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生的指路人 1
永遠的第十一位教師
在一個偏遠山區的小學校裏,因辦學條件差,一年內已經先後走了8位教師。當村民和孩子們依依不舍地送走第10位教師後,人們寒心地說:“再不會有第11位教師能留下來了。”後來村裏找了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女大學生來代一段時間的課。一個月後,女大學生被分配到城裏工作。當女大學生收拾好行裝,走出住所,準備離開的時候,她背後突然意外地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聲音在山穀中回蕩,久久不絕——那是她第一次教給孩子們的詩。她回過頭來一看,一群純真的孩子齊刷刷地跪在遠處高高的山坡上——誰能受得起那天地為之動容的長跪呀!她頃刻間明白了,那是渴求知識的孩子們純真而無奈的挽留呀!
女大學生的靈魂就在瞬間的洗禮中得到了升華,她毅然決定留下來——這一留就是整整20年。
20年間,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去上初中、上高中、念大學……後來這位女大學生積勞成疾,被送往北京醫院治療……
當鄉親們把她接回山村時,人們見到的隻有被裝在紅色木匣內的她的骨灰……
後來,這個村裏有了不成文的規定,不論誰來教書,永遠都是第11位教師……
籬笆修築豎三樁,暖流湧動感心房。感恩從來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我們感恩是因為曾經獲得過——朋友的情、父母的愛,還有師長的教導……曾經有一股清泉,潤澤心田;曾經有一陣和風,喚醒希望;曾經有那麼一個人,在你困苦時,把手伸向了你。這份幫助,也許是送來千金,也許隻是投來一個小小的眼神,形式不同,但都足以讓人心生溫暖,渡過難關。感動,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在心田裏發芽。在心的指導下,我們感恩。
師愛如父愛
明皓是一個醫生,從醫30多年了,遇到過種各樣的病人和病人家屬,常常也有朋友谘詢一些關於治病的事。
一個春天,有位老師來谘詢關於白血病的事情。那天下了一場大雪,雪下在路上就化,路上到處是積水,見到那個老師時,他的褲腳濕了一大片。原來,有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已被確診患上白血病M5型,正在家庭所在地醫院接受化療。在化療的骨髓抑製期發生了嚴重的感染,高燒不退,口腔和皮下出血。那學生感到絕望和無助,他想到了他即將畢業的學校,想到了他敬仰和熱愛的老師,於是撥通了老師的電話。老師正在外地出差,知道那學生的處境後,退掉了回家的車票,連夜趕到那個學生所住的城市,並到醫院看望了他,學生沒有想到這麼快就看到了他渴望見到的老師。在這之前,他們沒有太多的交往。老師知道他是學院足球隊的隊員,是學生自創雜誌社的編輯,老師了解到,他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母親帶著他,家境不好,這次化療下來已所剩無幾。下一步會怎麼樣都不敢去想,學生說,他想賭一賭,求老師帶他回學校,看看熱愛的校園、老師、同學,還要和他們一起生活,直到最後。
明皓把關於白血病的知識盡可能通俗地講給他聽:那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治療費用昂貴,整個治療費用需上百萬元,而且成功率隻占50%。同時,現實是殘酷的,醫學還沒有發展到能完全控製這個疾病的程度。沉默良久,老師說:“我沒有錢,我可以和學生們做些項目,還可以募集一些,實在不夠,再借些,以後慢慢還,他沒有父親,這樣的家庭很難。”他說話的聲音不大,但明皓被深深地震撼了。
幾天後,他們討論該去什麼醫院進行下一步治療。
又是幾天後,老師告訴明皓,通過他的朋友,已經把學生送到北京人民醫院。這是個治療白血病的權威醫院,尤其是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方麵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費用呢?老師說目前的已經有了著落,以後的再慢慢想辦法。後來,聽說學院的師生在為那個學生捐款。
有人說:愛的澆灌,可使生命之樹常青。
可是疾病的陰霾依舊籠罩著。
半年來,那學生在北京人民醫院做了4次化療,每次化療最困難的時候,學生都在期待老師的到來,而老師不管多忙、多累,都會風塵仆仆地趕來,就這樣在學校與北京之間來往奔波。老師為學生的每一次化療成功而高興,為每次出現危重情況而焦急,關心他的飲食起居、情緒波動,甚至出行時的交通工具都要安排妥當,真像一個慈愛的父親!如果不是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老師,怎麼會做到這些?!如果不是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純淨心靈的人,又怎麼能做一個好老師?!
