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頒獎儀式(1 / 2)

知府書大人會寫能吹的功夫主要表現在樹典型上。

皇上剛發聖諭倡導孝道,東昌府呈送的什麼割股療傷,挖心掏肝治病的血淋淋聳人聽聞的孝子孝婦的故事就到了,請求皇上予以旌表。

朝廷才提倡節義,東昌府關於貞節烈婦三貞九烈水火不浸的事跡就呈到,簡直是要什麼有什麼,看得皇上連連稱讚。

受書大人影響,府衙掾吏與治內縣府官員都熱衷報呈各式典型材料。知府書大人親自審閱典型材料,看得上的批上“典當”兩字,意思是這份典型材料得當,收入材料庫,以備不時之需;看不上的批上“非典”二字,意思是沒有價值的典型材料。

得到“典當”兩字考語,屬吏興奮不已,這意味著有了揚名升官的機會,聽到“非典”二字,官吏如喪考妣,痛心徹肺,避之不及。

像當下這類年末大評獎也是書大人樹典型的方式之一。

殺豬幫三人隨著高興得滿臉油花的賈堂主被左邊走左師爺領進知府衙門。

知府衙門大門樓上張燈結彩,大紅綢布上寫著金爛爛的標語:“熱烈祝賀東昌府本年度評獎揭曉!”兩邊牆上張貼諸如什麼“向獲獎人士學習”“向獲獎人士致敬”之類紅紙黑字標語,一片喜氣洋洋。

幫主老大一時還沒反應過來,一覺醒來就成了東昌府十大有為青年,也不知這有為青年的名號頂幾碗稀飯值幾兩銀子,看賈堂主那份搶到繡球般的欣喜狀,大概這十大有為青年的牌子倒是個好東東。

幫主老大頭一回聽說這玩意,沒想到自己一個決心混紅湖走黑社會卻走背字當了傻瓜頭的半大孩子也能撈到這份榮耀,真是祖墳開了縫冒出青煙神氣。

隻是不知是哪一座祖墳葬得好,得天地靈氣了。這時候的幫主老大顯得有些昏昏糊糊的,他正在死命回憶何氏家族的祖墳都埋在哪個旮旯,一時還真想不起來,越想還越模糊。

幾個人一跨進衙門口,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把殺豬幫三人嚇一大跳,想不到知府大人還如此隆重禮遇。賈堂主腆著一張油光光的大臉,笑得成了一朵太陽花,四處抱拳施禮,這陣勢他早見識過,倒一點不以為怪。

左師爺笑盈盈將四個人引進偏廳坐下,吩咐早已等候的仆人端上香茗,自去請知府大人了。

一會兒,一陣清脆的腳步響,知府衙門的眾多屬吏簇擁著官靴官服官帽的知府大人書一本到,書大人端著架子笑微微在主位坐下,賈堂主忙不迭跪下叩頭,拜見知府大老爺,殺豬幫三人也隻得跟著跪下叩頭。

“罷了,罷了,今天福善堂賈堂主幾位是本府請來的客人,是東昌府本年度評選出來的優秀人物,不必過於拘泥禮節,大家放鬆些,坐下喝茶,坐下喝茶……”書大人身材修長,滿麵慈和,不愧是養氣有術,頗有幾分氣度。

殺豬幫三人隻覺得這知府大人麵白如優質饅頭,臉上也如東大街上書店老板般掛著兩片老鼠胡須。三人心中恍然有悟,知府大人也算是個文化工作者,大概東昌府的文化工作者都有著老鼠胡須的。

再抬頭看看或坐或站在書大人身邊的那群屬吏,大都留著老鼠胡須,倒也是一樣好景致,殺豬幫三人看得津津有味。

書大人讓他們坐下喝茶,賈堂主連稱不敢,恭立著道:“大老爺麵前哪有草民的座次!小民豈敢在大老爺麵前放肆!小民恭立在大老爺座下已是莫大的榮耀……”賈堂主堅持不肯坐,殺豬幫三人也隻能陪他站著。

聽賈堂主將表示恭敬感恩戴德五體投地的話如黃河之水天上來般傾泄,知府大人眯縫著眼睛微微點頭,聽得很舒心。

作為大明朝官人,聽這樣的話享受這樣的話就如當今社會學校的語數外一般,屬於必修課必考科目。當聽好話奉承話成癮,一天聽不到就起急冒火,就說明做官做得成熟圓通了。

大明朝官場上流行的一句話是,聽不得好聽的做不得官,說不出更好聽的升不成官。作為大明名士聖眷有加的優秀官員書一本書大人,這門功課自然是學得精學得通的。

大明朝的有識之士這樣分析這種現象,他們說草根小民說好聽的給小官聽,小官說好聽的給大官聽,大官說更好聽的給朝官聽,朝官說更更好聽的給皇上聽,於是乎,普天同慶,普天同樂,到處鶯歌燕舞。

如此這般,你好我好大家好,大明朝也就離孔聖人提倡的大同盛世不很遠了,因此,費點口水說好聽的才是利國利民的盛舉。