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多情,蘇軾的名片
我打開名片盒,要找他的名片。
李白。放蕩不羈,不畏權貴,一生漂泊。不是這張。
辛棄疾。戎馬生涯,保家衛國,抗敵禦寇。不是這張。
陶淵明。一生淡泊,東籬采菊,忘卻風塵,也不是這張。
找到了!是這一張!蘇軾的名片上,沒有過多的介紹,隻有兩個字:多情。
這世上最怕的不是最深的仇恨,而是無情。
同樣,世上最珍貴的情感,是多情。
東坡博帶廣袖,一手持觴揮灑半空:“多情卻被無情惱。”
好一個東坡,好一個多情的東坡!
東坡的名片上赫然寫著“情留酒食”。對於酒食,古人各有自己的看法,孔子說:“飯疏食飲水。”而且認為“樂亦在其中矣”。而東坡則不然,他津津樂道於酒食,與他的詩一起名垂千古,甚至為婦孺皆知的,還有“東坡肉”。他在嶺南大呼“日啖荔枝三百顆”,又跑到寧波吃湯圓。東坡把情留於酒食上,並不是說他是一個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之徒。而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他不僅留給世人一篇篇絕妙的好詞,不僅留下了一個大詩人的光環,他更加將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喜好留傳了下來。於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東坡不僅僅是豪氣萬丈的東坡,更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鮮活的人。
東坡的名片上,赫然寫著“縱情山水”。他在快哉亭吟唱“黃州快哉亭上快哉風”。即便被貶謫之後在武昌九曲亭還反問一句:“茲欲以成吾亭邪?”連其弟子由也誇讚他“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蘇軾把自己的性靈留在了山水之間,在世俗間追名逐利之時,他渡過欲望之瀚海,用自然來抵禦外在的世俗的侵蝕,他把情留在山水之間,追尋生命的渴求。
東坡的名片上,還寫著“情留女人”。這樣的感情,不似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憤恨。他在妻王氏墓前,潸然淚下,感歎“十年生死兩茫茫”。其妾蘇雲常為之彈奏“花褪殘紅青杏小”。雲常死後,蘇軾終生不複彈此曲。有愛慕蘇軾的女子因相思成病而終,蘇軾為之作一曲:“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留在女人身上的情感,每一份都是真摯而深厚的。可見,蘇軾這個詞人也有兒女情長的時刻。
多情,是蘇軾的名片。如果用“專一”來形容蘇軾確實不夠恰當。然而綜觀古代文壇,什麼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我以為大丈夫多情才是真性情!蘇軾的名片上,情留酒食,縱情山水,情留女人。正是這些,才構成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蘇軾;正是這些,我們才能感受這個鮮活的詩人的方方麵麵。“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的名片上寫著“多情”兩字。大丈夫當如是!
《麵對大海》
我這人一生和大海有不解之緣。小時候生在浦東東海之濱的一個小村。老時又離鄉背井去了美國,家就在大西洋岸邊的新澤西州。一生中一次又一次地麵臨大海,但是有兩次卻是難以忘卻的。十一歲那年,哥哥突然失蹤了。父母焦急地四處打聽下落。後來有人告知,說他可能去了海邊的平湖鎮,想搭船去舟山島。父親帶著我,匆匆趕到平湖,隻見海灘上停了許多木船,隻等潮水一到,它們便可揚帆遠航。父親和我赤了腳在海灘上,走到一艘又一艘的木船邊,向船夫們詢問。我們不知不覺地離海岸線越來越遠了。突然,潮水湧來了,很快地淹沒了我的小腳背。父親說了一聲:“不好,趕快回去。”他攙著我的手往海岸急奔。想不到海潮是那麼迅猛!