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地存在於社會上的,你的生活中有上司,有同事,有長輩、晚輩,有親朋好友,有陌生人甚至有矛盾很大的對立派……
上司惟我獨尊,同事愛嫉妒,朋友之間無顧忌,異性之間忌諱多,長輩愛擺老資格,老人說話好夠唆,晚輩現念新、講派頭,與長輩之間有代溝,與有矛盾的人說話稍不留神就會導致新的“戰爭”,使矛盾升級……同各種不同身份的人相處,應該學會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對別人說話就像請別人吃飯,每個人的口味是不同的。別人喜歡哪道菜,你就給他送哪道菜,別人吃的好會對你產生好的評價,也就會對你進行讚譽。
怎樣與上司閑聊
我們來看一則幽默小品。
老師:湯姆,請用大喊大叫和輕聲細語各造一句。
湯姆:爸爸在媽媽麵前大喊大叫。
老師:那輕聲細語呢?
湯姆:爸爸在經理麵前輕聲細語。
老師:
從這則幽默小品中可以看出,下屬在上司麵前說話同家裏相比,是內外有別的。同家裏人說話或是其他親朋好友聊天,可以不分場合,可以大喊大叫,無所顧忌。同上司在一起彙報工作也好,閑聊也好,所用的語氣應該是輕鬆舒緩的語氣。如果你認為你有許多重要的工作要做,同上司東拉西扯地閑聊,沒有多大的意義。因此顯得心不在焉,如果你這樣認為,那真正是大錯特錯了。同上司一塊閑聊,多數是上司故意安排的。閑聊能增加上司和下屬之間彼此的了解,也能增加感情的融洽。如果你心不在焉地哼哼嗬嗬,上司認為同你這種人閑聊很累。正確的做法是,上司無論扯到什麼話題,你都該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談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上司所閑扯的話題你很陌生,你也不要掃上司的興,應該說:“我對哪方麵不熟,真遺憾。” 或“這領域我很陌生,聽您這一聊,很有意思的。” 等等,也可以把話題扯到兩個人都熟悉的方麵來,比如你和上司都是足球迷,可以談最近的幾場足球比賽。一談到球賽,對某某隊或某某運動員的評價,什麼時候該進球卻又造成失誤等,兩人難免有些分歧、爭議。有分歧時,不要強迫上司同意你的觀點。不要認為上司的觀點大錯特錯,就說出不好聽的言語,什麼:“晦,你這人眼光真不行。” 什麼:“你這欣賞水平越來越倒退了。” 這些話,上司聽了肯定不順耳,爭論到激烈處時,也不要大喊大叫,張牙舞爪,一掃閑聊那種輕鬆愉快的氣氛。
有的上司,同你閑聊時,還喜歡談到他過去的光輝業績,也許在你聽來並算不上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但勸你不妨對那些時過境遷之事讚許幾句。上司聽了一定會心花怒放。常言說:“霧裏看花,花也在看霧。”上司通過閑聊觀察了解你,你也可以觀察推測你的上司。閑聊,是取悅上司的一條好途徑。有時同 上司閑聊,還會有多個同事在一起,這種場合,你同 上司不要表現得太熟,呱呱地說個沒完。也不要表現 得太冷,自始至終悶聲不響地當聽眾,如果你實在找 不到合適的閑聊話題,那麼就聊你家和孩子,這也是 上司和同事共同關心和感興趣的話題。
閑聊不同於彙報工作,不需要你條理清晰、有層有次,有輕有重。也不需要一本正經、一臉嚴肅。閑聊的語氣是隨意性的,並時常伴隨著愉快輕鬆的笑聲。但同上司閑聊時,也不可把一句話或一件事翻來覆去地聊,常言說好話三道淡如水。我們來看下麵這則有趣的故事。