在這個故事中,老師不僅承受沉重的經濟負擔,還會遭受情感上的打擊。老師的心中就是不能讓這樣一個年輕鮮活的生命輕易地消失,他在做最大的努力!有這樣的老師教育學生,真是青少年學生成長中的驕傲。
生命中的老師
瑪麗太太是一位小學四年級的老師,在她執教的第二年,班上來了一位叫蒂克的學生,她第一眼看到這位學生就不喜歡他。蒂克不但頭發留得長長的蓋住眼睛,而且身上還不時散發出一股莫名的臭味。功課呢?總是落在最後。
她試了又試,怎麼也不喜歡蒂克,對班上反應快的學生,她盡量鼓勵,對於像蒂克這樣跟不上的學生,每次批改他作業時,總是用一支大大的紅筆,心態乖張地將蒂克的錯誤狠狠地劃了一圈又一圈。隨著時間過去,紅圈圈有增無減,而且圈圈越畫越粗。
雖然瑪麗太太沒有直言明講她厭惡蒂克,但是從其他同學對蒂克的嘲笑和輕視中,卻充分反映出老師對蒂克的憎惡。可憐的小蒂克隻知道老師不喜歡他,卻不明白為什麼老師不喜歡他。瑪麗太太不曾花過心思試著去了解蒂克,她隻知道自己內心深處潛藏著對這個無人照管、無人理會的小肮髒一份強烈的恨意,這份恨意連她自己都說不出原因。
時間飛快地溜過,轉眼已到聖誕節,依照習俗,所有的學生都會準備一份聖誕禮物送給老師。這一天是放假前最後一天上課,班上同學將所有包裝好的禮物聚成一堆,放在教室內的一棵小聖誕樹下,等待瑪麗太太來打開。她每打開一件禮物時,都有無數驚訝、歡喜的尖叫聲伴隨著!那是這些送禮物的孩童,和來自她自己充滿激動的謝謝聲。
蒂克的禮物夾在禮物堆的中央,他是用普通裝中飯三明治用的褐色紙包裝起來的,紙袋上畫有一棵聖誕樹,樹上用無數的小紅球圍繞著,這些小球又用一些強力黏紙黏起來,上麵還寫著這是學生蒂克送給瑪麗太太的字樣。當瑪麗太太拿起這紙袋時,頓時全班肅靜無聲,默默地注視著瑪麗太太。她生平第一次感到異常羞愧,所有學生都站立著等她打開禮物。
在撕開最後一片黏紙的同時,忽然有兩件東西掉落桌上,一是一個缺了幾顆細小鑽石的人造水晶鑽石手鐲,另一件是在廉價店買的隻剩半瓶的香水。瑪麗太太很清晰地聽到來自孩童群中細聲耳語、竊竊偷笑的聲音。
她提不起勇氣往蒂克站的方向看。她勉強地將手鐲戴上,擠出一兩滴香水擦在耳後,緩緩地將剩下禮物一一打開。就在此時,下課鍾響了起來,她望著學生,道聲聖誕快樂,明年見。
蒂克沒有馬上離開,他等所有學生都離去時,手中捧著幾本書,畏畏縮縮地走向瑪麗太太身旁,輕輕地說:“你身上的香水味就像當年母親身上的氣味一樣,她的手鐲帶在你手腕上真是漂亮,我很高興你喜歡它。”說完,一溜煙飛奔出教室。
瑪麗太太再也忍不住了,她把自己反鎖在教室裏,坐下來痛哭了一場。身為老師,在過去的數月裏,她故意剝奪一個幼小孩童所應得的關心和照顧。
次年開學,她為了彌補良心上的虧欠,每一天放學後都留下來幫蒂克補習功課,直到學期終了。漸漸的,蒂克功課趕上班上其他同學,不需要留級重讀五年級。但不幸的是,蒂克在新學年開學前要隨父親搬到外州,所幸瑪麗太太認為蒂克的學業成績已經達到某一個穩定的程度,他已有能力去應付未來任何學科的挑戰。
7年後的某一天,瑪麗太太收到蒂克的第一封信,信上隻有簡單兩句話:“親愛的瑪麗太太,我隻是希望讓您知道,您是第一個知道我在下個月將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的人。”瑪麗太太寄了一張賀卡,隨卡附上一個小包裹,內附一枝鉛筆和一支鋼筆當禮物。
4年後,蒂克的第二封信又來了,信上仍隻有簡單的3句話:“親愛的瑪麗太太,我希望讓您第一個知道,學校剛通知我,我將以班上總成績第一名畢業。4年大學不容易念,但我還是念完了。”瑪麗太太寄了一張卡片,附帶一個襯衣袖口上用的鏈扣當禮物寄給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