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歐洲古城失落之謎 6(1 / 2)

第二章歐洲古城失落之謎 6

拜占庭王朝覆滅之謎

在黑暗時代和中世紀,拜占庭是一個非常強盛並且持久的優秀文明。在羅馬滅亡之前,古羅馬帝國由兩部分組成:西羅馬帝國以意大利為中心,東羅馬帝國則環繞著整個土耳其和黑海區域。當羅馬遭到野蠻民族進攻,最終四分五裂之後,帝國的西半部分一直保持著昔日輝煌的榮譽稱號。而從公元15世紀到中世紀的末期,帝國的東半部分定都在拜占庭,這一稱號的始創者是14世紀古羅馬的君士坦丁大帝。

從那時候起,拜占庭王朝所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應付那些處於黑暗時代的野蠻民族的瘋狂進攻。按照有關學者的說法,Byzantine一詞是從原本的Byzantium演變而來,後者是古希臘的一座城市,靠近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是連接黑海與愛琴海的重要通道。當整個羅馬帝國崩潰於野蠻民族的入侵時,君士坦丁堡倚仗著固若金湯的防禦工事和便捷的海上通道而幸免於難。在那個時代,任何其它文明都無法與拜占庭王朝的艦隊相抗衡,即使陸上的補給線被土耳其、波斯和一些東部的野蠻民族完全切斷,拜占庭仍然能夠通過海上通道獲得所需要的一切物資。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拜占庭能夠通過海上貿易積累大量的財富,而且這還是當時西方與中國之間惟一的貿易通道,Nomisma,一種拜占庭的貨幣,在地中海區域流通了將近八百年。拜占庭的海軍能充分保證貿易航線的自由暢通,許多阿拉伯的艦隊都被其徹底擊潰。拜占庭的海軍使用著在當時西方比較先進的希臘火器。除了強大的海軍之外,拜占庭人還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陸上部隊。拜占庭的軍隊裏。有來自羅馬、希臘、哥特和中東地區的士兵,他們都受過很好的訓練,裝備了精良的武器,拜占庭的陸軍是當時最出色的軍團一。

曆史上的拜占庭王朝,一直努力著想恢複昔日古羅馬帝國的榮耀時代。最初的嚐試者是查士丁尼一世,拜占庭王朝的第一任統治者。他的將軍,貝利薩留統率著那一時代西方最強大的軍團,貝利薩留曾經在意大利打敗了奧托哥特人,在東方擊退波斯帝國的入侵,並將拜占庭的勢力範圍擴大到了北非,這使得拜占庭的周邊國家都心甘情願地向其俯首稱臣。然而阿拉伯勢力的進攻,使得這些輝煌的勝利逐漸蒙上陰影。在公元7世紀和8世紀,阿拉伯人先後攻占了埃及、北非和西班牙不斷侵蝕著拜占庭王朝的領土,就連小亞細亞也在公元11世紀初被攻克了,這使得拜占庭王朝失去了最重要的食物與馬匹的供給來源。同時,拜占庭王朝還要應付意大利盟友的突然叛變。

羅馬波斯戰爭是薩珊波斯同羅馬帝國為爭奪東西方商路和小亞細亞霸權而進行的長達四百年的征戰。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幾乎同薩珊波斯共始終,它是古代西方勢力同東方勢力千餘年衝突的一個縮影。戰爭的結果是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日趨衰落,薩珊波斯遭到慘敗,不久便在阿拉伯帝國的鐵蹄下滅亡。

正當波斯帝國日漸衰落之時,希臘出現了胸懷滅波斯、建三洲帝國之誌的亞曆山大國王。公元前334年,年僅二十二歲的亞曆山大率精銳之師渡過赫勒斯滂海峽踏上亞洲土地便大敗波斯大軍。經伊蘇斯、高加米拉大會戰,終於在公元前330年消滅了波斯帝國。與此同時,公元前247年建立的安息王國迅速崛起,到公元前1世紀時已成為可以同羅馬帝國抗衡的西亞帝國。公元前65年,羅馬將領龐培與安息交戰,不分勝負,兩年後羅馬統帥克拉蘇斯在東侵安息時全軍覆滅,身首異處。東方民族的反侵略鬥爭總算為斯巴達克起義的奴隸們報了一箭之仇。此役後,羅馬東侵擴張之勢基本受到扼製,安息西境基本保持在幼發拉底河以西鄰接敘利亞一線。安息抗衡羅馬長達數百年,為西亞大部分地區的平穩發展,特別是薩珊波斯和伊斯蘭文明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在拜占庭建立了曆時千年的拜占庭帝國,並把基督教正式規定為國教,這也使他的名字永遠地銘刻在了曆史中。這尊寬六英尺的君士坦丁頭像被裝點在了基督教堂內。

公元224年,波斯貴族阿爾達希爾滅安息王國,建立薩珊新波斯帝國。薩珊波斯繼承了安息與羅馬抗衡的傳統,在亞美尼亞、小亞、敘利亞邊境與羅馬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231年,阿爾達希爾一世致書羅馬皇帝塞維魯,要求羅馬勢力退出亞洲,長達400年的羅馬波斯戰爭正式開始。拜占庭帝國延傳了千年輝煌,誕生了八十八位帝王。在拜占庭人心中,皇帝就是太陽的化身,是決策的主宰。圖中這幅石雕表現的就是一位拜占庭皇帝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