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劉邦、張良間的君臣對話,最終成就了劉邦的重新崛起,也成為了曆史上有名的“下邑之策”。“下邑之策”的英明,正在於張良審時度勢,對時局做出了正確的判斷。此策要建立起的是一道由南到北的抗楚屏障,形成一個北有彭越、中有韓信、南有英布的抗擊楚軍的統一戰線。
劉邦率部從下邑來到原魏國境內的虞地(今河南省虞城)時,便開始著手實施“下邑之策”。
當時劉邦號召諸侯東進伐楚時,魏王豹選擇了配合漢軍作戰,這時彭越也帶著三萬人馬歸附劉邦。劉邦任命彭越為魏國相國,統領魏軍,收複魏國的其它城池。
彭越年青時在巨野一帶湖泊中以捕魚為生,亦作一些劫盜的營生,在當地小有名氣。陳勝、吳廣起義後,有人鼓動彭越也組織一支隊伍起義。但彭越卻說:“天下時局不定,我等暫時觀察一下再說吧。”然後繼續從事原先的營生。一年多後,反秦的浪潮越來越猛,諸侯紛紛複國,楚軍迅速崛起。跟隨彭越的一幫子年輕人再也坐不住了,又一次鼓動他起事。彭越淡淡地說:“既然這樣,我就牽個頭吧,明天早上日出時在這兒集合,晚來了是要被殺頭的。”大家見彭越答應了都非常高興,一個個磨拳擦掌,準備在亂世中一顯身手。至於彭越說的晚來要殺頭的話,有些人並沒有放在心上。在他們的眼裏,彭越是一位精明幹練,仁慈厚道的長者。
第二天早上日出的時候,有十幾個人沒有按時到達,最晚的一個人直到中午時分才到。彭越等人都到齊了,大聲說:“你們既然推舉我當首領,我說話就要算數,今天遲到的人一律處死。”
一聽說彭越要來真的,大家議論紛紛,都說何必這麼較真呢,以後不遲到就行了。
彭越揮揮手讓大家安靜,嚴肅地說:“國有國法,軍有軍規,像現在這種鬆散的樣子能幹成什麼事?既然大家說情,我決定把最晚來的那個人殺頭。”說完他命令隊長立即執行。
“喀嚓”一聲,手起刀落,最晚來的那個人的人頭已經落地。現場頓時沒有了聲響,死一般的寂靜,人們的臉上流露出驚恐和畏懼的神情。
從此,一支起義隊伍在彭越的領導下,在巨野一帶四處活動,不久人數就達到了上千人。
當年劉邦西進時,彭越曾率部援助過他,二人也算得上是老朋友了。以後項羽封王,因彭越抗秦沒有多大功勞,便沒有給他封地。再往後,田榮占據齊地,自立齊王公開叛楚,派人賜給彭越將軍印信,讓彭越率軍一起抗楚,他欣然受命,從此彭越的勢力越來越大。劉邦東進彭城時,彭越又主動歸附,參加聯軍抗楚的統一行動。對待彭越,劉邦是有信心說服他的。
至於韓信,是劉邦的部下,授他軍權,指揮中路軍抗楚應該也不存在問題。
比較難辦的要數九江王英布了,雖然英布擔任九江王後對項羽的指令不大服從,但他畢竟是楚軍的一員幹將,多年追隨項羽,建功立業,頗得項羽的賞識與器重。可是派誰去說服英布叛楚歸漢呢,劉邦心裏沒有底。現在形勢非常緊迫,連張良也替他發愁。
九江王英布年青時犯法受刑,定罪後被當時秦吏在臉上燙了金字(秦對重刑犯的懲罰),送到驪山服苦役。幾十萬的苦役中不乏豪傑、勇士,英布為人仗義,俠肝義膽,在這些人中小有威望。一天,英布率領一夥人趁夜色逃離驪山,躲進山林做起了強盜。
陳勝、吳廣起義的消息傳來時,英布認為自己終結強盜生涯的日子到了,他隻身前往番陽(今江西省波陽)去見秦朝縣令吳芮。吳芮為官清廉,治理有方,深得民心。英布要勸吳芮叛秦,心裏也沒有多少把握。好在吳芮是個明白人,他早已厭惡秦國內部的爭鬥和趙高的專權,清楚地意識到秦朝的日子不會長久。見英布說明了來意,竟一口應承下來。吳芮喜歡英布威武豪爽,還把女兒許配給他,至此,江西又樹起了一麵反秦的大旗。
有了自己軍隊的英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幾次率軍北上與秦軍遭遇,都能大獲全勝而歸。加入項梁的隊伍後更是屢立戰功,深得項梁賞識,後來項羽賜封他為當陽君。
宋義率部北上救援趙國時,英布又被任命為將軍。項羽殺死宋義擔任上將軍後,英布一直追隨著項羽,參加了巨鹿戰役,西進亡秦戰役,直到打進鹹陽。在這些戰鬥中,英布常常擔任先鋒,衝鋒陷陣,應該說,英布在項羽亡秦的行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項羽在鹹陽分封時,封英布為九江王也是對他戰績的一種肯定。
就這麼一個人,派誰去說服他叛楚呢?謀士中無人敢應。英布生性粗獷,去的人唯恐自己站著去,躺著回來。看著眾謀士麵麵相覷的樣子,劉邦禁不住大罵:“一個個都是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