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懂生活懂選擇 1
——遠離不良的生活習慣
為了身心健康,養成良好的習慣,在習慣路口的“紅燈”前及時刹車是明智之舉。
孟母三遷為什麼?怕兒子在不良的環境中染上惡習,難以教化成有用之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這個道理。一個良好的環境,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不好的環境,是養成惡習的溫床。
焦慮是健康心靈的魔障
我們應該以淡泊的心境看待人生,即使自己的既定目標沒有實現,也不要太“傷感”,因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換一身衣服,跟著音樂大唱大跳,或者閉上眼睛,邊聽著典雅的音樂邊“靜坐”。暫時“離開”一下自己,悶氣亦會隨之減少。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化和工業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人們幾乎一直要承受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和衝突。工作難找,下崗失業,做生意或炒股隻賠不賺、升學屢試不中、人際關係難處或家庭破裂……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現實中的種種困難和不順之事無情地擺在許多人的麵前。在這種狀態之下,要始終維持一種平和的心境,似乎已是遙遠的夢。
1.避免心理疾病
心理學家認為,在不同的生活階段,不同的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焦慮情緒。實際上,這也不全是壞事,因為焦慮常常使人鼓起勇氣麵對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戰。然而現代社會的超負荷的生存壓力往往會使人感到無所適從,難以把焦慮控製在積極狀態下。由於長期的緊張、恐懼和患得患失,焦慮情緒會繼續發展,成為心理疾病。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心理疾病表現多種多樣:極度沮喪、產生幻覺,不時的空虛、無助感,頭疼等,如果這些病嚴重到足以幹擾日常生活時,就要接受心理醫生的治療。另外心理疾病還可表現為:
(1)外遇
外遇實際上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是破壞性心理影響了人的正常思維判斷。除了原來的婚姻不幸造成的外遇外,大多數的外遇都是當事人心理上出現了問題,一種病態心理使他或她做出了違反常規的事情。所以,對待外遇一定要分析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對待,不能一刀切。
(2)強烈的孤獨感
感到孤獨是一種輕度的心理疾病。人本來就是一種群體的動物,合群,保持正常的社交活動,就會使人感到快樂;如果不願意與人交往,而把自己封閉起來,就會產生孤獨感。有了這種感覺,人就會越來越孤僻,越來越不願意和人交往,就成了病態人生。
(3)碰到重大事情無法自行判斷
重大的事情,正常的人都會作出正常的反應,作出正常的判斷和應對。而心理出現疾病的人就不知道該怎麼辦,會出現優柔寡斷,思維陷入自相矛盾的狀態。這就是說,自己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使其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
(4)始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又沒有其他合適的友人協助
心理正常的人都會結交一定的朋友,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向朋友討教,請求幫助。而心理病態的人是沒有朋友的,他總是好高騖遠,覺得沒有人配得上與他交往。對待工作也是一樣,沒有一件工作是他滿意的,他總是生活在失意的狀態之中,他對一切都不滿意,也就永遠生活在不滿之中。
(5)人際關係不良
心理不健康的人肯定不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他不能與人合作,他不會相信任何人。
(6)經常失眠
心理不正常的人,總是想入非非,由於不能在現實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就會在幻想中靠做白日夢來滿足自己。他始終生活在幻境之中不能自拔,分不清白天和黑夜,興奮和抑製神經發生紊亂,失眠就是常事了。
人生短促,容不得我們有多少時間與煩惱糾纏,不能讓煩惱伴隨著自己去迎接嶄新的太陽。
2.淡泊名利
要克服煩惱,就要淡泊名利,使自己快樂,以輕鬆的心態迎接新生活。
要淡泊名利。我們常常為欲望而感受人生之累,為欲望而慨歎人生之短促。
名譽、官位、財產、身體等欲望成為人們煩惱的主要來源,欲望使你陷入無底的深淵。我們應該以淡泊的心境看待人生,即使自己的既定目標沒有實現,也不要太“傷感”,因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隻要付出了努力,曾經拚搏過,奮鬥過,就會擁有充實、幸福的經曆。
淡泊給予你蒼白的外表,卻讓你擁有了一個充實、坦然、意蘊深厚的人生,它將絢麗多彩的欲望拒於心靈的天空,讓自己的靈魂在平靜的家園中安然入睡,受傷的心會得到意外的修補。能甘於淡泊,以超然的心態把握人生,就超脫了世俗凡境,品嚐大自然的瑰麗奇景和多彩的人生風景。
3.如何排遣無端的悲傷和寂寞
要使自己快樂。人們為了排遣無端的悲傷和寂寞,有人抽煙,有人借酒消愁,有人尋找刺激……這些都是用錯誤的方式填補內心的空白。要使自己快樂無憂,請參考下麵的盡快消除憂慮的方法。
(1)每天在同一時刻想使你憂慮的事,這雖然很困難,但一旦你漸漸地能控製住憂慮的情緒,它們就不會突然湧上心頭。
(2)可以解決的事情,就馬上動手努力想辦法去做。化憂慮為力量,即使事情不能完全好轉,可以部分控製,也很快樂。
(3)用各種方法分散精力。例如:找人聊天、聽音樂、看電影、看小說、吃東西、自我安慰等。
(4)要多讀書。多讀書會使你空虛的心靈充實起來,使我們從狹小的天地駛向廣闊無垠的知識海洋。
(5)要廣交友。好的朋友總是相互幫助,相互勉勵,在你遇到挫折時開導你;在你情緒低落時激勵你,在你春風得意時提醒你;在你空虛寂寞時拜訪你。
(6)要立誌向。心靈空虛的人,往往沒有追求,沒有遠大誌向。而有理想、誌向的人,會非常珍惜生活的分分秒秒。
(7)要多工作,把注意力轉移到具體工作上,而不沉溺在幻想的世界裏。
要以輕鬆的心態迎接生活。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輕鬆愉快。好心情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奔波之餘給自己留點閑暇,尋找和發現生命中的美好。有句很富哲理的話——“爬山時別忘了欣賞周圍的風景”,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周圍風景”的理解和讚美,不必求同,不講形式。請你記住,你是你自己,隻有你自己才能讓心態好起來。
4.克服壓抑
壓抑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壓力,是身體對一切加諸其上的需要所作出的無固定形式的反映。也就是說,任何加於身體的負荷,不論是源於心理方麵(如不愉快事件)還是物理因素(如環境汙染),都是壓力的來源——壓力源,就會引起“一般適應綜合症”。事實上,隻要人們在生活中就必須扮演某種角色,而且又有許多自己不願扮演的社會角色存在,那麼便會產生壓力,人便會感到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