將回歸的土爾扈特部族編族封爵,納入中央的管轄之內。乾隆帝在安排土爾扈特救 濟物品的同時,便開始積極籌備讓其首領前來覲見,並特命額駙色布騰巴勒爾親王前往土爾扈特駐地迎接渥巴錫汗,並陪同一起來到熱河。九月初八,乾隆帝在伊綿峪召見土爾扈特部渥巴錫等人,賜賞了頂帶冠服等物,並親自撰寫了記錄這一事件全過程的禦製《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禦製《土爾扈特紀略》兩篇文章,詳述了土爾扈特曆史,嘉獎渥巴錫汗歸順,闡明了要優待土爾扈特部族的政策。
第二日,九月初九,乾隆帝帶渥巴錫汗等人一起觀看圍獵並多次設宴款待他們。九月十四日,他頒布諭旨,除了說明對於土爾扈特部族回遷一事的高度讚賞之外,還將土爾扈特部族內部各首領分別封爵,並按漠南、漠北紮薩克蒙古之製,編立盟旗,分授各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為盟長、副盟長、紮薩克,完成了兩漠蒙古四部悉隸於清的曆史任務。
用兵金川是在這次秋彌中,乾隆帝處理的第二件軍國大事。他在秋彌中,多次下旨講明用兵方略,對於負責督辦此事的四川總督德福及大學士、總管四川總督事務的阿爾泰表現出的庸懦無能甚為不滿。乾隆帝以為他隻是一時疏忽所以才出師不利,就給予其改過的機會,希望能在以後戴罪建功。可是天不遂人願,阿爾泰難以改過,乾隆因而革去了他的職務,授文綬為四川總督,命定邊右副將軍溫福帶駐紮在雲南軍營的全部滿兵入川,接替阿爾泰用兵金川之任。此舉為今後的金川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正是有了兩位統帥的正確指揮,大清才得以扭轉了戰局,平定了叛亂,穩固了國家的西南邊防。
由此可見,木蘭秋彌,的確未曾影響政務。在乾隆出獵的路途中還形成了一個傳統,那就是削減所過州縣額賦十分之三,這項措施切實地給當地的百姓帶來了好處。不僅秋彌如此,我們還會在之後的乾隆下江南的時候看到類似情況。
乾隆帝於乾隆六年七月二十六日離京,開始了首次木蘭圍獵。在此之後,乾隆一共到承德避署山莊五十多次,平均下來,幾乎他當政的每一年都要去木蘭圍獵。後來由於年過古稀,他才日漸減少行圍之舉,改為主要駐於避暑山莊。在此過程中,乾隆不僅沒有因為出獵拖累國事的辦理,相反,還成功地處理了幾件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不僅為自己樹立了崇高的威望,也為大清穩固了江山,使得天下共享太平盛世。
東謁祖陵,鞏固同盟
乾隆帝在位期間,曾四次到盛京拜謁自己的祖陵。這四次分別是乾隆八年(1743)、十九年(1754)、四十三年(1778)、四十八年(1783)。前兩次皆奉皇太後之命前去。第二次曆經時間最長,前後共四個半月。第三次由於太後於上一年去世,因此這次沒有經過熱河,時間最短,來去僅兩個半月,七月二十日起行,九月二十六日回宮。最後一次,年逾古稀的乾隆皇帝於五月二十四日從京城動身,十月十七日回到宮內,曆時將近四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