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尋找最美麗的人 1(1 / 3)

第一章 尋找最美麗的人 1

人生的修正

眾所周知,每當大家寫錯字時最想要的一定是修正液。寫錯了一個字,連忙用修正液塗掉,又是一本好作業,就連錯誤的影子也沒有了,真瀟灑!從而可見,大家對修正液的依賴多大呀!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是否真的能把生活的“修正液”擁有在手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然,“後悔”一詞也似乎沒作用。可是,有些人天真地幻想擁有“生活中的一支修正液”。不少吸毒者哪個不是因為好奇想試一試呢?可又有誰知一腳踏下去了,再沒有可能從中掙紮出來。他們在吸毒時,總會有這樣幼稚的幻想:明天不再吸毒了,這次是最後一次。這是為何呢?因為他們執迷不悟地認為人生真的有一支“修正液”,可把錯誤掩蓋得一幹二淨。就拿我們班來說吧,好多同學,從來不進網吧的,也許是朋友帶著,也許是想去看看熱鬧,一個接一個迷上了網吧。從此,在這個歡樂的五(4)班的背後,網吧卻像毒蛇一樣吞噬著我們的心靈。上學時,一有時間,那些愛上網的同學就圍在一起談論著網吧的遊戲:繪聲繪色地描述那光怪陸離的影像;滔滔不絕地講述那驚心動魄的傳奇;接二連三地述說激動人心的闖關,扣人心弦的探險。是的,大家完全迷住了,腦子全

被網吧占據了。一有時間,他們就聚在一起,溜進網吧打遊戲。學習全不放在心上,作業馬馬虎虎,像灌了迷魂藥,全泡在網吧裏。從此,他們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以前,老師教育我們不要去網吧,那些同學也發誓不再去網吧,他們多次想遠離網吧,但又經不住同學的召喚,經不住網吧的誘惑,心想:就去最後一次了,看一下就走,沒關係的。因而,他們越陷越深。還有的同學不僅成績垮了,還戴上了眼鏡。這一切的問題足以證明錯誤是不可彌補挽回的。就比如對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來說吧,那些信仰宗教的人,犯錯時總會重複又重複的說“上帝原諒我的罪過吧”、“佛祖赦免我的罪過吧”..就算上帝、佛祖真的能原諒你,那又能怎樣呢?曆史依然是無法改變的。那些人並沒把自己的原罪消滅,他們隻被稱為“願上天原諒的原罪人”。人生是一張無瑕的白紙,一旦在上麵沾上汙漬,便無法再抹去。牢記吧,千千萬萬的青少年們,“一失足成千古恨”,人生沒有可以抹擦罪惡的修正液!慎重地走好生活的每一步。

上將和下士

喬治.華盛頓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一任總統。就是他領導美國人民為了自由為了獨立浴血奮戰,趕走了統治者。 喬治.華盛頓是個偉人,但並非後來人所想象的,他專做偉大的事,把不偉大的事都留給不偉大的人去做。實際上,他若在你麵前,你會覺得他普通得就和你一樣,一樣的誠實、一樣的熱情、一樣的與人為善。 有一天,他身穿沒膝的大衣,獨自一人走出營房。他所遇到的士兵,沒一個認出他。在一處,他看到一個下士領著手下的士兵築街壘。 “加把勁!”那個下士對抬著巨大水泥塊的士兵們喊道:“一、二,加把勁!”但是,那下士自己的雙手連石塊都不碰一下。因為石塊很重,士兵們一直沒能把它放到位置上。下士又喊:“一、二,加把勁!”但是士兵們還是不能把石塊放到位置上。他們的力氣幾乎用盡,石塊就要滾落下來。 這時,華盛頓已經疾步跑到跟前,用他強勁的臂膀,頂住石塊。這一援助很及時,石塊終於放到了位置上。士兵們轉過身,擁抱華盛頓,表示感謝。 “你為什麼光喊加把勁而讓自己的手放在衣袋裏呢?”華盛頓問那下士。 “你問我?難道你看不出我是這裏的下士嗎?” “哦,這倒是真的!”華盛頓說著,解開大衣紐扣,向這位鼻孔朝天、背絞⑼雙手的下士露⑽出他的軍服。“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將。不過,下次再抬重東西⑿時,你就叫上我!” 你可以想象,那位下士看到站在自己麵前的是華盛頓本人,是多麼⒀羞愧,但至此他也才真正懂得: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決不做逼人尊重的人所做出的那種倒人胃口的蠢事。