馬克與妻子一邊陪老板喝咖啡,一邊閑聊,聊著聊著,馬克想講個故事給老板和妻子及其他幾位作陪的同事聽。但他一開口講,妻子一聽,清楚地記得這個故事馬克早已給大家講過了,便在桌下用腳踢了他一下,示意他換一個。可丈夫居然毫無反應。於是,妻子又給了他一腳,並深信這狠勁的一腳一定會使他明白。可故事仍在繼續。妻子無可奈何,心中暗罵:“這頭蠢驢!”過了一會兒,故事卻莫名其妙地中斷了。馬克的臉上顯出痛苦的表情,然後苦笑著說:“對不起,我忘記早已講過它。” 一會兒,音樂聲起,妻子與馬克步入舞池。妻子邊跳邊埋怨說:“怎麼這麼慢才領會我的意思,在你們老板麵前丟臉,踢你活該廣“你說什麼?” 丈夫不解地問:“你一踢我,我馬上停下了,還嫌我慢?”“可我踢了你兩次,第二次過了好一會你才停。”妻子反駁說。忽然之間,兩人立刻意識到了什麼,立即返回到餐桌旁。那位老板一臉的無奈,笑著說道:“沒什麼,當我挨到狠命的第二腳的時候,我意識到夫人這兩次信息都不是傳給我的,所以我十分嚴格地執行了夫人的命令,把它原封不動傳給了馬克。”
倒黴透頂的老板無意中領教了夫人腳法的厲害,可又實在無可奈何,但馬克卻在老板麵前出了洋相。
從以上的故事中我們應該看出,即使是閑聊,也要善於察言觀色,老板聽他講故事,是必不會聽得很有興趣的,如果馬克注意到老板和妻子的反映,老板和他就不會挨腳踢了。
與同事說話怎麼說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辦公室的是是非非每天都發生著,你可能是個很有正義感的人,忍不住要挺身而出“匡扶正義”,也可能你是個外向型的人,眼裏看不慣嘴裏要說出來,也可能你是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閑事少管的人……不管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都得要和同事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相處下去。這就需要你要在他們中間塑造一種受歡迎和欣賞的說話,以便使身邊的同事都不至於小看你抓住你的某個話柄找你的麻煩。
與同事相處,太遠了當然不好,人家會認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了也不好,容易讓別人說閑話,而且也容易令上司誤解,認定你是在搞小圈子。所以說,不即不離、不遠不近的同事關係,才是最理想的。
雖有人說“好朋友最好不要在工作上合作。”,但大家都是打工仔,聚在一起工作絕不出奇。
一天,公司來了一位新同事,他不是別人,正是你的好友,而且,他將會成為你的搭檔。上司將他交托與你,你首要做的是向他介紹公司的架構、分工和其他製度。戰戰兢兢?太敏感了,放輕鬆點,就當他是普通的同事吧,這時候,不宜跟他拍肩膀,以免惹來閑言閑語。
總之,大前提是公私分明,記著,在公司裏,他是你的搭檔,你倆必須忠誠合作,才可以創造良好的工作效果。
私下,你倆十分了解對方,也很關心對方,但這些表現最好在下班後再表達吧,跟往常一樣,你倆可以聯袂去逛街、閑談、買東西、打球,完全沒有分別,隻是,奉勸你一句,閑暇時,以少提公事為妙,難道你一天8小時工作還不夠嗎?
當一位舊同事吃回頭草,重返公司工作,你有必要注意自己的態度。
首先,你得清楚,這位仁兄以前的職級如何?與你的關係怎樣?他的作風屬哪類?如今重返舊巢,他的地位會改變嗎?
要是對公司不滿,請留意他的行動。細心地觀察他,若遇上他故意弄亂文件和工作程序,請—一收拾,但要保持緘默。一則不會傷感情,二則公司亦未必多謝你。
若對你不滿,對方的不理不睬,或故意懶散,你也隻得默默忍受,記住,反正他快要消失,就耐著性子吧。
某位同事生性暴躁,常因小事就“嘮叨” 不已,雖則事後他會不把事情放在心上,但事前的粗聲粗氣或激烈反應,卻叫你難以忍受。
對付這種脾氣剛烈之人,你要以靜製動,等到事情明朗化,對方的態度變平和下來,你再擺明事理,就不會再受雷霆之怒了。
有同事表示要請客祝賀你什麼,應該不應該答應?
