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治療延緩衰老食療方(1 / 3)

第一章 治療延緩衰老食療方

防衰老和抗衰老,既是延緩衰老的兩頂主要對策,也是增長人壽的決定因素。兩者一防一治,相互相承。雖然在各自的目標上各有側重,但其總體方向是一致的,有些基本措施,特別是在改善飲食方麵,對兩者都是十分重要的,甚至被認為是最關鍵的。

飲食療法可延緩衰老

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與繁衍,在與大自然的生產鬥爭中認識了許多動物、植物,它們既可充饑飽腹,又能防病治病,從而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通過曆代醫藥學家的總結,逐漸發展成為一門具有中國特色的《食療學》。

到目前為至,被認為即可充饑飽腹的有鹿肉、蛇肉、芝麻、蜂王漿、人乳、牛乳、紅棗、蓮子等等。縱觀這八百多種動、植物,可以歸納為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的性味多屬甘平或甘溫,功能補氣、補血、補陽或補陰。據報道,蜂王漿能刺激間腦、腦下垂體和腎上腺,促進組織的供氧和血液循環,從而振興漸衰的生命活動;芝麻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可防止過氧化脂質的生成,增加細胞分裂次數,延長細胞生命期,並可淨化活細胞的外環境。蛇肉含有能增強腦細胞功能的穀氨酸和能清除疲勞的天門冬氨酸以及多種可防止動脈硬化的不飽和脂肪酸。這些研究結果表明,蜂王漿、芝麻、蛇肉均有延緩衰老的作用。這也證明古代的中醫藥學者所提倡的利用“食療”以延緩衰老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需要一提的是,曆代名醫對於延緩衰老的食療都一再強調“忌生冷油膩”。所謂油膩,是指高糖類與高脂肪類,如肥肉、油炸糕餅、糯米甜品、油拌冷菜、雪糕、甜筒等這些脂肪、高糖類的飲食,使人易患肥胖症、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老年性癡呆、結腸癌等。據報道,美國自1964年大力進行飲食改革,1970年後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到1975年,腦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87%。國內長壽老人調查說明,長壽老人的脂肪與糖類的攝入量都較少,多數體態清,10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沒有一個是胖子。以上例子說明,低脂肪、低糖、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有利於健康長壽。目前,被認為具有延緩衰老功用的動植物中,它們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無機鹽與維生素,而脂肪、糖類的含量卻很少。這種現象與規律,對於尋找抗衰老中藥與食品是有一定的啟迪意義。飲食療法之所以可使衰老推遲,其機理也與此有關。

“忌……油膩”之說已為世人所認識和接受。但是,營養不良所引起的消瘦(比標準體重少20%的瘦人),其死亡率並不比胖人低。目前有些經濟落後的地區(如非洲),人的平均壽命僅40歲以下,相當歐洲中世紀水平;1977年日本男子平均壽命為72.9歲,而同處於東南亞的越南,男子平均壽命僅43.2歲。這些差異無疑與營養狀況有密切關係。此亦表明:人體攝入的營養特質應與人體所需(或支付)的能量相平衡,如果失去平衡,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健康,引起衰老。所謂科學膳食即指此而言。

抗衰老的食療原則

治法上著重調補脾腎:上已述及,引起衰老的原因有二大類,(即內因、外因),但內因是主要的。內因中又以脾、腎為主。人體生命活動的維持主要是依靠營養物質。脾有消化、吸收功能,能把食物中的精華(即營養)輸送到全身;腎為先天之本,是藏精之髒,但腎所藏之精,來源於飲食的不斷補充,故有“後天養先天”之說。這就告訴人們,在調理脾腎的同時,首先要注意脾胃的功能。古有“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之說,說明了調理脾胃的重要性。當然,人的衰老與心,肝,肺、氣血、陰陽等亦有關係,故此,宜根據患者當時的具體情況(特別是患者的體質),遵循中醫理論而立法。

選藥時應考慮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老年人胃腸道的分泌功能減弱,各種消化酶含量降低,胃腸張力下降,蠕動緩慢,兼之自身調節機能、解毒機能、新陳代謝等各種生理機能衰退,因此,在選藥方之時,除要遵循組方原則外,還要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來選藥,中國科學院自1958年與中醫研究院共同開展抗衰老選方工作,從中總結出許多選方原則,此項原則亦適合於本書的食療選藥原則。現摘錄其中部分內容供讀者參考:①有益無毒,②藥性平和,③不礙消化,④不選礦石,⑤易采價廉,⑥製法簡單,⑦服用方便,⑧容易貯備,⑨不易變質。實踐證明,以上的選藥原則基本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但在具體運用時絕不能違背辨證論治的原則。

