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1 / 3)

第一章 1

琵琶行之父母有情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是由愛情轉為親情的結點。於是,我的爸媽便將我視作上帝賜予他們的天使。在母親的肚子宮殿裏,我開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課。聽輕音樂,做有氧體操,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課。在溫暖親切的環境下,我快樂地成長著。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愛女成鳳。嚴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兩個互補的角色。厲聲訓斥我的父親在教導我的時候,總有母親和聲細語的安慰。這便是成功所在。童年,我學的東西紮實牢回,這是父親的功勞,我的心靈善良而不嬌氣,這便是媽媽的疼愛有加了。絕不作溫室花朵,也絕不墮落消極。

[間關鶯語花底滑]

上學後,爸媽便對我鬆了一點,不再成天限製我的活動。為了緩解學習的壓力,爸媽喜歡在周末帶我到郊外踏青。那段日子始終印在我的腦海,因為美好,因為不再重演。記得,花兒總是開著的,草兒總是綠油油的,風兒總是和煦的,鳥兒總是快活的,像我的心情。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當叛逆之神降臨時,我不再乖巧地討父母歡心。總是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需要陳詞濫調的叮嚀和嘮叨。喜歡上奇裝異服,喜歡上頂嘴,家裏的氣氛有些凝重。回想起來,我似乎要走上一條錯咱了。要多謝我的父親。那副嚴厲的麵孔突然換成了和藹和耐心。他一步步地引導我,以不揭我的短,也不重複說教,黑色的日子就在無聲中過去了。

[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

終於把我拉扯大了。即將離開父母的我有些悲壯的感覺。爸媽老了,我發現他們鬢上的白絲;爸媽笑了,當我發現他們滿足的欣慰的目光。我突然哭了,爸媽的愛和他們的言傳身教早已銘刻我心。最後,爸爸說:“孩子,以後的路隻能自己去走了,自己好好把握啊!”

[座上泣下誰最多,掌上明珠雙眸濕]

我要感謝父親母親的教導,他們是最普通的父母,卻是我永遠敬仰的明星。他們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引導我走向光明的未來。

謝謝!這是我唯一能說的話了。

他為我擺渡

我想他應該是出生在一個絕少浪漫的灰色年代,一個黯淡而不見生動的枯槁歲月。一搖曳都可以帶來許多驚喜與閃光。

大概與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及他的自身閱曆有關。他很穩重內斂,他不喜歡我的囂張我的任性,要求我做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到未雨綢繆。可是他不知道這樣我很累,結果及過程都預測好了,安穩得讓我覺得一切都很程序化。

他對我期望很高,給了我一雙沉重的翅膀,讓我像一隻孤獨的大雁,疲憊的飛翔。我很努力的學習,可是總達不到他想要的成績。我為他放棄了我本該擁有的激情與活力。

他從來不表揚我,即使我拿了稿費獲得榮譽證書。有一次我看到席慕蓉的一句話:“青春的無暇與無邪,就在於它的一去而不複返,可遇而不可求。”我意識到我已經背離了青春的道路,背離了我的夢想。

他是教師,總喜歡說一大堆的話來教訓我,他告訴我不懂一件事就不要說它沒有道理,告訴我無論受多在的委屈都得退一步海闊天空。我沒有說我不喜歡這種處世基調,就因為他是我那很辛苦很敬業的父親,他的話我不想違背。

我記起了些童年往事。他讓我騎在他肩上帶我去看馬戲,買很多小字本讓我一筆一劃的練字,灰濛濛的雨天帶我去很遠的地方爬山。他認為這樣可以讓高興,讓我擁有一個可回憶的童年。可是他從來就不知道我不喜歡看馬戲,不喜歡練字爬山,我更希望和小朋友一起自如的嬉戲玩耍。

我很想鼓起勇氣對他說,沒有他的束縛,我依然可以不改變初衷,沒有他的導航,我依然可以不埋葬向往……

可是有一天我翻了他的抽屜,裏麵放滿了我的大大小小的照片。我佇立了很久,突然明白我就是他的希望他的夢想,就像去看海是我的夢想一樣,我們都在努力的去實踐,隻是我們都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替對方想想。

以前,我總覺得,我們之間有條河,我在這邊,他在對岸。

現在,我才知道,對岸的不是他,他是我擺渡的那個人。隻是,我衷心的希望,有一天,他能夠遞一支槳給我,我們一起來掌握方向。

追憶似水流年

在一個桃李春風,柳絮滿天飛的季節裏,一個弱小的嬰防呱呱墜地。在一雙雙充滿愛意的眼睛的觀注下,她開始茁壯成長,伴隨而來的,她開始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這個陌生的世界。她開始學習,在家人悉心地教導下,她開始經曆一個由淺顯到深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學習過程,而這其中,包含了欣喜,傷痛,淚水和歡笑,又包含了多少承載著綿綿愛意的似水流年!

欣喜產生於一瞬間,坐在搖籃車裏,望著呢喃的燕子,於是爺爺教她背“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哦,宋詞是會飛的;叭在窗前大圓桌上,指著映紅的荷花,於是爺爺搖頭晃腦地讀“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哦,古樂府是有顏色的,還散發著淡淡香味兒;在黑暗的雨夜,伴著王子與灰姑娘的故事和媽媽的體溫,她乘著夢兒穿過尼羅河,越過丹麥海峽,與白胡子的安徒生爺爺做遊戲;在明媚的春風裏,坐著如碧絲的草上,躺在滴綠枝的秦桑下,聽著爺爺講的三國故事,她很想騎騎赤兔馬,見一見威風八麵的關雲長。這些點點滴滴的欣喜讓她對以後的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讓她擁有了不盡的知識。

傷痛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映象。當她抓著小雛雞發出得意的笑聲時,當她突發奇想把花衣裳剪破時,當她把筆丟下溜出去堆雪娃娃時,當她不聽話頂嘴被關進黑房子時,她都毫不客氣地挨了一頓結結實實的“教訓”。於是她覺得自己委屈了,傷心比那個屈原還多,眼淚比那個南唐後主還要向東流時,她得到了一番充滿溫情又合理的解釋,她懂得了不要欺壓弱水,懂得了一針一線來之不易,懂得了堅持,懂得了忍耐,她懂得了基本的做人道理,得到了在學校和書本中都汲取不到的力量。

淚水和歡笑豐富了她的平淡人生,在父親的鼓勵下,她爬上了長城,爬上了泰山,登上了嶽陽樓,登上了觀海台,在掛著淚的笑渦中,他學會了要有山一樣雄偉的腰板,海一樣廣闊的胸懷,每一次流淚,她都依偎在家人身邊,這裏是最寧靜的避風港;每一次歡笑,她都分享給全家,這裏是心靈深處最美好的香格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