幸福

俗話說的好:“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是啊!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具有的一項傳統美德。那麼兒女怎樣對待老人才算是“孝敬”呢?首先,讓老人一日三餐吃飽吃好,有一個舒適、溫馨而又固定的居所;還有就是多陪老人聊天,想方設法充實老人的業餘文化生活,讓老人在融融的親情中頤養天年。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尊敬孝敬老人的典型事例:記得在去年,我姥爺生了一場重病,做了一次大手術,因為姥爺剛做完手術,身上插了許多粗細各異、長短不同的管子,所以姥爺一動不能動,無法自理。於是,爸爸、媽媽、大舅、小舅日夜看守姥爺,輪流值班,一小勺一小勺地喂飯、喂湯、吃藥,還要隨時安慰姥姥。經過三四個月的辛苦照顧、治療、調養,姥爺終於出院康複了。這,就是親情所賦予的奇跡。 還有一件事就發生在近期不久。一天,我姥姥抱著我舅舅家一歲多的小表妹倩倩,給她喂飯,正準備往凳子上坐,可是一不留神,姥姥抱著倩倩一起跌倒在地上,倩倩坐在姥姥腿上安然無恙,而我姥姥上了年紀,可經不起這一摔,不禁哎呦哎呦的叫喚,倩倩卻“哇”地一聲哭了起來。“小寶貝,你又沒摔著,你哭啥?”我不禁問她。“奶奶跌倒了,奶奶不怕,奶奶起來,奶奶坐坐..”頓時,我被小表妹短短幾句話所震撼。在這幼小的心靈裏,卻也深深紮下了中華美德的根。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孝敬老人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現在起,做一個體貼、關心、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奴隸和哲學家

今天下午,我在《讀者》裏麵看了一篇短文,名字叫做《奴隸和哲學家》。裏麵講了一個精彩無比的故事,使我懂得了一個人生中的重要的大道理。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事:一個波斯奴隸和幾個人同坐一船。那個奴隸從沒見過大海、也沒坐過船,所以一路上哭哭啼啼,大家都沒辦法安慰他。結果被哲學家拋下大海,沉浮了幾次才拖他上船,之後他就不再作聲了.. 看完《奴隸和哲學家》,我深受感動,還悟出了一個道理,就是來自那個哲學家最後說的那句話:“你們想,他原先不知道滅頂之災的痛苦,所以才想不到穩坐船上的可貴。大凡一個人總要經曆過憂患才會知道安樂的價值..”是啊!一個人活著總要受過患憂才會知道平常生活的幸福。比如我以前作業完成得很晚,所以覺得學習很枯燥很痛苦。但當我生了病不能去學校讀書、躺在床上很無聊時,我才感悟了;原來學習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生病時不能看書學習,才是最無聊、最痛苦的時候。人就應該這樣,隻有用更糟的事情來與現狀比,才能感到快樂、感到能正常生活的可貴性。 現在有些人不珍惜和平,總要挑起事端、挑起戰爭,當戰爭來臨時,他們才會知道和平的幸福,可那時已經不能挽回了,所以大家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啊!

文言

如果要把語文、數學、英語三科按喜歡程度來排個座次,恐怕在大多數人心中,語文是不怎麼受歡迎的。別的不說,單就是那文言文就夠煩惱人的。可是在我看來,文言文卻是那麼的美妙。 為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文言文很簡練。寥寥數字,就可以把我們要十幾字才能勾畫出來的場麵完全展現開來。《三峽》中描寫"春冬之時"寫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從這八個字你是不是就已經感受到了那水之清、樹之榮、山之高、草之盛呢? 其次,文言文很優美。記得《滿井遊記》中描寫水麵波光的句子嗎?"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真的很佩服袁宏道,竟能想出如此新穎之比喻!以鏡子反射的清冷光輝作比水光,甚至讓我體會到了那初化的水中的絲絲涼意。唔,真是有點身臨其境之感啊! 這些或許隻是淺層的感覺,文言文中傳達出來的精神品質才是令我真正喜歡上它的原因!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以文傳情,以文抒懷。從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從李賀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到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從韓愈的"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到龔自珍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為國為家為天下,一紙筆墨傳了多少愛國情,抒了多少淩雲誌,歎了多少未了願! 曾在課外有幸拜讀一些優秀的先秦時期的文言作品,那其中又有另一番精、氣、神!老子的"上善若水"讓我感受到了水的不凡、柔的偉大;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讓我看到了一個正人君子應有的品格;孫子的"兵之五事,一曰道,二曰天地,三曰將法"同樣讓我見識了一個軍事家的雄才大略,以及在戰爭中也不忘"道"的真知灼見。 從這些文言中,我看到了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智慧的大家。每讀起它們,我總認為自己在與他們對話。每一次的對話總會讓我收獲點滴感悟。這一點一滴,就是我成長的見證。 從文言中,我領悟!與文言做伴,我成長!

謊話不可說

小時候,我們常常被教育說,做人要誠實,不可說謊話。因為說謊有種種危害。小時候大人經常給我們講《狼來了》的故事以及小學語文課上學過的《列寧的故事》都告訴我們做人應該誠實的道理。可是,我認為謊話未必不可說。 世界上的謊話未必都是昧著良心去欺騙別人的,也不一定是栽贓嫁禍的。謊話有時是“出於禮貌而不得不說的謊”,我們不妨稱之為“善意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