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相信自己是天才
知道自己“幾斤重”
有一位武術大師隱居於山林中。他的聲望十分顯赫,隻要是得知他下落的人,無論有多遠,都不辭辛苦地將自己的孩子送到他的門下,向他拜師學藝。因為,在他的指導下每個弟子都有相當出色的成績。
一天,一對夫婦去深山找他,隻見他正在檢查弟子們挑水的多少,他們奇怪地發現,每個弟子的水桶都不是滿的,而且參差不齊,有的多有的少。可大師看了還不住地點頭、稱讚。
他們不解地問:“大師,這是什麼道理?他們的水桶都不滿,你還稱讚他們,這豈不是在縱容他們嗎?這樣如何能教育好弟子呢?”大師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多,而在於挑出能力。一味貪多,結果會適得其反。”
他們更加不解。大師從弟子中拉出一個人,讓他從山穀裏打兩滿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沒走幾步,就跌倒在地,辛苦挑的水全灑了,而且膝蓋還受了傷。大師說:“你們看水灑了,還要重新去挑,膝蓋破了,走路不是更艱難,是這樣好還是讓他們量力而為比較好呢?我是想告訴他們一個做人的道理: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隻有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才能將力量發揮到極限。”
夫婦倆恍然大悟,立刻讓自己的愛子跪在地上向大師磕頭,並希望大師能夠收下自己的兒子,幫他成材。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非常急功近利,這樣的人太過於自負。在找工作時,他們沒有全麵衡量自己的綜合能力,換句話說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幾斤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想進大企業、要求負責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工作,結果任務完不成,老板不得不將其解雇。所以說,了解自己,尋找適當的機會表現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人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隻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充分地展現自身的才華,才能受到上司或他人的重視及認可。否則,會自出洋相,自己打自己的臉。
隻有欲望還不夠
一位橄欖球教練在一所高中演講時,遇到了這樣一位小夥子,他高約6英尺5英寸,體重250磅,肌肉非常發達,看起來很像查爾斯·阿特拉斯。這位教練想:“他真是個完美的人體標本,太適合打橄欖球了。”演講結束後,他找到這個小夥子,詢問他想做什麼?
小夥子自豪地告訴他:“將來我打算做一名出色的職業橄欖球員。”
教練對小夥子的回答產生了興趣,於是對他說:“年輕人,依照你的體格,想成為一名出色的職業橄欖球隊員是絕對沒問題的,但是,我想知道你是否有這種欲望,因為橄欖球比賽是十分激烈的。”
小夥子堅定地說:“我非常想。”
他又繼續問:“到底有多想呢?”
“真的非常想。”小夥子依然堅定地回答著他的問話。
教練又說:“真的非常想?”
小夥子的回答依然非常堅定。
於是,那位教練問他這樣一個問題:“你的那種欲望有沒有達到當不成橄欖球職業隊員,就非要撞牆不可的地步呢?”
小夥子說:“還沒有到那種程度。”
教練又說:“年輕人,除非你的欲望強烈到做不成某件事就想要撞牆的程度,才不會被困難嚇倒,才有可能實現你的夢想。否則,你根本就不可能取得成功。隻有欲望是不夠的,你必須將欲望升華。”
現實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從事著與自己特長、興趣、愛好不同的工作。他們可以為自己開脫,說這是他們不得已的選擇。事實上,是他們對實現自己的願望沒有足夠的欲望。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你必須讓欲望上升,然後就有足夠的動力去采取行動,向著實現夢想的方向前行,去追求卓越。
欲望是使人對某個東西或某件事產生興趣的一個因素,而渴望則是欲望的強烈表現形式。所以說,要想做成一件事,隻有普通的欲望是不行的,必須將欲望上升到渴望,隻有你渴望成功,才能努力去為之奮鬥。奮鬥了,才能將自己的才華表現出來,得到他人的認可。
心動不如行動
安東尼·吉娜是美國紐約百老彙最年輕、最負盛名的年輕演員,她是這樣講述她的成功之路的。
幾年前,當吉娜還是一名學生時,她參加了一次校際演講比賽,她將自己的夢想告訴了在場的所有人:“大學畢業後,我要去演百老彙歌舞劇的主角。”
演講結束後,吉娜的心理學老師找到她,質問她:“為什麼現在不去百老彙,非要等到畢業後才去呢?”吉娜想了一下說:“是呀,大學生活並不能幫我實現夢想。”於是,她說:“那我一年以後就去百老彙。”
老師又生氣地問:“為什麼今天不去,非要等到一年後去呢?”
聽完老師的話,吉娜覺得很有道理,對老師說:“我決定下個月就出發。”老師又緊跟著問:“今天去跟下個月去,有什麼不一樣?”
