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交往技巧 1(1 / 3)

第一章、交往技巧 1

融洽師生關係技巧

融洽的師生關係,孕育著巨大的教育“親合力”,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我國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情感也有遷移的功能,學生對教師的情感,可以遷移到學習上,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機。可見師生之間的感情在教學中多麼重要。

理想的、新型的師生關係,離不開教師和學生這兩個方麵的重要因素。這裏矛盾的主要方麵在於教師,取決於教師是否愛學生,是否尊重學生。人們比喻教師的愛是潤滑劑、是催化劑,它在教育過程中可以加快教育進程,提高教育效果。這方麵不再進行深一步的論述。本文僅就實現融洽的師生關係,學生應注意哪些方麵,提出些意見和建議。

尊重

尊重別人,是文明禮貌的核心。學生要尊重老師,這種尊重不僅是表麵禮節上的尊重,對老師有禮貌,見到都是主動熱情打招呼,課前把講台擦幹淨、課間擦好黑板,還要尊重老師的勞動,即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有個別同學,當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非但不站起來,還態度生硬地說:“不會!”有的雖站起來,卻如“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如果這位被叫的同學站起來,說明未聽清問題,或自己哪個方麵不太明白,或即使按自己的理解說錯了,都是無可非議的。因為如果學生都會了,要老師幹什麼?教師教100次未把學生教會,還肯定會教101次。當然,尊重還應包括說話時,語氣要溫和,語調要平穩,說話時不要指手劃腳。交談時,要主動給老師讓座,與老師說話要保持端正的身體,雙目注視老師,認真聽,不可東張西望,不可將手插在口袋裏,或兩條腿一顫一抖地晃動。

一次中午,管理宿舍的幾位老師,去檢查學生宿舍衛生,一進門,無一人主動與老師打招呼,請老師坐下,而是繼續各幹各的事。當老師對他們的值日提出批評時,有的愛理不理,有的則極不虛心地強調種種借口和理由。這種種表現是極不禮貌的,也是對老師不尊重,當然這是少數人。

對老師的尊重,不僅限於表麵禮貌、熱情;更要表現在尊重老師的人格方麵。有時,三五個同學聚在一起議論老師:“老李”、“大王”、“小劉”,更有甚者,用老師的缺點或生理缺陷給老師起綽號。道理很明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中國人民尊師的古訓,視師為長輩,曆來是中國人民的優良傳統。

你可以喜歡某位老師,也可以不喜歡某位老師,不喜歡他不等於可以不尊重他,因為尊師不單指尊重個體的人,而是對他所承擔的工作、他所具有的知識的尊重。

坦誠

坦誠二字的關鍵是誠。誠意、誠懇、真誠。表現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上。人無完人,老師也不是一貫正確。如:教學方麵,老師的知識再廣博,閱曆再豐富也是有限的。教學中不可能總是一貫正確,講課中出現個別的差錯也是難免的。作為學生應如何對待呢?有的學生在課堂上大聲叫喊:“你講錯了!”這種現象,據調查,出現在兩種人身上:一是不講方法的粗魯的同學。二是對老師有成見的同學。這類的少數人對老師平日的批評不理解,因而出於“出氣兒”的目的,采取不友好的態度,這樣做的結果,會在老師、同學心目中留下難以抹去的壞印象,損壞了自己的形象。懂事、懂禮貌的人不會這樣做。因此同學們要學會注意場合和方式。

張聞天同誌有一段話值得深思,他說:“真誠坦白並不是什麼都是赤裸裸的、突然的、刻板的、三言兩語的、無情的、不講麵子的、沒有什麼回旋餘地的。真誠坦白的態度,應該在婉轉的形式中表現出來。采取各種曲折的形式,適合於對方的思想習慣、性情的形式,使自己的真意能夠逐漸表達出來。使對方能懂得我的真意的‘來龍去脈’,使雙方能夠有充分的時間交換意見、考慮問題,使對方有回旋伸縮的餘地。這種婉轉,不但不是虛偽的、矯揉造作的,而且是合乎‘人之常情’的。”

因此,對教師教學中的問題,最好是課下單獨找老師,指出其錯誤,或者以討論的口氣與老師探討應如何解答,如何理解,不應該故意出老師的洋相。尤其注意不要中途打斷老師的思路。同樣,如果對老師某些班級工作的處理有意見或建議,亦要善意地給老師提出,態度要誠懇。老師鼓勵歡迎學生提問題、提建議。隻有師生間保持一種和諧友好的氣氛,才有益於教學工作。

一次,一位年輕的老師要作公開課,因課表調動有一定困難,隻好選擇了平時課堂紀律和氣氛不那麼令老師十分滿意的班級。因此,這位小老師除去教學方麵感到緊張之外,還擔心同學們的配合。然而,那天的紀律格外好,連最調皮的學生也聚精會神地聽講,甚至有不少人主動舉手發言。同學們的密切配合,使老師的緊張心情鬆馳下來,公開課上得很成功。當然,作為一個同學、一個班級,每節課都應像這節公開課的表現一樣。這暫且不談,僅就這節課而言,學生明白事理,關鍵時刻維護老師的威信和榮譽,這是對老師的最大理解和幫助。同學們的真誠,使師生關係更加和諧,它推動了教學工作。

關心

尊老愛幼、相互幫助,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老師愛學生,學生亦應愛老師。學生對老師的愛,更激勵老師滿腔熱情地工作。許多事例令人感動。

數學組的李老師突患冠心病,這對於一貫認真負責的李老師來說,真是心急如焚,開始,她勉強寫出每節課對學生的安排,做哪些題,或做哪張練習。後來,實在支撐不下去了,隻好休息。此時,高三(5)班的同學們,給老師寫了封熱情洋溢的慰問信,由班裏鋼筆字寫的最好的同學抄在信紙上,全班每個人都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班長跑了好幾個花店買了鮮花,開始,選派代表去看望,後來許多同學都去家中看望。連平時大大咧咧的男同學,也對李老師說:“李老師,您安心養病吧,別惦記我們,學校已經安排老師給我們上課了,我們一定配合老師把課上好……”同學們的關心與愛戴使老師深受感動。

有位王老師的愛人,不幸因車禍而過世了,這給王老師突如其來的沉重的打擊。組織上的照顧,同誌間的關懷,不必細說。尤其當時初三(3)班的同學們,在老師突然逢意外之際,向老師伸出了友誼之手。他們輪流去老師家值班、看望、陪伴老師,給老師做飯,洗菜,給老師買去了營養品。他們像小大人似地安慰王老師,勸老師保重身體。他們在一張白圖畫紙上,印上了43顆紅心,上麵密密麻麻地寫著每個同學對老師的祝福和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