用量從輕:老年人內髒的應急能力下降,對藥物的耐受性也隨之下降,兼之延緩衰老的中藥與食品多有滋膩或滯氣的副作用,因此,對於抗衰老食療的選藥用量,以輕量為妥。據報道,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采用補腎抗老中藥清官壽桃粉劑做鵪鶉壽命試驗(以維生素E作對照),結果表明,0.5%壽桃粉組,5%壽桃粉組平均生存時間分別比對照組延長70.1%、11.3%。實驗400天,0.5%壽桃粉組鵪鶉的存活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表明0.5%壽桃粉劑的延壽作用較好,5%壽桃粉劑的作用較弱。但也不是說,劑量越少,延壽作用就越好,究竟以多少用量為宜,目前尚未有統一的標準。一般而言,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用量應為成人量的四分之三,或取藥典標準劑量的最輕量,七十歲以上老人,用量應為成人量的三分之二,八十歲以上老人,用量應為成人量的二分之一,以上用量法則是參考《抗衰老中藥學》(陳可冀主編)而定,讀者可據本人的實際情況予以增減。這樣,才能達到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療目的。

遵循“慢病慢治“的原則:古有“治外感如將,治內傷如相”之說,其意是說,外感之類病證,起病急驟,病邪在肌表皮毛,尚未傳入髒腑,故可按將軍打仗那樣,通過“汗”法,一鼓作氣,把病邪迅速驅逐出去。但內傷卻不同,內傷多屬髒腑虛損之證,病位在裏,病情複雜,故此治之要像丞相治國那樣全麵考慮,綜合運用,不能急於求成,而須假以時日,此即“慢病慢治”的特點,人類衰老的病機是髒腑虛損,氣血不足,或則陰陽耗損,神衰精竭,皆屬內傷之證,故需遵循“慢病慢治”的原則以防治衰老(具體治法及用藥詳見各論)。

抗衰老食療方粥、湯、飲

(1)石決明綠豆粥

【原料】石決明90克,杭菊花30克,綠豆90克,冰糖適量。

【製作】將綠豆洗淨,清水浸漬2~3小時,以浸透發脹為度,石決明、杭菊花洗淨。

把石決明、綠豆放入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3小時,至綠豆糜爛時,放入杭菊花、冰糖,再煮半小時即可。隨量食用。

【功效】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適應症】老視眼屬於肝陽上亢者,症見視物昏蒙,目脹腦熱,頭眩耳鳴,煩躁易怒,舌紅苔少,脈弦長有力。亦可用於老年充血性青光眼屬於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者。

【禁忌】該粥的味道清香微甜,若再加少許食鹽,其味則更加清甜,且有利於治病。

該粥治證係因,肝鬱化火,灼傷陰精,久則肝腎陰虛,以致肝陽上亢而出現上證,治宜平肝潛陽為主,並需清肝明目。其中石決明含有16種氨基酸,以及鈣、鐵、鎂、碘等,性味鹹寒,既能平肝潛陽,又能清肝明目,故重用為主。菊花性味甘苦微寒,既能平肝熄風,又兼能明目,可增強石決明清肝明目之力,石決明質重,能降泄上亢之肝陽,菊花質輕,能引藥力上頭目,兩藥相伍,相輔相成。綠豆甘涼,功能清泄肝熱,明目退翳,綠豆並能降血脂,防治動脈硬化,因此,甚宜老視病者之食用。冰糖之用,旨在調味,故少量用之。該方並能引血下行,故亦可用於老年充血性青光眼。

(2)牡蠣粥

【原料】鮮牡蠣殼60克,鮮牡蠣肉30克,小麥60克,黃芪30克,紅棗30克。

【製作】將鮮牡蠣洗淨,取殼及肉;小麥先用清水浸漬1小時,洗淨;紅棗(去核)、黃芪洗淨。

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2~3小時,至小麥糜爛成粥,調味即可。隨量食用。

【功效】養陰、補氣、止汗。

【適應症】老年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屬於氣陰兩虛者,症見自汗或盜汗,或二者兼而有之,伴短氣乏力,心悸心煩,夜臥不安,形體消瘦,舌淡紅苔白薄,脈細弱。

【禁忌】心火熾盛或肝火上炎者忌食用該品。

該粥治證係因氣陰兩虛所致,氣虛衛弱,腠理空疏,津液外出則自汗;陰虛內熱,迫津外出則盜汗;治宜養陰、補氣同時並舉,才能達到止汗的目的。其中鮮牡蠣肉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A,B、D、E)、銅、鋅、鈣、磷等,性味甘鹹而涼,既能滋補陰血,又能養心安神,補中兼清,陰虛有熱之盜汗心煩,形體消瘦者甚為適宜。黃芪性味甘微溫,善於補氣益衛,固表止汗,氣虛衛弱之自汗乏力,舌淡脈弱者甚為適宜,兩藥相伍,氣陰兩補,均為主藥。牡蠣殼養陰潛陽,助牡蠣肉之養陰止汗。小麥性味甘涼,既能養心陰以止盜汗,又能補心氣以安心神。自汗與腠理空疏有關,故又選用紅棗配伍黃芪補脾氣以實腠理,此亦治病求本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