當然要答應,否則就是不賞麵子,不接受人家的好意。不過,答應之餘,請考慮:對方一向與你投契得很,純是出於一片真心?還是彼此隻屬泛泛之交,此舉隻是“拍馬屁”?前者你自然可以開懷大飲,後者嘛,吃完之後最好反過來做東,既沒接受他的殷勤,又沒有得罪對方。
許多公司有歡迎新同事和歡送舊同事的習慣,身居要職的你,應否熱烈支持這些行動?
歡迎會目的是聯絡感情,歡送會則表示合作愉快或感謝過去的幫忙。所以,前者你不必一定出席,除非你的工作崗位是公關人事部。這樣才顯得你有獨特風格,何況既是新同事,還愁沒有機會互相了解嗎?不認不熟的,有什麼好說的?
與朋友說話怎麼說
自古就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的說法。所謂“同類相聚”,就是指有相同性格、氣質、愛好、誌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彼此互相影響、相互幫助、相互慰藉。親情、愛情、友情,猶如三個美麗的光環始終籠罩著我們的一生,一個真正的朋友,能夠與你共同談理想、談誌向、談一些隱憂之事,能夠在你困難的時候給你關懷,給你溫暖,也能夠在你最開心的時候分享你的快樂。
我們在生活中也許有意無意地遵循這一交友之道。古時候就有這樣一種說法:要想了解一個人就先看看他的朋友,見到了他的朋友就可知其十之八九了。即使你對自己說:“我已經很成熟了,決不會輕舉妄動。” 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遲早你將從思想到行動都被周圍的環境所同化。
跟朋友說話,要真誠實在、和氣,但這並不等於不講究說話技巧,話說得好,可以加深朋友之間的感情,話說得差,不講究方式,遲早會疏遠朋友,甚至得罪朋友。
在中國,中庸之道是一種至高的作人法則,掌握了這種方法,便會在生活中遊刃有餘。交友也講中庸,除了“談而不厭”外,還要“簡而文”,“溫而 理”,簡略但是文雅,溫和且合情理。
“溫文爾雅,然後君子”,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在他的陋室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他的陋室裏,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一切都是那麼簡單,真有一種儒雅、溫和的味道,讓人向往。
孔子常拿他的益者三友和損者三友,來分定君子和小人,且不說這種分法的正誤,但多交“益者三友”是沒錯的,而做朋友的“益者三友”也是沒錯的。
友直,直的本義是“正見”,即目光直射之所見。但直比正難得多,正是正直,即心裏不拐彎;直則是直率,心裏不拐彎,嘴上也不拐彎,心口如一才叫“直”。直,一般是古代仁人誌士,賢明聖人的專利,敢於直率地對待朋友,也喜歡朋友直率地對待自己,說自己“聞過則喜”。如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已不多了。雖說直言利於行,但忠言逆耳,聽起來並不讓人舒服。
直言,對自己來說真的沒什麼“好處”,中國人講麵子,愛麵子,直言卻大有傷麵子的嫌疑,所以大部分人寧肯在心裏或背後嚼咕,也不直言不諱。其實“敢於說真話的人,倒是你難得的好友。”
因誌不同、道不合而斷交,這是正常的事情,但要做到平平靜靜地與朋友絕交不是容易的事。在與朋友絕交時不應說他人的壞話,因為這樣一方麵等於承認自己沒有交友的眼光,根本看不準交友的對象;另一方麵說了別人的壞話,別人也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反唇相譏,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擇友漫無目的,隻要在一起飲酒,便稱兄道弟,視為密友,這種酒肉朋友其實是靠不住的。一旦遇事翻臉,立即口出惡語,互相謾罵不休,成為仇人。所以交友時,一定要慎重,即使絕交了也不要惡語傷人。否則,你就是沒有風度之人,沒有人敢接近你。
與戀人說話怎麼說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隨。”這是一首歌裏唱的。相信許多人都唱過,而且每個凡塵中人,都難免為情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