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養叔虛箭殺鬥越椒(1 / 3)

第十五章 養叔虛箭殺鬥越椒

楚令尹鬥越椒因莊王分了他的權,便起兵謀反。鬥越椒有萬夫莫擋之勇,而又善射。他使用的箭比普通箭長一半,堅利非常,令楚軍個個咋舌。莊王見不可硬取,便設計詐敗,將鬥越椒引到清河橋,待他一過,便拆橋斷了他的後路。鬥越椒下令隔河放箭。時楚東伯軍中一名小軍官挺身而出,叫道:“河這麼寬,箭哪裏射得到?不如咱倆比一比射箭,站在橋堵上各射三箭,生死聽命!”這個人就是精於射藝的養繇基,人稱“神箭養叔”。鬥越椒不把這個無名小輩放在眼裏,要求先射三箭。養叔滿口答應。

鬥越椒射出一箭,被養叔用弓梢輕輕一撥便落入河中;第二箭被養叔身子一蹲便躲過了。鬥越椒喊道:“不能躲閃!否則就不是大丈夫!”養叔說:“好,這一箭一定不躲。”箭來時,他隻將口一張,咬住箭鏃。鬥越椒有些著慌,虛張聲勢叫快射。養叔大喊一聲“看箭!”鬥越椒聽到弓響,往左一閃,誰知這是虛拽弓弦,並未放箭。養叔笑道:“箭還在我手上呢。說過‘躲閃的不算好漢’,為何又躲?”說著又虛拉一弓,鬥越椒又往右一閃。養叔趁他一閃,一箭射來,鬥越椒不知箭到,躲閃不及,正中腦門,倒地而死。叛軍一見主帥中箭,四散奔走,逃的逃,降的降。這場謀反便被平息了。

【闡釋】戰爭的特點就是虛虛實實,難以捉摸,變幻莫測。很重要的一個計謀就是以種種手段迷惑欺騙敵人,在其不辨真假,充滿錯覺,暈頭轉向之時,采取行動,往往能收到出奇製勝的效果。

蘇秦遺計報仇

在春秋戰國時代,有一個極有名的縱橫家,那就是蘇秦。在蘇秦仕途順利的時候,曾經被六個國家封為相國。隨著當時形勢的變化,蘇秦的“合縱”策略逐步被各國淘汰了。不得已,他隻好逃到齊國。

蘇秦深通鬼穀子縱橫捭闔之術,故伎重操,他把當時的齊國國君齊湣王哄得團團轉,深受齊湣王的寵幸。富貴榮華,不減當年。齊國的大貴族原先都受齊滑王厚待,蘇秦一來,轉移了齊湣王的心思,那些齊國王公大臣,皇親貴族自然有些被冷落。這些人心中非常不滿。既埋怨齊,滑王不該“一情獨鍾”,恩加於蘇秦一人,又更對蘇秦充滿了仇恨:一個失勢之徒,憑三寸之舌,就騙取了君寵,不也太得便宜了嗎?這些貴族們終於想出一條毒計。他們用重金收買了個亡命之徒,派他去刺殺蘇秦。在蘇秦上朝的時候,刺客忽然竄出來,衝著蘇秦小腹上就是一刀,然後轉身就跑掉了。蘇秦知道自己受寵太過,必有人不平,但沒想到對手們行動如此快,如此毒辣。他強忍住巨痛,手按住小腹,腹上帶著刀子就往朝堂上跑去,見到齊湣王,流著淚對他說道:“君王待臣很優厚,臣本想效忠到死,但今天卻遭暗算,不能再為君盡忠了,很是抱歉。臣秦已經不行了,臣死之後,希望君王把我的頭割下,號令天下,說經查,蘇秦是齊國的奸細,現在很幸運地被人刺殺了,刺殺者立了大功,除了齊國最大的奸細。誰殺了蘇秦請到朝廷上去領賞。這樣說,刺客一定出來,那時就很容易抓住凶手和背後的主使了。”說完蘇秦把刀子拔出來後,就死去了。齊湣王在悲痛之餘,按蘇秦的話照辦了。果然不幾天就有人到朝廷上自誇,承認自己除掉了蘇秦,應該受到重賞。齊正當即派人捉住,經拷問又捉到了背後的主使。齊王把刺客和主使的幾個貴族全部殺掉,為蘇秦報了仇。

【闡釋】謀貴在不測,蘇秦可謂有深謀之人。除了齊湣王,恐怕齊國無第二人能知道在獎賞背後隱伏著巨大的心機。謀之成,皆在此不測。

商臣一餐知內情

商臣是楚成王的大兒子,被楚成王立做了太子,但由於楚成王寵愛公子職的母親,愛烏及屋,又想把職改立為太子。商臣聽說這事後,搞不清這事的真偽,心裏非常著急,於是便找到了他的老師潘崇,請老師給想個辦法。潘崇經事多,閱曆廣,謀慮深沉。聽商臣說完後,稍加思索,便說:“要想把這事搞清,這並不難,您可以用最一般的用來招待什役的飯食來招待楚成王的妹妹江芊,她和君王關係非常密切,到時候您自然會知道內情。”商臣聽老師說得這麼肯定,心裏將信將疑,但還是照辦了。在招待江芊的時候,擺上的是一小桌最平常的幾樣小菜。江芊是楚成王的妹妹,倍受哥哥的愛護,哪裏吃過這樣下賤的飯;她一見馬上就變了臉色:“嗬,你就請我來吃這樣的東西嗎!怪不得成王想廢掉你呢!”說完拂袖而去。商臣告訴他的老師說:“看來,改立公子職這事是確實的了。”

