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找準人生的奮鬥目標 1(1 / 3)

第一章找準人生的奮鬥目標 1

目標帶來前進的動力

庸人們沒有一個明確的生活目標,跟著感覺走,走到哪算哪,結果總在一個地方繞圈子,奔奔波波,忙忙碌碌,卻一事無成。如果你不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請盡快明確人生的目標。

有一個好幻想的青年,他有滿腦子想達成的願望:想成為一位政治家,使普天下人為之受益;想成為一個大富豪,與比爾·蓋茨一爭高低;想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對自己忠貞不渝……但在現實中,他卻沒有一個明確目標,覺得當官沒意思,發財也沒意思,娶老婆雖然有意思,但眼前的女人都沒意思。他每天工作無精打采,下班後無所事事,活得悲觀頹喪,有心振作起來,卻不知如何是好。

庸人們沒有一個明確的生活目標,跟著感覺走,走到哪算哪,結果總在一個地方繞圈子,奔奔波波,忙忙碌碌,卻一事無成。如果你不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請盡快明確人生的目標。

如果你知道你需要什麼,就會有一種開始行動的衝動。

1.劃出人生線路。

先確立一個大目標,然後將它分成多個小目標。對於最近的目標積極付出努力,因為這些目標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你達到這個小目標的時候,覺得有了進步,便感到很高興,然後休息一會,又鼓起勁來,樹起第二個目標,向著目標前進。

人生好像是爬山一樣。你最先必須有一種到達山頂的強烈欲望。如果你隻滿足於站在山穀中,永遠不會到達山頂。如果你隻是悠閑地望著山頂,或是想像著你已經到了那裏,那你也絕不能到達山頂的。你必須鼓起勁來,努力攀登。如果你隻望著山頂,糊裏糊塗地往上爬,不管路上的岩石,那麼,你也不會到達山頂,你必須當心你眼前的腳步。你的目的地是山頂,山頂有時清楚。有時模糊,有時完全看不見,但是不管看見看不見,總可以給你最後的目標。

最後的目標使你不致迷失路途,好像目標一樣。不過如何爬山則要靠你自己的努力了。

2.重視眼前工作。

工作、家庭與社交三方麵是緊密相連的,每一方麵都跟其他方麵有關,但影響最大的是你的工作。你的家庭的生活水準、你在社交中的名望,大部分是以你的工作表現決定的。所以,將眼前工作幹好,等於為未來鋪墊基石。

3.希望與結果成正比。

人的內心有著無限的力量,當一個人滿懷希望,充分發揮出他的個性時,他的人生就會有驚人的閃光,不可能的事也會陸陸續續地變成可能。

4.決心。

命運也會屈服於人的決心。當我們有了某種決心,並且相信實現的可能性時,各方麵的力量都會動起來,把自己推向實現的方向。

不管你現在處於何種惡劣的環境中,也不要被環境打垮,而要為了達到目標去努力,向著更大的目標挑戰。當你這樣做時,已經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之路了。

5.理性。

你要什麼、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作這些決定不能依賴潛意識,要憑理性。也就是說,從身邊的事到一生的計劃,凡是決定自己意誌的都是理性的任務。

理性不但能幫助我們訂立目標,還能幫助我們在情勢不利時明智地改變目標,並使我們的行為不會無理、偏見,或受別人意見的左右。

6.讓目標融入生活。

沒有人會懷疑設定明確目標對成功的重要性——然而,多數人都沒有真正地牢記目標並按目標去生活。目標不僅是一個努力方向,還應該是一個衡量尺度,用它來分清生活中的哪些事是有益的,哪些事是有害的,然後按利害關係來決定做與不做。假如目標隻留在紙麵上,停在口頭上,或藏在頭腦中,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7.不要認為自己“無能為力”。

沒有一個“無能為力”的人,也沒有一件“無能為力”的事,除非你自己準備放棄。下麵兩個建議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結合,你期望的結果便易於獲得:

(1)告訴自己“總會有別的辦法可以辦到”。每年有幾千家新公司獲準成立,可是5年以後,隻有一小部分繼續營運。那些半路退出的人會這麼說:“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隻好退出為妙。”真正的關鍵在於他們遭遇障礙時,隻想到失敗,因此才會失敗。

你如果認為困難無法解決,就會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絕“無能為力”的想法。

(2)先停下,然後再重新開始。我們時常鑽進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因而看不出新的解決方法。

有自信就一定能成功

很多事情,“信則有,不信則無”,你一定要相信你所想要相信的事。如此一來,在你的潛意識中就能夠得到真正的印象,而你的潛意識也會因印象的程度而適當地發生反應,這種反應最終會影響你的行為,並導致行為結果的變化。

安亭畢業於某財貿學校,被聘為某公司會計。因為他在應聘時說自己有兩年工作經驗,所以主管直接指派他做會計賬。但安亭其實連一天工作經驗也沒有。一接觸到實際工作,他才發現學校學的那點東西遠遠不夠,連有關會計科目都理解不清,怎能做賬?但他堅信自己能完成工作。他每天加班到淩晨三點,查閱以前的會計賬,並參考有關書籍,邊學邊做。十天後,安亭按時完成了工作,並發現自己在處理會計賬時,已不比一位老會計差。

“不可能”三個字隻是懦夫的借口。當人類能在太空翱翔時,還有什麼“不可能”呢?

依賴運氣的人常常滿腹牢騷,一味詛咒厄運,並期待好運的來臨。至於獲得成功的人,他覺得唯有信念方能左右命運,因此他隻相信自己的信念。

很多事情,“信則有,不信則無”,你一定要相信你所想要相信的事。如此一來,在你的潛意識中就能夠得到真正的印象,而你的潛意識也會因印象的程度而適當地發生反應,這種反應最終會影響你的行為,並導致行為結果的變化。

1.相信自己的力量。

在普通人看來不可能的事,如果當事人的潛意識認為“可能”,潛能中就會流出極大的力量來。這時,即使表麵看來不可能的事,也可以完成。

許多令人無法相信的偉大事業也有人能夠去完成,其主要原因是,那些人都擁有“一定能行”的強烈信念。

2.不斷培養信念。

信念要如何培養?其中的一個方法是,和正麵信息連接,盡量不讓消極的東西進入大腦。例如,多讀一點好書;和看不見的真理接觸;和樂觀的人交朋友;等等。另一個方法是,提高自己的欲望。借著提高自己的欲望來培養自己的信念,也就是要抱著欲望去挑戰,從而培養必勝的決心。

3.自我肯定。

沒有一個奮鬥的人能免於失意挫折,而風平浪靜地度過一生。失意可說是一個人必經的曆練,並非隻是空想就能有所突破,必須堅守信念,持續不斷。

失敗產生於承認失敗之後。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曾遭受一千一百次實驗失敗,但他說:“我知道了一千一百種不能用的材料。”如果他在某次失敗後承認了失敗,那麼,電燈就不會由他發明出來。失敗不過是延長了成功的時間罷了,並不能阻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