不要大海無情人有情冰子幾分鍾,海水已浸到我的足踝。我不敢怠慢,喘著氣跟著父親飛奔。快近海岸時,海水已到了我的膝部。父親忙緊緊地抱起我向岸邊衝去。等到父親和我上了海岸,回頭一望,海潮已有兩米多深,有力地把木船托起,每隻木船揚起了白帆,準備開航。父親輕輕地說了一聲:“好險啊!”。沒有父親,也許我被海水衝走了。海是那麼神秘、險惡。幾千年來,不知有多少人被大海吞沒了!對海的恐懼和對父親的感激一直伴隨著我。五年前,我的兒子從美國東岸的羅格斯大學轉學到西岸的洛杉磯大學。我們駕車橫貫美國四千英裏。一到洛杉磯大學,放下行李,便去了有名的聖塔莫尼卡海灘去遊覽。聖塔莫尼卡海灘終年陽光燦爛,碧藍的海水在陽光下閃亮。海灘邊的細沙上躺著許多女人,她們穿著花花綠綠的比基尼泳裝。留著長發的時髦青年踩著溜冰鞋在岸邊滑行……我無心觀望歡樂的景像,卻坐在一個冷僻的海邊岩石上遙望大海。啊,太平洋。我終於到了你身邊。這麼多年,我生活在美國東岸的大西洋邊。望著無邊無際的太平洋,我似乎看到了彼岸———中國!我好象看到了上海的東海之濱的故鄉,海灘上,有一群光身的孩子在揀拾黃泥螺。累了,他們躺在海灘上歇一歇,餓了就拿出一個飯團啃幾口……孩子中不是有我童年的身影嗎?現在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坐在太平洋的彼岸,麵對大海,正想著故鄉的人、事、情。
海是那麼遼闊。我麵對大海,隻覺無奈,無力。大海分隔了多少代的多少人。我忽發奇想:如果地球的五大洲正如“版塊學說”所言,原是連成一片的,後被大海分隔。那麼會不會像科學家所言,五大洲正在重新靠攏呢?真是這樣,世界或海峽兩岸連在一起,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麻煩了。
上帝是公平的
上帝是公平的
我曾埋怨過
腳底發黃的布鞋
踏不出
青春的活力
直到我發覺
霍金咕呀的輪椅
嵌出深深的曆史痕跡
我曾咒罵過
臉邊黝黑的胎記
映不出
美麗的臉龐
直到我看見
全身黝黑的黑人
露出甜甜的美麗微笑
霍金是不幸的
在他風華正茂時
卻隻能搖動一根手指
黑人是可憐的
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正也抒寫著
他們的血淚史
我想
上帝是公平的
當一扇門關閉
必會有另一扇門的開啟
就像
霍金的《時間簡史》
就像
非洲滿地礦藏
當他們失去部分時
便會有更多的機遇跟隨
於是
我相信
上帝是公平的
終有一天
我也會發現
其實
臉邊的胎記
是母親的愛撫
腳底的布鞋
是為了
腳踏實地
我相信
上帝是公平的
包容(一)
兒時我的調皮、任性,使得全家束手無策,而媽媽,則總是能用故事管住我的調皮,用搖籃曲壓住我的任性。
人們常說,母愛可以包容一切。媽媽用她的愛,包容著我的調皮、任性,包容著我的一切。
包容有寬容、大度,不計較,有氣量的意思,像是媽媽的愛。
(二)
耶路撒冷有哭牆--猶太教的聖應邀地。猶太人在那裏為自己民族的苦難,默默哭泣,靜靜哀悼。
耶路撒冷有清真寺--穆斯林的家。他們在那裏讚美自己的真主安拉。《古蘭經》經文響徹雲霄。
耶路撒冷有教堂--天主都傳道場。信徒們在這裏向上帝表達自己的虔誠與感恩。唱詩班的合唱不絕如縷。
這就是耶路撒冷的絕唱,哭泣,誦經與唱詩的合聲。
作為三大宗教的發源地,耶路撒冷神奇地包容了它們。這三種不同的甚至有時是針鋒相對的宗教在這裏呈現出不可思議的和諧,仿佛渾然天成。耶路撒冷正向我們展示她神奇的,不可思議的包容。
包容有一並容納,接受不同意見的意思,像是耶路撒冷的絕唱。
(三)
東方有這樣一個神奇的民族。
他們是龍的傳人,懷揣著飛天的夢;
他們有著相同的黃皮膚,黑眼睛,有著相同的善良和與世無爭;
他們是黃河的孩子,是炎黃的子孫。
他們造就出一種神奇的文化,博大、無盡,可以海納百川,包容一切。
這不是華夏文明--“包容”的文明。
屢有“外族”入侵這裏,飛揚跋扈,揚言要顛覆這裏的文化,改寫這裏的文明。
然而這裏寬容地接納了他們,沒有與他們計較。而是慢慢地消化他們,包容他們。把他們化為自己的營養,為自己添上奇異瑰麗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