【闡釋】鬼穀子有言,“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用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也,不能隱其情。情欲必失其變。”商臣能探出江芊的話,依據的就是這些道理。要是在平時,江芊肯定不會把楚成王的心思透露給人,但在一時氣憤之下,竟將君國大事脫口說出。潘崇、商臣確是善激善誘之人。這種把人的情感激發到極點再觀察他的言行,從而判斷他的真實意圖或麵目的方法,是中國古代遊說論辯術的精髓。人的真實情感大多隻有在無意識狀態下才能表現出。抓住這一點,製造某種可使對方情緒激動的情景,就能識透對方,從而掌握對方。

秦惠王借力

戰國時期,諸侯紛爭。秦國當時實力比較強大,秦惠王當政時,政治清明,國力在以前的基礎上更有了增強。秦惠王滅掉幾個諸侯國後,便把目標集中到了蜀國上。蜀國內有“天府之國”——成都平原,物產極其豐美。秦惠王早就垂涎三尺了。但蜀國四周有險山崇嶺包繞,易守難攻。李白曾有詩“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確是很險固的。秦惠王絞盡了腦汁,忽然想到蜀國有五個大力士,都各有神力。於是心生一計,有了主意。他下令用生鐵煉鑄五條鐵牛。人們都感到很不理解,造這鐵牛作什麼,難道它們可以來耕地嗎?但既是君令,隻好遵照執行。不多久鐵牛都造好了。秦惠王又下令,讓人把這五條鐵牛都拉到秦國蜀國交界的地方。秦惠王又叫人廣散言論,說秦國之所以富強無比,是因為有這五條鐵牛,這五條鐵牛都是神牛,每天能屙出五鬥金。這些話很快就傳到了蜀國境內。蜀國的國君叫力員,力員聽到後,詫異之餘,起了貪牛之心。他想,如果能把這五頭鐵牛偷來,每天屙五鬥金,天長日久,蜀國不就能有黃金無數,富甲天下了嗎?那時依國力再去滅亡秦國及其他小國,不就如以水澆火,以湯沃雪一般易如反掌,他不就能成為天下的霸主了嗎?想完之後,力員趕緊下令,讓五個大力士執釺找斧,把蜀道開通。五個大力士立即行動起來,經過一段時間辛辛苦苦的開辟,終於鑿通了通往秦國的道路。力員得意洋洋,正準備下令力士們再去偷五條鐵牛的時候,秦惠王抓住力員毫無防備這一有利時機,馬上調集了優勢兵力,沿著力員打算來偷牛的道路,深入蜀境,連戰皆勝,一舉滅掉了蜀國。力員在亡國之後才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矣。

【闡釋】力員為偷得鐵牛,被人偷了一個國家,可謂得不償失,況且還沒有“得”。力員的愚蠢,正好襯托出了秦惠王的聰明。善於設謀用計的人,總是因人之欲,小失大得的。“薑太公鉤魚,願者上鉤”,不怕釣不到魚,隻怕能否掌握“魚”的欲求。人隻是因為欲望才被人控製的,精明的陰謀家總是善於用人欲來治人,由此也可見無欲的可貴,也可明無欲則剛的大道。假如蜀國國君力員不過分貪求鐵牛之利,冷靜地想一想,恐怕秦惠王之計刁工會輕易成功吧。不迷就是聰明,當局者迷。力員之禍,皆由迷而致;秦惠王之智,皆在於能迷人。迷人者為王,被迷者為囚為寇。五力士費盡了神力,辛辛苦苦又興高采烈地想開山興國,卻被狡猾的秦惠王所用,成了亡國的開路先鋒。其神力於蜀國何益!可為笑談。

遭離間楚太子出逃

春秋時,楚平王手下有個叫費無忌的,被平王任命為太子建的少傅。費無忌是個陰險狡詐的小人。當時太子建的太傅伍奢很受平王和太子的信任寵愛,費無忌便想離間伍奢與平王的關係。一次,費無忌對平王說:“太子年齡不小,應該給他娶個妻子。”嚴王就為太子從秦娶妻,並派費無忌前去迎親。費無忌回來便對平王說:“秦女絕色美人,王應該自娶,另外為太子聘一個就是了。”平王是個貪色的人,就聽從了費無忌的意見,自娶了秦女。過了不久,費無忌又進言道:“城父是北方重鎮,如派太子鎮守,既可與北交通,又可收南方之利。”平王以為對,就派太子到北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