吉娜激動不已地說:“好,我現在就去訂機票,馬上出發。”老師讚許地點點頭說:“機票我已經幫你訂好了。”吉娜當天就飛赴她夢想中的殿堂。
當時,百老彙的製片人在醞釀一部經典劇目,正在征最佳女主角。要求是在100個人當中挑選10個,然後再在10個人中選擇最優秀的一個。挑選方式是,讓她們每人念一段劇本中主角的台詞。
吉娜千方百計地從一個化妝師手裏得到了將要排演的劇本。然後閉門苦讀,悄悄演練。正式麵試那天,她是第40個出場的應聘者,製片人問她是否有過表演的經驗,吉娜甜甜地一笑說:“我可以給您表演一段曾經在大學裏演出過的劇目嗎?”製片人不願打擊一個熱愛藝術的青年的心,就答應了。可是當製片人聽到吉娜使用的台詞正是將要上演的劇目中的對白時,被她那真摯的感情、惟妙惟肖的動作驚呆了,他立刻宣布麵試結束,女主角已經找到了。
就這樣,吉娜剛到紐約就順利地邁出了實現夢想的第一步,穿上了她人生第一雙紅舞鞋。
一張地圖,不論多麼詳盡,比例多精確,它永遠不可能帶著看它的人在地麵上移動半步。如同穿過黑夜才能看到明媚的陽光一樣,隻有行動才能達到目標,讓夢想變為現實。
很多人都有自己追求的夢想,也曾製訂過目標,可那隻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製訂完了就把它束之高閣,沒有為此付出行動,最後仍然是一事無成。要知道,心動不如行動,目標既然已經製訂好了,就不要猶豫,堅定地投入行動中,有行動才會有機會。
起點放得低一點
阿羽是一家公司的技術人員,由於經濟不景氣,公司倒閉了。他東奔西跑了大半年,依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為此,阿羽經常愁眉苦臉、悶悶不樂。
父親語重心長地問他:“你麵試過這麼多家公司,難道就沒有一個崗位適合你嗎?”
阿羽說:“有,隻是工資太低了,隻有七八百元。”
“那也好啊!先幹著嘛,你幹得好了老板自然不會虧待你。”父親說。
阿羽說:“七八百元工資,我才不幹,我在原來的那家公司月薪是2000元,所以我還要找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父親無語隻是搖搖頭。
一會兒,父親又對阿羽說:“明天跟我賣一天菜吧!”
到了市場,阿羽與父親把新鮮的菠菜擺在貨架上,一會兒,就有一個中年婦女來問:“菠菜多少錢一斤?”
父親說:“8角一斤。”
中年婦女說:“整個市場就你家的貴,別人都賣7角一斤。”
父親說:“我這裏的菠菜是整個市場最好的。”中年婦女撇撇嘴走開了。
以後發生的情況和剛才的相差不多。接連有好幾個人問過價後,都走開了。阿羽有點兒著急了,對父親說:“咱們也把價錢放低點兒吧!”
可是父親卻說:“我們的菠菜這麼好,還怕沒人要啊?不急!”一會兒,又來個問價的。父親依然堅持自己的價錢。那人說:“7角5分錢一斤,這些菠菜我全要了。”
父親依然堅持少於8角不賣,那人隻好歎了口氣,走了。
早市快結束了,其他攤位的菜所剩無幾,惟獨他家的,幾乎一點兒沒賣出去。阿羽說:“市場都快沒有人了,咱們也降價吧,這些菜放到明天就不新鮮了。別人都降價甩賣,咱們也這麼做吧!”
可固執的父親依然說:“不行,咱們的菜這麼好,不能降價。”
就這樣,阿羽的父親堅持不降價出售菠菜,結果所有的菜隻能扔進了市場的垃圾箱。
回家的路上,阿羽埋怨父親說:“早上人家給7角5分時為什麼還要堅持啊,賣掉不就可以了嗎?也不會落個這樣的結局啊!”父親笑笑說:“是呀,早知道就將菜價的起點放低一點兒了,隻可惜現在那些菜隻能躺在垃圾桶裏,毫無用處了。當時真不如降價賣了它,還能為別人的餐桌增添一些好菜。”阿羽還要說些什麼,被父親打斷了,他繼續說:“看看你自己,再看看那些菜,你們的處境不是一樣嗎?”
有了父親的教導和賣菜的經曆,第二天,阿羽就在一家公司找了一份月薪600元的差事。在現實社會裏,機會隻青睞那些適應能力強、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人。一旦周圍的環境發生了變化,他們也可以很快地尋找下一個奮鬥目標。也許有人會說他們的運氣好,其實不然,真正的原因是他們可以放低自己的起點,重新回到現實生活中去。
機遇對於期待成功的人固然重要,但那不等於在家裏坐等著機遇的寵幸。自己去創造機會,把握機會,才能真正得到機會。要知道,機會隻為那些有勇氣去嚐試且敢於放低起點重新生活的人,搭建展現自我的人生舞台。
有能力就有潛力
一個屢遭打擊的失意的年輕人,千裏迢迢尋找高僧,為他未來的生活道路指點迷津。他來到一座寺廟,求見該寺廟長老釋圓,沮喪地對長老說:“人生總是不如意,同事看不起,老板不賞識,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著年輕人的歎息,並沒有對他大加教誨,而是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