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趣味人體 6
長壽之謎
如果我問你:世界上哪種動物最長壽?
你一定會舉出烏龜、大象什麼的。
這你就猜錯了。最長命的動物,要數北極島上的一種海蛤,它能活到220歲。
一位研究長壽的科學家曾經說過;“你可以經常遇到年老的人,卻難得見到衰老的動物。”這話說得很有含義:因為野生動物活得太艱辛了,它們到了沒有力氣的時候,不是餓死,就是被別的野獸吃掉,所以很難見到能夠平平安安活下來的老年動物。
我們人類就好得多了。因為人類是有組織、受保護的高級動物,社會越是進步,人的壽命就會越長。
科學家們推算,人應該可以活到100~175歲!
人為什麼還不能長壽
可是,人的實際壽命卻沒有這麼長!
從古人遺留下來的骨頭推算:12000年前,人的平均壽命,隻有15歲;到了2000年前,壽命延長了5歲,能活到20歲;200年前,延長到30歲;100年前,平均壽命到了40歲;本世紀一躍而達到70歲。經曆了1萬多年漫長的歲月,人類仍然沒有活到應該到達的壽命。
為什麼會這樣?
這有好些原因:古時候的人用原始的方法種莊稼、捕獵、打魚,很難填飽肚子;加上疫病流行,天災人禍,所以死傷的多,能活下來的少。就是到了科學發達的今天,在有些國家,這種艱辛還能見到。隻有一部分國家,包括我們的祖國,才真正改變了麵貌,人的平均壽命有了很大提高。
現在我們的平均壽命是70歲,離100歲至少還差30歲,為什麼還有那麼大的差距?
這正是科學家所要研究的問題。他們認為:人的衰老,是長壽的敵人。隻有消除衰老,人才會延長壽命。
200多種說法
細心的科學家早已發現,人體的強健有力,其實有它的年齡限度:比如,全身肌肉顯得最有力、全身動作配合得最出色的年齡,是在19歲~20歲;而全身最能發揮它耐力的年齡是20歲~30歲。一般人年過25歲以後,身體力量逐漸減弱。49歲~59歲是“老年前期”,到了60歲,衰老就開始了。
人為什麼要衰老?從古到今,很多有智慧的哲人、科學家和醫學家一直在研究它,但說法各不相同。如果把這些說法收集起來,至少有200多種。可是,目前還沒有找到一種能真正有效地趕走衰老的方法,使人活到百歲以上!
有一位專門研究人體細胞生長的科學家,把人肺內的一種細胞提取出來,用人工的方法一代一代地繁殖,看看它究竟能繁殖到第幾代。結果在50代左右,這些細胞就漸漸地衰老死亡了。這位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體裏的細胞生長繁殖,都有它們的時間安排,而這些時間安排是受細胞體內特殊遺傳物質(基因)控製的。科學家推想這些基因應該有兩類,一類叫“老化基因”,另一類叫“死亡基因”。如果能想辦法,使這類基因發生“突然變化”,那麼細胞就不會老化、死亡,細胞就能不斷地繁殖生長,人的身體也就會長生不老了!
有人認為,人體要想保持不老,必須要在體內不斷地製造出新鮮的蛋白質來。但在製造過程中,難免不發生差錯,造出的蛋白質難免也有“偽劣產品”。偽劣蛋白質多了,人體的活動能力就要喪失。結果,人就隻好走向衰老。
正常人體體內,存在數量不小的一種特殊化學物質,叫做“自由基”。這自由基是害群之馬。它的活動能力還挺大,專門找蛋白質、脂肪一類的東西搗亂,使它們的細胞傷的傷、死的死。幸好,身體健康的時候,人體有不少能對付自由基的東西,使自由基不敢胡作非為。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自由基越來越多,本來能克製它們的一些東西又越來越少,結果,人體就開始衰退起來,越來越不中用。這就是所謂的“自由基”學說。
一位科學家從正常小老鼠的淋巴結裏,抽出一些成熟的淋巴細胞,注射到另一隻小老鼠身上。沒想到注入之後,本來隻能活5個月就衰老的小耗子,卻延長了壽命。淋巴細胞是有名的人體衛士,能消滅侵入人體的有害物質。這位科學家的實驗告訴我們,加強人體的防衛力量,也能對抗衰老。不過,這些淋巴細胞,在人體到達老年之後,它本身也會發生變化,昏頭昏腦地做出些錯事來:它和一些蛋白質聯在一起,變成一種非常特別的蛋白(“抗原”),讓身體裏的一些保衛部門錯以為敵人來了,製造出對付它的化學物質(“抗體”)。抗原和抗體,是一對仇人,兩種東西往往糾成一團,變成“免疫複合物”。這又給老年人添了不少新病。所以,淋巴一類的細胞,既有功,也有過,科學家真拿它沒辦法!
有些科學家認為,不能小看人體細胞外麵薄薄的那層膜,別以為它隻是起包裹作用的無用之物,它能把細胞所需要的東西送進細胞;藥物和從神經傳來的消息,全靠膜上各種各樣的“接受體”去接受它,才能發揮作用。有的細胞膜上,還具有各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像“酶”能引發多種化學作用,等等。可以說,沒有膜,細胞很難生存。製成細胞膜的原料有好幾種,其中半數以上是一種稱為磷脂的化學物質。可是這種磷脂非常容易被氧化,使細胞膜原有的功能發生了變化。細胞因此也就很快衰老或發生病變。
看到這裏,你也許會明白,上麵提的種種看法,隻不過是科學家的一些推測,還都不是事實。究竟人為什麼會衰老,為什麼達不到應有的壽命,還需要人們去研究和探索!
人類身高之謎
如果我們從表麵上看古書的記載,常常會以為古人的個子是非常高大的。
《史記》上說:“孔子長9尺有6寸”,“東方朔9尺有3寸”;《漢書》上記載,“項羽長8尺之士”。我國古代經典醫書《內經》當中,也有“若夫8尺之士”的說法。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周製以8寸為尺,10尺為丈;人長8尺,故曰丈夫。”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張飛等大將,身高一般都在8尺以上,武藝超群的呂布更是身高一丈了。
人體的身高由遺傳決定
如果用今天的尺來衡量,這些古人都算是巨人了。
但曆史學家告訴我們,古代並沒有統一和精確的尺度,最早是用蠶絲和馬尾來度量的,後來又用自己的手和足。到我國周代,才有了用璧玉製作的尺。但那時的1尺僅有今天的197厘米。如果按照這個比例推算,那時候身長8尺的堂堂大丈夫,身高也不過1576厘米。目前我國青年的平均身高已達170多厘米,比周代的“8尺之士”高多啦。
根據有關統計資料,世界各國人口的平均身高,正在以每10年1厘米的速度增加。許多國家都出現了代代高的現象,成了世界各國科學家研究的一個課題。早在18世紀30年代,醫學家們就開始係統地測量人的身高,積累這方麵的資料。統計數據表明,地球上的人長得越來越高,而且增長速度還在加快。前蘇聯1961年入伍的新兵,平均身高比1941年入伍的新兵高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